![]() 今日易友提問 老師好!在孩子小時候,我和老公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姥姥家,只是過年的時候會回去,等孩子10多歲的時候,我們把他接到身邊照顧。 后來因為和老公過不下去,我們就分開了,孩子跟著我!我又要打工又要照顧孩子,實在是忙不過來,不得已又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現在孩子成年工作了,但是我們的關系卻很冷淡,平時他很少給我打電話,想問問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作為母親,我該怎么彌補? 易友信箱解答團解答 01 郭加彩解答 易友作為母親,想彌補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虧欠,如何彌補,分享以下兩條建議。 第一,學習親子關系的技巧 ,修復親子關系。 曾仕強教授講過,一個家庭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主動承擔責任,反求諸己,親子關系就容易和諧。 易友在孩子小時候,把孩子留在了姥姥家。孩子10歲的時候,才接到身邊。 后來和老公過不下去,要打工又要照顧孩子,由于忙不過來,不得已又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由此可見,孩子在幼年和青春期兩個成長關鍵的階段,缺少父母的伴,沒有建立很深厚的親子關系,導致孩子和母親的關系并不親密。 所以,孩子工作以后,對母親的聯系比較少。易友已經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就要主動承擔責任。 這個時期,建議易友可以學習一些親子關系的技巧,學習修復親子關系。 例如,曾教授講過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年齡段的心理狀態,如果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艱辛,也許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當下的狀態。 所以,易友不要灰心,修復關系需要過程。 第二,用真心感化孩子,這個過程需要耐心。 易友已經意識到和孩子的關系很冷淡,孩子平時很少給自己打電話。 易友要接納現實,學會用真心感化孩子,讓孩子知道母親內心深處對自己的愛護。 建議易友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看看孩子,了解孩子的工作以及生活狀態。 平時多關系一下孩子,問問他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問題,如果遇到問題,給以一些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給以的力量。 另外也可以做一些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馨。同時,找個機會和孩子敞開心扉的溝通一下。 讓孩子知道,小時候沒有陪伴孩子成長是有很多無奈,當時處于生活的壓力,但是內心深處是很牽掛孩子的。 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也很想和他親近一些。 總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需要一個過程,易友不要著急,要多一些耐心。 最后,祝愿易友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親近。 02 張一舟解答 易友您好,感謝您的來信。對來信中的困惑,現有如下回復,請供參考。 從您的描述中,看起來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很多變動。 比如,在他非常小的時候,父母要在外打工,而沒有在他身邊照顧和陪伴他。 這段時光對于孩子的情感建立是最重要的,但父母卻不在身邊,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接觸到父母。 他在很小的時候缺失了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是會影響親子關系的親密度。 在孩子10多歲的青春期,一開始父母把他接回身邊一起生活。 但是不幸的是,父母因為感情不合,覺得過不下去了,就離婚了,孩子跟著媽媽生活。 但因為單親媽媽一個人要帶孩子,同時還要工作,忙不過來而不得不把孩子又送回了老家,從這里起,孩子和父母又分離了。 本來在青春期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重要的轉變,心理會變得更加敏感,包括情緒狀態也可能會波動更大。 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會有些叛逆,實則是更需要父母的默默關注和支持的。 但是對他來說,這部分父母的陪伴和關注又有所缺失,可想而知,親子關系又一次疏遠了。 現在,孩子已經成年,并且踏入社會開始工作了。 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子,有自己的生活節奏,開始探索和經歷他要走的人生路。 其實,孩子長大了就是要獨立地走他的人生,而不像未成年時會和父母那么親密,何況之前的經歷讓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已經有明顯的疏遠。 所以,對目前來說,尊重并接納孩子目前的狀態,不去強迫或要求他要和父母多保持聯系,這樣對親子關系應該會更有利一些。 血濃于水,如果想要和孩子能夠親密一些,可以重新培養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和親密感。 比如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關心一下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著急馬上讓孩子和你恢復親密感。 多些耐心,慢慢來,日積月累去做,相信關系會得以改善的。 最后,養兒方知父母恩,或許等您的孩子結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他能夠更多體會到你們為他所付出的一切。 祝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