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請封齊王是嚴重的錯誤,不要說劉邦,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韓信這種行為都免不了身死族滅。 1、韓信要求封王時機不對,是要挾而不是請封。 韓信請封齊王時,剛剛平定齊國,劉邦則在與項羽對峙,進行最后的關鍵決戰,收到韓信請封齊王的消息,劉邦的第一反應是:
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 劉邦好歹是韓信的君主,君主被圍困,韓信不僅不立即救援,反而派人來請封齊王,這事放在誰身上,也不可能有好態度,劉邦這反應實屬正常。 韓信是劉邦的部將,劉邦為韓信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韓信拿著劉邦提供的資源破魏滅趙、降燕下齊,立下大功,然后韓信又仗著自己的功勞,趁人之危,在劉邦最需要援助的時候,請封齊王,劉邦如果不答應,會發生什么? 這哪里是什么請封,這完全就是要挾,而且這個要挾的時機卡得相當準確,在劉邦被圍困之時,劉邦根本沒有條件說不。 敵人還沒有被消滅,自己人就開始爭功,這叫什么行為? 這完全是自私自利,不顧大局的行為,如果劉邦頭腦發熱不同意,事態如何發展?韓信是不是就要造反了? 居然有人為韓信打抱不平,認為這么大的功勞,就應該分封,劉邦有說過不分封嗎?可是戰爭都沒有結束,就急著分封,這叫什么事? 項羽分封的時候,已經是滅亡了秦朝,天下都是無主之地,正好可以分封,如果秦國都沒有滅亡,項羽可能分封嗎? 劉邦不也是這個問題嗎?項羽都沒有被打敗,就急著分封,萬一項羽贏了怎么辦? 韓信這個要挾分封齊王的行為是故意為之,故意挑個劉邦最為難的時候,不得不答應。 所以當張良、陳平提醒劉邦的時候,劉邦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只能被迫封韓信為王。 2、不能脫離時代看問題,以下犯上是嚴重的錯誤。 劉邦是君,韓信是臣,就算劉邦封韓信為王,劉邦依然是韓信的君主。 韓信要挾封王的行為在歷朝歷代都是謀逆,是以下犯上,是要被誅族的。 如果君主是個傀儡,韓信要挾封王也許沒有問題,但劉邦不是傀儡,是英明且強力的君主,他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以下犯上的行為,這也注定了韓信后來的結果。 很多人總喜歡韓信的功勞說事,韓信功勞再大,封什么也得劉邦來決定,而不是韓信自立。 韓信是劉邦的部將,與彭越、英布、韓王信這些人不同的,劉邦把韓信與張良、蕭何看成一類人,張良與蕭何都是萬戶侯,劉邦大概率也是準備封韓信為萬戶侯的,但韓信居然要挾封齊王,迫于形勢,劉邦是同意了,但這為韓信后來的結局埋下伏筆。 彭越、英布是獨立的諸侯,都是不依靠劉邦崛起的,彭越從頭到尾都是自己帶了一支軍隊打出來的,沒有劉邦,彭越也能獨立,也是一方勢力,彭越要求封王就比韓信名正言順得多。 就算劉邦不封彭越,彭越自立為王,劉邦也沒話可說,封彭越只是順水推舟。 英布出身囚徒,率領一支軍隊反秦,以獨立諸侯之名投靠項梁,項羽滅秦之后,英布被封九江王,劉邦后來封英布為淮南王。 英布本來就是獨立的諸侯,在楚漢戰爭中投靠劉邦,劉邦封英布為王是正常的行為,劉邦封不封,英布都是諸侯王。 韓王信是戰國時期韓國王族后裔,跟隨張良投靠劉邦,后來獨自率軍平定韓地,擊敗項羽分封的韓王鄭昌,劉邦封韓王信為王,為的是安撫與拉攏韓地百姓,一起對抗項羽。 劉邦在平定三秦之后就許諾封韓王信為王,后來兌現了承諾,韓王信在韓地是有影響力的人物,劉邦也希望韓王信拉攏韓地民心,為他所用,這是政治手段。 項羽分封天下時,張耳就是常山王,人家已經是諸侯王了,劉邦只是順水推舟封張耳為趙王。 但韓信是什么? 是跟蕭何、張良、曹參、樊噲、周勃等人一樣,是劉邦的直屬部將,出身又沒有什么特別的,韓信投靠劉邦時是孤家寡人,韓信最初犯了案準備被處死,夏侯嬰救了韓信一命,后來劉邦被封漢中,韓信逃走,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勸劉邦封為大將,劉邦沒有追究韓信逃走之罪,聽從蕭何的建議封其為大將。 劉邦對于韓信一直是破格提拔,而且是在韓信沒有任何功勞的時候,韓信是如何報答劉邦的?是靠要挾報答劉邦。 韓信拿著劉邦的,吃著劉邦的,穿的劉邦的,立了功勞又要挾劉邦封王,這是極度自私自利的行為,沒有劉邦提供的平臺,韓信能立功? 韓信有彭越、英布這些諸侯的能力,能獨自拉起一支軍隊成為一方勢力嗎? 不能。 韓信是靠劉邦成功的,他從來不是獨立的諸侯,他是部將,這是原則問題,劉邦就沒把打算封自己的部將為王。 韓信功勞再大,有白起功勞大嗎?白起敢要挾秦王封王嗎? 根本就不敢。 不是功勞大,就得封王的,封什么,得由君主來決定,不是靠要挾來的。君主的權威不可能受到威脅,否則就不是實權君主。 3、劉封有承諾封韓信為王嗎? 劉邦從來沒有承諾過封韓信為王,總有人拿下邑之謀說事。
行至下邑,劉邦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谷關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么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張良這話特別提到劉邦的將領之中韓信最有能力,能夠獨當一面,而提到英布和彭越時,是看成獨立的諸侯的,韓信跟英布、彭越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張良特別分開說。 劉邦說的是把土地分給彭越、英布、韓信三個人,什么時候說過封韓信為王了?分封土地=封王?也不知道是誰把這兩項劃上等號的? 封韓信為萬戶侯,分給他土地不行嗎?非得封王才行?這是有人替劉邦拿主意了吧。 劉邦從來沒有承諾過韓信封他為王,是韓信自己有野心,不愿意為侯,一定要封王。 還有人說劉邦舍不得分封,摳摳搜搜的,這完全胡說八道,劉邦如此豁達灑脫的人,他要不舍得分封,中國歷史上還有幾個人舍得? 劉邦承諾封韓王信為王,他兌現了承諾。 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燕王盧綰)、長沙王吳芮不都是劉邦分封的嗎?什么時候劉邦摳摳搜搜的呢? 劉邦叫陳平辦事,陳平要四萬斤黃金,劉邦二話不說,直接給錢。 雍齒是劉邦的仇人,劉邦為了穩定人心,封仇人為侯,雍齒還善終,這不叫大氣嗎? 劉邦都沒有承諾過封韓信為王,憑什么就一定要封韓信為王?封萬戶侯不行嗎? 有人說韓信功勞這么大,一定得封王,這是脫離時代背景的亂說,當時封王不是什么人都要封王的,要么是一方獨立的諸侯,要么是戰國王族的后裔,要么是有特殊政治用意的人。 彭越、英布、張耳、臧荼、吳芮是獨立的諸侯,除彭越外,都是項羽時代的諸侯王,韓王信是戰國王族的后裔,項羽分封的章邯等三秦王是有特殊政治用意的人,韓信跟這些不沾邊的,項羽同樣沒有分封自己的直屬部將為王。 韓信請封齊王,就是自掘墳墓,沒有遠見的行為,是嚴重的政治錯誤,別說劉邦,你把劉邦換成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清高宗,你看哪個皇帝能同意韓信封王?哪個皇帝能夠容忍韓信這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