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永遠也不會想到,他一手建立的龐大帝國,居然會毀滅在自己一手培養的宦官趙高身上。 秦始皇重用趙高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趙高看起來做事勤奮; 二是趙高有才能,精通法律,寫得一手好字。 秦始皇讓趙高擔任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與印璽,這可是非常重要的貼身官職,能夠參與國家機密大事,不是信任的人,根本不可能擔任此官職。 由此可見,秦始皇用趙高,只看重才,沒看到德。
有一次,趙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讓蒙毅依照法令懲處他。蒙毅不敢枉法,依法判處死刑,剝奪他的官籍。秦始皇因為趙高辦事勤勉盡力,赦免了他。恢復了他原來的官職。 秦始皇作為皇帝,是凌駕于法律之上的,他能夠赦免犯了死罪的趙高,如果不是這次赦免,秦朝真沒有這么容易就滅亡,九泉之下的秦始皇如果知道這事,會不會后悔? 秦始皇同樣不會想到,趙高一個宦官出身的中車府令,如何能篡奪最高權力? 秦始皇沒想到的,不代表不能實現,來看一看趙高的操作,堪稱奪取權力的經典。 1、沙丘政變。 趙高崛起的第一步是沙丘政變。 秦始皇死于第五次巡游的路上,皇帝突然暴斃,太子未立,這是國之大忌,處理不好是要天下大亂的。 趙高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就萌生了野心,他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扣下秦始皇發給公子扶蘇的遺詔,然后再設法說服胡亥與李斯。 注意這個順序,趙高作為中車府令,在秦始皇去世之后,居然敢私扣詔書,而且他有相當的把握說服胡亥和丞相李斯。 作為從未參政議政的趙高,一出手就在賭博,他的膽子奇大,而且精通人性,他深知胡亥和李斯的問題所在。 說服胡亥很簡單,胡亥作為秦始皇的兒子,當然也想當皇帝,在此之前,胡亥可能不敢想,但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對胡亥非常熟悉,趙高輕松拿捏胡亥,幾句話就把胡亥說服了。 趙高非常懂得尋找利益共同點,胡亥起初不敢,趙高三言兩語就說服胡亥,以商湯、周武王殺死夏桀、商紂的例子來說明臣子殺君是合法的,以衛君殺死父親,衛國人反而稱贊來說明衛君弒父是對的,還說按他說的做,就能成功。 胡亥同意后,趙高就開始說服李斯,李斯作為丞相,是比較難說服的,趙高又是從利益角度出發,說如果扶蘇繼位,李斯的丞相之位不保,這是李斯的痛點,李斯出身貧寒,非常在乎當前的榮華富貴,不愿意失去,于是同意了趙高的政變。 趙高看透了李斯,盡管他不參政,但是趙高知道李斯對于地位非常看重,抓住這一點就說服了李斯。 胡亥和李斯同意,趙高的計劃就成功了一大半,幾人隱瞞真相,密不發喪,日夜趕往咸陽,然后偽造詔書,立胡亥為皇帝,逼扶蘇和蒙恬自殺。 胡亥登基后,趙高的計劃就成功了。 這是趙高的一場豪賭,他居然成功了,根本原因是趙高精通人性,善于從利益共同點出發來說服對方,這一點很厲害,不要小看趙高。 2、控制皇帝,打擊政敵。 胡亥是趙高扶上皇帝之位,同時趙高又是胡亥的老師,胡亥登基后,對趙高是感恩戴德,胡亥對李斯其實關系比較疏遠,遇事更容易與趙高商量,這是人之常情。 趙高則開始了他控制皇帝胡亥的表演,堪稱經典。 首先,趙高把矛頭對準扶蘇和蒙恬,這是胡亥的直接競爭對手,胡亥自然聽從趙高的意見,逼死扶蘇和蒙恬。 其次,趙高把矛頭對準胡亥所有的兄弟姐妹,他對胡亥說道:
對于沙丘的密謀策劃,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懷疑,而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長,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現在陛下您剛剛登皇位,這些人都心中憤慨不平,唯怕他們要鬧事。 胡亥問怎么辦? 趙高說: 實行嚴峻的法律和殘酷的刑罰,把犯法的和受的牽連的人統統殺死,直至滅族,殺死當朝大臣而疏遠您的骨肉兄弟,讓原來貧窮的人富有起來,讓原來卑賤的人高貴起來。全部鏟除先帝的舊臣,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并讓他們在您的身邊。 趙高的手段簡單而殘酷,他建議把胡亥所有的兄弟全部處死,把秦始皇原來的舊臣全部鏟除,然后重新任命一批自己信任的大臣。 這就是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趙高雖然沒有參政,但是他在秦始皇身邊多年,很清楚這個問題,想要地位穩定,首先要鏟除這些人,這是趙高借胡亥之手除掉自己的政敵。 胡亥居然認同了趙高的話,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處死,有自殺的,有殉葬的,有被殺的,總之,這批人全部要被殺死。 最殘忍的是,胡亥把女性的姐妹都殺死,有10個公主在杜縣被分尸處死,財物被沒收,如此殘忍愚昧,也只有胡亥做得出來。 皇親國戚被殺后,胡亥和趙高又把屠刀伸向秦始皇舊臣,內史蒙毅被殺,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了避免遭到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這可是最體面的死法。 趙高最后把目標對準了丞相李斯,趙高為了對付李斯,是費了些心思的,趙高一面忽悠胡亥居于深宮之中享樂,一面忽悠胡亥不要會見大臣,作為皇帝的胡亥,與大臣交流的通道被趙高把持了。 趙高在胡亥登基后被封為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控宮廷侍衛與禁衛軍,負責皇帝接見大臣,還為皇帝提供政事意見參考,趙高利用職務之便掌控了胡亥。 李斯作為丞相想見皇帝,必須通過趙高,整個天下的政治中心就是皇帝,這里要說一下,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政權,皇帝集所有權力于一身,天下政事決策在于皇帝一人,任何大臣想辦事,都要由皇帝決策,否則沒有政治意義。 趙高非常聰明,只要控制了皇帝,就等于控制了天下,這是集權的缺點。 趙高用職務之便掌管皇帝對外交流的通道,他想胡亥見什么人,胡亥就見不到,他想胡亥見誰,胡亥就必須見。 秦二世胡亥被趙高玩弄于股掌之間,趙高控制了胡亥,就開始陷害李斯,經常趁胡亥尋歡作樂的時候,讓李斯見皇帝,胡亥就非常煩李斯,趙高就開始陷害,說李斯想圖謀不軌,還說李斯的兒子私通盜賊,誣陷李斯謀逆,胡亥只聽趙高的,縱容趙高害死李斯。 李斯一死,朝廷之中再也沒有人能對抗趙高,秦始皇時期的舊臣基本上都死了,別看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的名將那么多,但到這個時候,已經沒人了。 李斯之死,打開了趙高篡權的道路,他開始走向更高的目標,自立為帝。 3、指鹿為馬,禍害秦朝。 趙高的膽子在那個時候是超級的大,沒有他不敢干的事,他在忽悠胡亥的同時,安插自己的親信掌控各個部門,等到李斯被殺后,趙高就被任命為丞相,成為事實上的百官之首。 趙高又掌控了宮廷禁衛,有兵權,開始瘋狂試探,以指鹿為馬來試探哪些人是自己的親信,哪些人不服從自己,把凡是不服從自己的人全部殺掉或者驅離,整個朝廷只有趙高的黨羽。 趙高干了一件更瘋狂的事,弒君,他在掌控權力之后,逼自己的女婿逼死了皇帝,胡亥一死,趙高想自立為帝,發現沒人支持他,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華夏皇帝一直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他趙高一個宦官,如何能當秦朝皇帝? 但是趙高就敢想這事,這是很瘋狂的。 到了這個地步,秦朝已經被趙高禍害得要滅亡了,陳勝、吳廣已經起義了,整個天下都處于起義軍的包圍之下,趙高以一己之力滅亡了強大的秦帝國。 趙高獨攬大權之路是一條權謀之路,趙高不懂政治,但是很懂權謀,玩陰謀詭計,李斯都不是趙高的對手。 秦始皇建立的又是集權式的大一統政權,只要控制了皇帝,就控制了天下,皇帝是整個天下的政治中心,是發號施令的源頭,這是制度的缺陷,是無法更改的,趙高自然了解這一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精心計劃的。 趙高這種做法能成功,也只有在宋朝之前,宋朝之后,皇帝的權力分散了,明朝的內閣制,清朝的軍機處,都是一種眾人議政的模式,再也沒有權臣能一手遮天了,這也是時代的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