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要么讀書,
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作者|喬公子
夜讀日思 | 原創(chuàng)出品 第一次知道范姓,是姑姑嫁給范姓,第二次知道范姓,是學(xué)習(xí)《岳陽樓記》,欽佩范仲淹,第三次知道范姓,是因為范蠡,被史學(xué)界稱為治國良臣、兵家奇才、經(jīng)營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國民間恭奉為“文財神”,他和西施的故事更是吸引了喬公子。今天,我們聊聊范姓典故。 范姓起源 據(jù)喬公子考證,范姓主要有以下來源: 第一個來源,源于祁姓,晉國范氏為帝堯陶唐氏裔孫劉累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為氏。范氏比許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對于自己姓氏的來龍去脈,十分清楚。范姓在堯為唐氏、在舜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周為唐杜氏。給大家解釋一下,帝堯是祁姓,他的裔孫叫劉累,劉累馴養(yǎng)龍,所以叫御龍氏,周宣王時期,冤殺了劉累的后代大臣杜伯,杜伯的兒子杜隰(xí)叔投奔晉國,擔(dān)任了士師,也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法官,以官名改姓士,生了兒子士蒍(wěi)。士蒍的孫子叫做士會,就是后來的范武子,這個名字怎么來的呢?士會不斷升官,當(dāng)上了晉國正卿,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比后來的宰相權(quán)力還要大。他被封到范地,他的后人就都姓范了。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顯赫萬分,自士會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獻(xiàn)子,世代都是晉國的上卿,可以說是曾經(jīng)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鉅族之一。作為范姓后代,你盡情驕傲吧。第二個來源,源于楚國,屬于以地為氏。楚國有范地,春秋時期有楚國大夫范山、范無宇等范姓人物。第三個來源,源于其他各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天的彝族、滿族、鄂溫克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范氏。詩意范姓 
范姓,是富有詩意、顯貴無匹的姓氏,從古至今,很多詩詞都有范姓的遼闊豪邁、清新婉約。文天祥詩曰: 范叔西來變姓名,綈袍曾感故人情;元稹:君名師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遺范存;王安石慨嘆: 且開京闕蕭何第,未放江湖范蠡船;溫庭筠嘆曰: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jī);晁端禮作詞:易水風(fēng)煙,范陽山色有無中;元好問詞曰:范蠡張良,盡他驚怪,陳摶貪睡;陶梁有一首詞:范古重摹,繭輕細(xì)拓,都鑄相思。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范字的詩詞呢?歡迎留言。 范姓名人 

士會,也叫范武子。中國春秋時期政治家,晉國中軍將、太傅,范姓得姓始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建立漢朝的劉邦一族是士會后裔。在政治上,范武子非常有成就,他將緝盜科條盡行刪削,專以教民勸化為務(wù)。于是,晉國的偷盜之人大多都逃到了秦國。晉景公又讓范武子平定周王室之亂。定王享以諸侯之禮,以示優(yōu)寵。范武子歸而益求典禮之制,以修晉國之法。在軍事上,范武子于公元前599年,率軍救鄭國,在穎水之北擊敗了楚軍。公元前593年,范武子率師攻滅強(qiáng)鄰赤狄之甲氏、留盱及留盱所屬鐸辰諸部。自此赤狄之土,盡歸于晉國。晉國國土的增加,有范武子很大的功勞。
 范蠡,他是中國早期商業(yè)理論家,楚學(xué)開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稱為“商圣”。雖出身貧賤,但博學(xué)多才、文武雙全。因不滿當(dāng)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投奔越國,之后,他被拜為上大夫、相國,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yè),又被封為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后,他攜愛人西施急流勇退,化名為鴟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今天的河南省盧氏縣有范里鎮(zhèn)、范蠡湖等遺跡。后定居于安義陶村,自號“陶朱公”,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他的一輩子三次經(jīng)商成巨富,三次散盡家財,傳為佳話。范蠡功成身退,留下一封信給好友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這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成語的由來,文種見到了這封信,一開始還不信,后來漸漸相信,于是就稱病不朝。有些壞人向越王進(jìn)讒言,說文種作亂,越王于是賜了文種一把寶劍,他說:“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文種于是就自殺了。唐朝唐德宗時期,范蠡開始配享武成王廟,被追封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宋朝時期,范蠡也配享武廟。因為范蠡一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善于經(jīng)營理財、三致千金, 又能廣散錢財救濟(jì)貧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經(jīng)商思想理論的影響力,在范蠡去世后,逐漸被后世尊之為財神、商圣、商祖,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畫像。
 范雎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秦昭王相、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他上書秦昭王,得到召見,提出了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認(rèn)為韓、魏與秦接壤,在地理上有“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是秦向外兼并發(fā)展的首要目標(biāo),這些主張以后基本上被秦昭王采納施行,還有一段典故,說秦昭王五次下跪,范雎才決定輔佐他。范雎所提出的“遠(yuǎn)交近攻”的策略原則,不僅在當(dāng)時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對后世有著極其深遠(yuǎn)的影響。范增是中國秦末政治家、將領(lǐng),項羽的重要謀士。輔佐項羽稱霸諸侯,被項羽尊為“亞父”。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忍。之后,范增與項羽將劉邦分封在偏僻的巴、蜀、漢中一帶為漢王,加以抑制。公元前204年,劉邦為擺脫戰(zhàn)場上的不利形勢,在滎陽向項羽請和。范增主張乘勢將其消滅,急圍滎陽。劉邦用陳平之計,實施反間。范增受到項羽的懷疑,憤然離去,途中發(fā)背疽而死。民間傳說,范增是詐死,實際上已經(jīng)乘著石船來到今屬浙江省天臺縣的九遮山,隱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為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關(guān)心國事,當(dāng)項羽自刎烏江消息傳來,他大哭:“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于是人們知道,原來他就是范增,他卻說:“范增早死彭城,哪里會到這里來!”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終。范遷,他是東漢時期政治家、宰相,官至司徒。他擔(dān)任漁陽郡太守時,以智略安邊,使匈奴不敢入境。為官清廉,持身儉約,被后世奉為清正廉潔的典范。一個風(fēng)俗淳厚、道德高尚的時代,可以造就一代人品高潔的人。范遷的人品、為人值得尊敬,堪稱萬世之楷模。范遷身為高官,節(jié)操高潔,一塵不染。他的清廉公正已經(jīng)到了令后世望塵莫及的地步。范姓郡望堂號 
郡望:南陽郡、高平郡、錢塘郡、敦煌郡、汝南郡、河內(nèi)郡、山陽郡、外黃郡。 堂號:南陽堂、高平堂、錢塘堂、敦煌堂、汝南堂、河內(nèi)堂、山陽堂、外黃堂,都是以望立堂。
范姓你應(yīng)知道哪些 
范姓,是一個源遠(yuǎn)流長、人才輩出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46位,按照人口排序,名列第61位,總?cè)丝谶_(dá)到了517萬人。范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河南、四川、遼寧、山東、江蘇、黑龍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約占全國漢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范姓成語大部分有很好的寓意,喬公子與你一起分享: 




此文送給我的范姓朋友們:范亞東、范亞俠、范慶祥、范德才、范偉玲、范作波、范利民、范波、范洪杰、范進(jìn)獻(xiàn)、范波、范淑麗、范紫陽、范國軍、范冰,祝福你們德如風(fēng)月、才比方朔。 
讀書的男人未必都是優(yōu)秀的男人
優(yōu)秀的男人一定都愛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