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黃連、?黃芩的組合,還有黃柏、梔子的組合,都是張仲景的經典配伍,把這兩張組合起來就叫做黃連解毒湯。 火熱之邪盛極即為毒,黃連解毒湯4味藥,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這幾味藥,清熱瀉火解毒功效都比較強,常用于治療發熱、身體各個系統感染的急性炎癥,屬于熱毒火毒癥狀的,都適合使用這個藥方,清熱解毒的功效很強大,直泄火毒。 ![]() 入這個藥方里面的一些藥材,當使用的時候必須注意掌握用量,一般6到10克為宜,也要注意使用時間,畢竟苦寒之品長期使用,損陽傷脾耗氣。 黃連解毒湯:黃連、梔子各9克,黃芩、黃柏各6克。 黃連味苦,治療中焦實火,善清心、胃之火。 黃芩苦寒,如果說黃連降的是心火,黃芩更偏重于降肺火。黃芩還有一個 ![]() 所以能引三焦之熱從小便出。 都是苦寒藥,所以虛冷的人,要注意,不要輕易吃,以防雪上加霜。 對癥運用 火曰炎上,炎上的火,我們用清涼的藥。熱火牙痛,牙齒里頭長了癰瘡,牙齦肉都爆起來的,黃連解毒湯,簡直就是它的克星。像煎炸燒烤,大魚大肉,一吃下去腸胃一堵,牙齒上火就腫。黃連解毒湯,喝一兩包下去大便一通,火就下去了。 所以《內經》說,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膏粱厚味能夠積熱毒,毒熱久了它就會成瘡。所以清淡飲食很重要。 心開竅于舌。舌頭像火苗一樣,心主火。所以口腔潰瘍,舌尖紅紅的,或 ![]() 胱炎,急性的,短、赤、澀、難忍,有些吃消炎藥都拿不下。用什么?黃連解毒湯。 上火煩躁失眠的,一個人很郁悶,又煩躁,翻來覆去睡不著。每天晚上臨睡前要喝涼水才能睡覺,黃連解毒湯比任何安眠藥都管用,所以兩個失眠的人,你就端兩杯水,一杯熱水,一杯涼水。拿熱水的,溫通經脈;拿涼水的,清熱解毒。這叫順其勢。 還有一種帶狀皰疹痛得不得了,龍膽瀉肝丸跟黃連解毒片一起吃。帶狀皰疹長于腋下,腋下周圍是肝經所管。 所以用龍膽瀉肝丸,而且皰疹長得很快,像火蔓延一樣。所以用黃連解毒。心肝火一清,皰疹再也蔓延不了,火的源頭都讓你遏制了,后面就慢慢好了。 總而言之,黃連解毒湯做為清熱解毒的代表方,也是基礎方,涉及面相當廣,像大熱、煩躁這一類,類似于咽干口燥,大熱煩躁,錯語不眠等具有氣分熱盛的一些特點,又涉及血分,比如便血、衄血等。 ![]() 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的一種病理狀態,可稱之為“ HLJDT綜合征”。 2. 本方是腦血管疾病的常用方,適用于面紅油亮、出黏臭汗、體格強健的高血壓、腦梗死、腦溢血、老年性癡呆等患者。其人舌苔多黃膩,脈率有力。藥理實驗表明黃連解毒湯有降低血壓、止血、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脂質代謝、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動脈硬化等作用。考慮到長期服用并方便攜帶,建議用丸劑。 3. 本方常用于口腔黏膜糜爛,如復發性口腔潰瘍、白塞病、良性口腔類天皰瘡、扁平苔蘚等,見局部黏膜充血糜爛疼痛,牙齦出血,口干口苦口 ![]() 止。”其出血量多以及病程比較長;血色鮮紅或黯紅色,或灰綠色;下腹部不適,怕冷煩熱;貧血傾向。多用于慢性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也能用于局部皮損干燥發紅的皮膚病。 【適用人群】 1. 面紅油亮:體格較強健,面色潮紅或紅黑,有油光,目晴充血或多眵,口唇黯紅或紫紅。 2. 舌紅脈數:舌質紅或黯紅,質堅斂蒼老,舌體轉動不靈活或僵硬,表現為口齒不清或失語等;其舌苔多見黃或黃膩。脈象多滑利或數疾。 ![]() 性癡呆、蛛網膜下腔出血、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高黏血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 3. 感染性疾病,如急性肝炎、急性胃腸炎癥、細菌性痢疾等。 4. 化膿性皮膚病,如毛囊炎、濕疹、皮炎、膿皰瘡、各種真菌感染、性病、癤、丹毒、痤瘡、化膿性關節炎、掌足膿皰病等。 ![]() 【使用注意】 平素精神萎靡、喜熱畏冷者,貧血者,食欲不振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宜慎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黃連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梔子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黃芩 【性味】苦,寒。 【歸經】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黃柏 【性味】苦,寒。 【歸經】入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大黃 【性味】苦,寒。 【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柴胡 【性味】苦,涼。 【歸經】入肝、膽經。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