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濕氣重的患者,我常勸阻他們不要盲目使用利水滲濕藥。這種治法如同剪草不除根,在我看來,唯有溫補陽氣才能真正斬斷濕濁之源!其中緣由,且聽我細細道來。 ![]() 在中醫理論中,濕邪有內外之分。外濕起于天地霧露,內濕生于臟腑失調。但無論何種濕邪,皆屬陰濁之質,最易阻滯氣機、困遏陽氣。而濕濁產生的根本,實與命門火衰密切相關!因水濕代謝全賴陽氣蒸騰,就像日照大地則水汽升騰為云,若陽光不足,則地面積水成澇。人身亦是如此,腎陽不足則水液停滯,三焦氣化失司,終成濕濁壅滯之患。 ![]() 為何盛夏時節反多濕病?實乃陽氣外越而內虛,無力運化水濕;為何嗜食冷飲者多見頭身困重?正是寒涼損傷陽氣,致使水濕內停。更可慮者,濕為陰邪又會進一步耗傷陽氣,形成陽虛生濕、濕盛傷陽的惡性循環。 ![]() 至此當知,單純利濕終非上策。五苓散雖能通陽化氣,但終非治本之方。我臨床尤善真武湯,既溫腎陽以蒸騰水濕,又健脾土以運化濕濁,標本兼顧。若兼氣滯可加厚樸、大腹皮;若寒甚可配附子、肉桂。如此調治,何愁濕濁不除?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但記住,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身體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藥,咱們下期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