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這個問題并不僅僅是針對我們國家的文藝工作者,而且是針對全世界非英語國家的文藝工作者。如何才能從英語敘事框架中走出來,如何獨立于西方中心主義敘事之外講述自己,這恐怕是一個難題。因為現有的國際社會,英語壟斷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想要跳出來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不僅僅是要考驗智慧,還需要考驗創作者的耐力,畢竟,想要獨立講述非英語體系的故事,就必須要忍受自己無法在所謂的國際社會上被青睞。耐得住寂寞的人并不多,因此,能跳脫出西方中心主義敘事體系的故事也就鳳毛麟角了。 ![]() 當然,今天推薦的影片就是這一例證的范例。一個阿拉伯人在采用了西方中心主義敘事邏輯之后,本片索然無味了。 ![]() 《希布》講述的是一個以向導為傳承的家庭只剩下了兩兄弟,哥哥帶著弟弟希布為一個英國軍官擔當向導,然而在尋找水源的路上,他們遭遇了埋伏,英國軍官以及哥哥中彈身亡。留下了弟弟希布艱難求生。在一望無際的隔壁荒漠之上,小孩希布先是遭遇了被困井中,接著遇到了之前殺死哥哥的人,這個人已經是奄奄一息了。而在荒漠中,如果不能團結一致,就無法生存。于是,希布被迫跟他結伴而行,終于走出了荒漠。當旅途到了終點的時候,希布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 為什么說《希布》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反例,從本片的敘事邏輯上就能看出來。弟弟希布一直在哥哥的庇佑下快樂的生活,然而有朝一日,哥哥卻一命嗚呼了。獨自一個人的希布想要快速的成長就必須要找到可以活下去的方式。而這個時候,困擾希布的就不僅僅是惡劣的自然環境了,最重要的還有一個隨時可以構成威脅的仇人。 ![]() 這是本片的基礎設定,希布與哥哥之間的關系已經構成了兄弟敘事邏輯,在很多類似的電影當中,兩兄弟最后的結局一般有這幾種,反目成仇,分道揚鑣或者是你死我活。本片的創作者在遵從這樣的邏輯基礎上并沒有完全遵從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框架設定故事,希布被設定成為一個與哥哥年紀相差懸殊的小孩,所以也就避免了上述的幾種結局。 ![]() 然而弟弟跟哥哥之間必然是無法共存的,想要講述弟弟的成長,哥哥必然要死去。請注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西方中心主義敘事邏輯,因為他們崇尚的是物競天擇,社會達爾文主義。因此,共存必然不是他們價值觀之下的選項。所以說本片的哥哥最終的結果就是死亡,因為他們認為死亡之下的刺激,可以加速弟弟的成長。創作者沒有跳出來這個邏輯,因此,本片的創作雖然看上去是在講述阿拉伯人的故事,實際上這只是套殼。 ![]() 而本片的第二個核心莫過于希布與自己的殺哥仇人之間的相處,這種如父如子的相處過程在影片的后半段已經給出了說明,當兩個人走到最后之后,殺哥兇手當眾說希布為自己的兒子。這個時候的希布才意識到,自己之前跟他的相處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境地。于是,幡然悔悟的希布手刃了自己的仇人。完成報仇雪恨的希布不過是做了跟西方中心主義敘事框架下的眾多故事同樣的選擇,那就是“弒父”。 ![]() 西方中心主義有著很有意思的設定,下一代想要成長就必須要讓阻礙自己的力量全部崩潰,所以他們不認可權力的和平交接。但凡有交接,就必須要死一個人,通常情況下,死去的是上一代的權勢人物,站起來的是下一代的后起之秀。當然,共存以及和平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敘事框架內,希布必須要手刃自己的仇人,故事才算完整,而這種手刃仇人的時候,之前的救命之恩就顯得很弱勢了。希布自己后面一定會知道,如果不是他的仇人相助,憑借著他自己,自然是無法從沙漠中逃生的。 ![]() 這就是本片的別扭之處,當我看到創作者是一個從小在英國長大的阿拉伯人之后,反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這確實是如此,如此規整的命題作文自然不是阿拉伯人可以完成的。這也就引發了上文提到的文化霸權問題,英語國家之外的國家究竟怎樣才能算講好自己的故事,這值得每一個創作者進行深入思考。 ![]() 你看,即便是一個阿拉伯裔,在接受了傳統的英國教育之后,也只能按照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框架來講述阿拉伯人的故事,更何況那些對于西方中心主義趨之若鶩的旁人呢?所以說國產電影想要崛起,就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但凡沒有梳理好話語體系就妄談國產電影崛起,這就很好笑了。不要對于國外獲獎太過于癡迷,因為你再努力,也只能是工具,并不會在別人的體系之內。 …… 你好,再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