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無論講什么觀點,都有個共同的套路: 「觀點 → 故事 → 感受 → 升華」 這個結構看似簡單,但只要你掌握了,不管多復雜的觀點,你都能講得清晰又打動人。 我舉個特別真實的小例子: 前陣子我想分享一個觀點:“堅持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儀式感。” 按照我以前的習慣,肯定上來就開始亂講:“堅持特別難,特別需要毅力,我也經常堅持不下來……” 這種表達方式又散又亂,沒人聽得懂,更沒人共鳴。 但后來我用剛剛那個結構重新表達了一遍,立馬變清楚了: 觀點:堅持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儀式感。 故事:我以前特別想堅持每天早起寫作,但每次鬧鐘一響就賴床,最后完全做不到堅持。后來我給自己設置了個儀式感:每天起床后,先泡一杯咖啡,打開電腦,放上舒緩的音樂。結果神奇的是,每次當我把咖啡端到桌前,音樂響起的時候,我就特別自然地進入了寫作狀態(tài),一直堅持到現在。 感受:我突然明白,人是情緒動物,靠意志力拼命堅持根本不長久,但一旦你給行動附加上一點儀式感,你就不再需要拼命硬撐了。 升華:所以,堅持從來不是硬扛,而是靠一種溫柔又巧妙的方式,把行動融入你的日常。 你看,同樣的觀點,用這種結構一表達,效果立刻好了很多,邏輯感也變得特別清晰。 我后來就不斷刻意練習這個結構,發(fā)現它真的太管用了。 再復雜的觀點,只要你套用一下: 明確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比如:“表達的核心不是詞匯量,而是真誠。” 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幫讀者理解你的觀點。比如我第一次直播時緊張得手抖,拼命背專業(yè)術語反而更亂,后來干脆直接坦誠地告訴大家:“我第一次直播特別緊張,希望你們能包容一下我。”結果觀眾立刻說:“沒事,你真實點我們反而更喜歡你。” 講出你當時的真實感受和體會。我突然發(fā)現,真實的表達比花哨的詞匯更容易打動人,真正的表達高手,往往是那些最真誠的人。 做一個小升華,讓讀者收獲一個新認知。所以,不要再焦慮自己的表達能力,真正有力量的表達,從來都不是靠多么高級的詞匯,而是靠你愿意不愿意真誠地袒露自己。 你看,用這個結構后,任何觀點都能變得邏輯清晰、充滿情緒,還特別真實又接地氣。 最后我想告訴你: 表達能力差,從來都不是因為你笨,而是你沒找到一種能真正幫你梳理邏輯和感受的方法。 你完全可以從現在開始練習我今天教你的這個結構: 觀點 → 故事 → 感受 → 升華 哪怕你每天只用它表達一個小觀點,連續(xù)練習半個月,你都會發(fā)現你的表達能力發(fā)生質的飛躍。 從今天開始行動吧,不用害怕表達了。 你要相信,任何復雜的觀點,只要你用對了方法,都能被你講得清清楚楚,動人心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