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的孩子罵了家長,我該不該堅持讓他說“對不起”?” 直播間里一位媽媽的困惑,孩子行為錯誤,要求他道歉在情理之中,但孩子拒不認錯,對抗激烈,不知該如何處理。 說實話,我剛聽到這個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咦,現在更常見的,好像是家長罵孩子吧?而我們大人罵了孩子之后,又有幾個會認真說“對不起”呢? ![]() 很多時候,我們哪怕心里覺得有點過意不去,也常常是用“討好”的方式去緩和關系——比如突然放松管束、買點東西“補償”,而不是真正開口道歉。孩子其實心知肚明,甚至有的孩子會直接說:“我媽就是在討好我。” ![]()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和真心,是藏不住的。
如果我們內心深處對孩子有否定、有失望,哪怕嘴上說著表揚,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份不真誠。相反,如果我們真心欣賞他,哪怕不說話,家的氛圍也會自然溫暖起來。 ![]() 所以——“要不要說對不起?”
如果你只是因為孩子情緒激烈、行為極端,心不甘情不愿地說一句“對不起”,那這句話其實毫無意義;但如果你是真的想修復關系,那說一句“對不起”并不可怕,也不難。
“關系修復的關鍵,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我想重新靠近你。” 家,本來就不是一個只講道理的地方。 ![]()
這句話為什么這么重要?
真正有用的教育,不是贏在道理上,而是贏在心上。 “一個人只有內心有愛的流動,才能做出符合道理的行為。” 你發現沒有?我們教孩子的道理其實都沒有錯:“要尊敬父母”“做錯事要道歉”……這些孩子從小就知道。可為什么他就是不道歉、不認錯? 不是他不懂,而是他內心沒有能量去做對的事。 如果一個孩子罵父母之后死活不認錯,偏要跟你反著來——這不是道理沒講通,而是他的心被堵住了。 ![]() 他可能覺得:“你都不愛我,我憑什么尊重你?”
我們總希望孩子道歉、認錯、改正——這當然沒有錯。 但如果我們只是強硬地說:“你錯了!你必須認錯!”,結果往往是孩子更加對抗,關系更加僵硬。 ![]() 真正的教育要看什么?看療效。 我一直強調八個字: 每個孩子都想做好孩子,都想被愛、被認可。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學會道歉,我們要先問自己: ![]() “教育不是贏在一句話,而是贏在一顆心。” 如果你也覺得很多時候“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歡迎你來和我聊聊。 牛媽說: 教育孩子,歸根結底不是一場博弈,而是一場“喚醒”。 每個孩子天生都想學好,都想被愛、被認可。 當他們出現“問題行為”時,那是他在用錯誤的方式向我們呼救。 我們的角色,不是裁判員,也不是馴獸師,而是“解縛者”和“喚醒者”。 我總結的這八個字——“解鎖束縛,喚醒自驅”——就是我這么多年工作的核心。先耐心找到捆住孩子內心的那些看不見的繩子(比如“媽媽不愛我”、“我就是不行”的念頭),解開它們,孩子內在的生命力自然會蓬勃生長。 我會專門用一節課的時間,免費跟大家詳細講講怎么發現和解開孩子的“束縛”,歡迎大家來聽哦!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您有幫助,育兒路上,咱們一起成長! —— 愛你們的牛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