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與現代醫學同名,是指頭發部分或全部變白的一種病。祖國醫學文獻中白發病名,始見于隋代《諸病源侯 論》。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凡初生時或生后不久即有白發者,為先天白發;少年以后出現白發者,均稱后天白發。 先天稟賦不足,氣血兩虧,腎氣虛弱所致;或由多愁善 感,思慮傷脾,失去生化之源,氣血虧損而生;成血熱偏盛及 與家族遺傳有關。 一 、 內 治 氣血兩虧型 主證: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白發多數從鬢角開始,繼而 擴展乃至銀發滿頭;兼有頭昏眼花,視物不明,健忘,不耐勞 作,苔薄舌質淡,脈沉細。 辨證:氣血兩虧不能上榮,發失所養。 治法:益氣養血,補腎益精。 方藥:七寶美髯丹加減。生地15克,何首烏15克,苣勝子 15克,菟絲子15克,黑芝麻12克,桑椹子12克,茯苓12克,山茱 萸12克,龜板膠10克(烊化),甘草6克。 肝郁脾虛型 主證:情志抑郁,多愁善感,煩勞過度,往往在較短時間 里頭發變白,甚至全部銀白;兼有口干咽燥,納谷不香,胸悶 腹脹,舌苔薄,質淡,脈弦細。 辨證;所思不遂,情志內傷,多損心牌,脾失運化,氣血 化生無源,發失所養。 治法:疏肝解郁,佐養心脾。 方藥:歸脾湯加減。生地10克,炙黃芪10克,白術10克, 茯苓10克,黨參12克,龍眼肉12克,棗仁12克,合歡皮12克, 柴胡9克,木香6克,遠志6克,炙甘草6克。 血熱偏盛型 主證:患者以青壯年為主;頭發先是焦黃漸轉花白或早 白;兼有煩躁易怒,舌紅口干,頭部時有烘熱感,脈弦數。 辨證:血熱內蘊,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熱偏盛,毛發失養。 治法:清熱涼血,滋腎烏發。 方藥:草還丹加減。菟絲子15克,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 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桑葉12克,丹皮10克,杭菊花10 克,白芷6克。 二 、外治 衛生易簡染黑方 酸石榴、五倍子、芝麻葉。研粗末,浸入鐵器水內,取汁外涂。 染頭發方 白姜蠶、零陵香、百藥煎、白及、青黛、白 芷、滑石、甘松。研細末,水煎取汁外涂。 黑豆醋方 黑豆120克,黑醋500毫升。醋煮黑豆如稀糊 狀,過濾備用。以牙刷蘸藥外刷,每天2次。如頭皮有癤腫及 其它皮膚病者勿用。 石榴皮湯 石榴皮30克,五倍子20克,沒食子60克,柿子葉15克,甘松15克,白及粉10克,青黛6克。加水1000毫升, 煎煮濃縮至150~200毫升,去渣取汁。以刷子蘸藥汁,外涂白 發,隔日1次。 三、驗方 方一 榧子、黑胡桃,搗水碎煮水洗發。 方二 黑礬30克,水500克,煮水洗白發。 何首烏丸 何首烏200克。研末練蜜為丸,每丸重10克, 每晚服1丸,淡鹽湯送服。 發白返黑方 赤石脂50克,川椒(去椒目及閉口者)50克 ( 炒 出 汗 ) , 辰 砂 5 0 克 ( 水 飛 ) , 白 茯 神 5 0 克 ( 人 乳 蒸 七 次),乳香50克(炒去油),黑膠棗(去皮核,煮熟)為丸, 桐子大。每天空心溫黃酒下30丸。 女貞子膏 女貞子500克,苣勝子250克。每次服20毫升, 溫開水送下,每天2~3次。 烏發丸 生地120克,女貞子60克,丹皮90克,赤芍60克, 當歸90克,側柏葉30克,黑豆衣30克,黑芝麻90克。共末蜜 丸,每重10克,早晚各服1丸。 烏須黑發藥酒方 當歸200克,枸杞200克,生地200克, 人參200克,蓮花蕊200克,五加皮100克,黑豆1200粒,桑椹 子200克,槐角子50克,何首烏(黑豆蒸9次,曬干)200克,沒 石子1對,旱蓮草150克。共入絹袋縫住,用上好五加皮酒30斤 共入壇內,封固三七日,將酒榨出,其藥曬干為末。煉蜜為 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用前酒送下, 一七見效。 黑發仙丹 熟地500克,萬年青3片小用5片,桑椹500克,黑芝麻400克,山藥1000克,南快皮200克,花椒50克,白果59克,苣勝子150克連殼蜜丸,早晚以酒送下各15克。 四 、 防 護 避免精神性刺激因素;中、青年病人,為美容起見,可將 白發染黑。但應注意,有些有機染料,可引起嚴重的接觸性皮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