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一到,不少人就開始跟風(fēng)養(yǎng)生: 看到別人穿長袖,立馬就把自己的短袖收起來; 聽說要貼秋膘,頓頓都往嘴里塞肉; 覺得秋燥要補水,抱著水壺都不愿意撒手。 到頭來,要么捂得滿身都是汗,要么吃到撐不消化,要么越喝越干燥。養(yǎng)身沒成,反而遭了一身罪。 很多人以為處暑就是“暑期退了,秋天來了”,其實這個節(jié)氣最擰巴。白天太陽一曬,還有夏天的燥熱感;早晚風(fēng)一吹,又帶著秋天的涼意。再加上空氣越來越干,身體反而很容易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情況。 處暑養(yǎng)生,請一定避開這三個坑 第一個:別盲目添衣 處暑后早晚變涼,不少人就慌了:秋冬?可別凍感冒了! 趕緊就把長袖、薄外套往身上套,甚至中午溫度高的時候也舍不得脫下來,美其其曰要保暖。結(jié)果捂得滿頭大汗,風(fēng)一吹反而感冒了。 很多人都聽過“春捂秋凍”這句話,卻不知道還有后半句“不生雜病”。這里所說的“秋凍”,也不是讓人凍到打哆嗦,而是根據(jù)溫度調(diào)整衣服。 處暑白天溫度還在25℃以上,人體還沒有適應(yīng)從“熱”到“涼”的轉(zhuǎn)變。要是過早穿得太多,身體熱量散布出去,容易上火、長痘。 正確的秋凍是循序漸進,早晚出門穿件薄外套,中午溫度高了就直接脫掉。穿衣也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則,重點是保護好肚子、腳踝。 第二個:別盯著“紅肉”貼秋膘 一說起處暑貼秋膘,很多人立馬想到的就是:吃紅燒肉、燉排骨。 總覺得夏天掉的肉,秋天得用大肉補回來??沙粤藳]幾天就發(fā)現(xiàn),肚子脹得像個球,還老覺得沒偶精神,甚至連大便都黏馬桶。這哪里是貼秋膘?分明是給腸胃添負(fù)擔(dān)。 夏天大家吃了不少涼菜,喝了不少冷飲,脾胃功能早就變得虛弱不堪,消化能力也是各種下降。處暑時脾胃還沒有緩過勁,突然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的紅肉,脾胃根本就扛不住。 真正的貼秋膘是通過輕補+對癥的方法,先從容易消化的蛋白質(zhì)開始補起,吃這些不油膩的食物,能幫助脾胃恢復(fù)元氣。 第三個:靠喝水潤燥 處暑最煩人的就是燥氣:早上起來嗓子干得像冒煙,嘴唇裂得脫皮,連皮膚都變得緊繃繃的。 不少人覺得多喝水就行,于是抱著水壺一天喝好幾升,可到頭來還是覺得口干舌燥。不是水喝得不夠,是喝水潤燥的方法不對。 光喝白開水,水分只會快速通過尿液、汗液排出體外,根本留不住。而且處暑的燥是內(nèi)熱外燥,光靠外補水是沒用的,得要從內(nèi)調(diào)理才行。 正確的潤燥要內(nèi)外兼修,喝水時可以加一點潤燥搭檔,像蜂蜜、梨片、麥冬,這些食材能幫著滋陰,把水分都留到身體里。 寫在最后:處暑雖說沒有夏天那么熱,但也沒有秋天那么涼,它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能繼續(xù)用夏天的生活習(xí)慣了。同樣,也不能急著用秋天的養(yǎng)生方式,一切都以身體需求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