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羅泉古鎮(zhèn) 鄭曉鷹 四月春風,游興正酣。川中名鎮(zhèn)羅泉,歷史一千八百多年。鎮(zhèn)傍珠溪河,蜿蜒五里余,明清老屋數(shù)百間,宮廟齊聚,義社結(jié)堂,詩書教坊,川戲排場,人文傳統(tǒng)光大;古老建筑吊腳樓,馬頭墻,飛檐翹角,回廊朱窗。朱溪河兩岸碧翠如織,古木石橋恰似水彩丹青。溪水明澈見底,野鱗怡然,花樹倒影,恍如夢幻。傳聞歌郎刀娃生長于此,不知何故,竟舍如此美妙家園而趨西北荒漠之鄉(xiāng),終致羅泉無歌,鄉(xiāng)鄰無語。 游走羅泉,體味川中文化,醉賞川中風物,迷離川中山水,足令人流連忘返。擇一得體之處,買茶一盞,搏浮茗于清風韶光之中,觀山賞水,豈非人生一大快事! 《游羅泉古鎮(zhèn)》詩曰: 一水中分兩岸幽,春風綠染小山丘。 老街曲折藏宮闕,青樹窈窕傍畫樓。 保路堂中競好漢,鹽神廟外比諸侯。 林花狂欲醉村釀,漫步石橋看竹舟。 ![]() 鹽神廟,貢鹽神。鹽乃一生活物資,祀為尊神,必有其因。糖亦一生活物資,卻沒聽說過有“糖神廟”。想必糖之 罪在于致人“糖尿病”,故其可恨,不為立廟。而鹽于人眾,功莫大焉,倘若人不食鹽,則身無力,眼無神,久必成白毛男女。多食鹽,雖咸苦難耐,卻無“鹽尿病”一說。西漢有《鹽鐵論》,專述鹽之重要。羅泉采鹽已有千年歷史,鹽運通達三江五湖,生意興旺發(fā)達,造福一方,故立廟而祀,遂致羅泉成為川中商貿(mào)名鎮(zhèn)。 羅泉會議會址。保路同志會,結(jié)盟衛(wèi)主權(quán)。時代推革命,辛亥要變天。 古典美,中國美,鄉(xiāng)村美,人在畫中,畫在文化中。 翹角碼頭墻,十足的畫面感,滄桑美足以和現(xiàn)代美比肩。 味道盡在其中。 卜算子 人自醉深春,鄉(xiāng)野居家妒。 花照清波柳舞風,綠染山溪樹。 轉(zhuǎn)罷古街頭,葷酒欣然肚。 忽見幡籠耀眼明,大喜香茶鋪。 ![]() ![]() 鄭曉鷹,男,1952年10月生于重慶市沙坪壩南開中學津南村。重慶68中初68級學生。1969年2月插隊落戶合川縣錢塘區(qū)鯊魚公社葛麻村,知青生活6年。后就讀于重慶工業(yè)學校,先后在工廠、機關(guān)工作至退休。愛好文學、詩詞、攝影、藝術(shù)、旅游等。重慶歌樂詩社社員、四川省詩詞學會會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