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足的氣機能使肝氣調暢,脾胃動力足。充足的血液來自于肝的貯藏,脾的化生。 當肝氣不舒,脾胃動力不足的時候,氣血也往往顯示出疲軟跡象。 氣血不足,則心神的供養不足,于是睡眠總是睡不深沉或半夜醒來。氣血不上榮頭面,頭暈也時常發生。 肝氣犯胃,脾胃不和,消化功能紊亂,于是氣滯于內,食物殘渣堆積,令胃不和則寢不安,以及產生不正常的飽腹感(倒飽)。 以及莫可名狀的感覺疊加:餓也不是餓,辣也不是辣,痛也不是痛,就像置身一間鬧哄哄的屋子(嘈雜),卻不能離開,說不出來的難受。 大便因為消化功能的紊亂,不能接收正常的水谷糟粕,于是不成形。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保元益壽丹, 補氣養血,舒肝和胃理脾,并以養心益肺補腎相幫,標本并治。 主氣血久虧,脾元虛弱,飲食不香,睡不踏實,時有頭暈,夜間倒飽,嘈雜作嘔,精神軟倦,大便常溏。 組成: 人參9g,炒白術9g,茯苓15g,當歸12g,白芍6g(炒),生地黃12g,陳皮4.5,砂仁3g,醋柴胡3g,香附6g(炙),桔梗6g,杜仲12g(炒),桑枝12g,谷芽12g,薏米15g(炒),炙甘草3g。 本方,依然如很多脾胃方般先用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打底,健脾益氣。白術用成炒白術,以增強對虛弱脾胃的補益。 陳皮緊跟其后,把濕氣的進階版痰濕化掉。 薏似仁更以利濕,為被濕所困的脾解圍。 谷芽助消化,消積食,從而健脾胃,長胃口。 當歸白芍一個補血,一個養血,讓脾胃氣血相和,并讓肝因血足而柔和,心因血足而得養。 生地黃常跟隨當歸白芍之后,起到生津液以調節血液濃度,涼血熱以調節血液純凈度的作用。為良好的睡眠與頭腦的不暈創造條件。 砂仁以行氣化濕,溫中,將脾胃的氣滯與濕氣全部祛除,并將脾胃中紊亂的氣機回納到人體的根本:腎元,從根本上恢復氣機的正常循環,促進脾胃正常運轉。 香附,是氣病的總司令,其行氣不僅行肝氣,還消脾胃氣滯,從而寬中消食下氣。所以香附治氣是能升能降。 柴胡與香附一樣能疏肝益脾,使肝好了就不克脾土。但它與香附能升能降不同,它主要用于升,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改善消化功能,讓脾胃不因嘈雜而作嘔等。 接下來,全方跳出肝脾的糾纏,將著眼點放到肺腎與脾的關系上。 肺主氣,肺在全身氣機的調節以及脾胃氣的調節中很重要。
接下來,是脾與腎的關系。 脾腎互為根本,腎虛會殃及脾。所以脾胃功能不好,可向腎借力,尤其是脾陽。腎陽就像一個工廠的發電機,脾胃就像機器,機器因電力不足而停產,把發電機修好了,機器就運轉起來了。杜仲的補腎陽起到的正是這個作用。 桑枝通達四肢經絡,而脾主肌及四肢,若四肢經絡不通,也會影響脾胃氣血的流通,所以桑枝通經絡,有助于脾胃氣升降平衡。 全方至此,全員出場。 不僅調脾胃,還疏肝補腎,升提肺氣,以及從經絡為脾解圍,可謂標本兼治。最終不僅達到對脾胃的強健,改善多種癥狀,還能提升五臟機能,以達保元益壽。這也是本方方名的由來。 再強調一下本方所治:消化不良,飲食不香,睡不好半夜醒,時有頭暈,夜間倒飽,嘈雜作嘔,精神軟倦,大便常溏。 制法:每服5g,用滋陰養胃的老米湯調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