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燈 受影視劇影響,妃子用被子卷起來,被被太監扛著,送到皇帝的床榻上侍寢。 看起來充滿喜感,可是太違和了。 這么一個變態的規矩,清朝皇帝怎么想出來的? 難道是白山黑水的老家太冷了,即使夫妻在一起睡一覺,也要裹緊被子,免得凍著? 查閱之后才知道,這個規矩不是清朝定下的,而是隨著明朝傳承下來的。 ![]() 說起皇帝床榻上的事兒,也不自由。 看起來,無論明清,皇帝都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權利,想睡誰都可以的生活。其實根本不是。 皇帝的權利很大,唯獨在床榻上,規矩最多。 明朝的侍寢制度,從嘉靖帝開始嚴苛。 在嘉靖帝之前,皇帝晚上想在那個嬪妃的床上睡一宿,都是不受限制的。 可偏偏嘉靖帝在端妃宮中睡覺的時候,差點被宮女合力勒死,所以惜命的嘉靖帝開始了騷操作,并冠以祖宗家法的名頭。 嘉靖帝為了避免后世子孫和自己一樣的遭遇,定下皇帝獨居寢宮,或者與皇后共寢的規矩??傊荒茉谄渌麐邋鷮m中留宿,敦倫結束,必須各回各家。 這就導致,大半夜的,皇帝寵幸妃子,要么皇帝半夜回自己的宮中,要么嬪妃半夜回到自己的宮中。 這究竟是侍寢,還是遭罪? 別看嘉靖帝腦袋一熱,前朝大臣那叫一個必須擁護。 這個規矩下,避免皇帝沉迷女色,大臣喜聞樂見,反正折騰的不是自己。 到了清朝,在這個基礎上,更加的喪心病狂。 規定宮女服侍嬪妃,太監服侍皇帝。外出,必須兩名宮女同行。 普通宮女不能和皇帝單獨在房間,房間中伺候帝王的必須是老嬤嬤。 如果皇帝看上一個宮女,需要通過內務府以及皇后的推薦,才能侍寢。 ![]() 而且,皇帝寵幸的女人,必須被內務府統一備案。 日常詔嬪妃侍寢,需要敬事房的總管太監,捧著一托盤的名牌,遞到皇帝面前,看皇帝翻誰的牌子。 托盤中,不會出現皇后的名字。 而嬪妃的名牌要想在托盤中,必須經過皇后的蓋章才能生效。 也就是皇后先給皇帝做第一輪篩選,被皇后同意后,皇帝才能在皇后給的選擇中選擇。 皇帝選中牌子后,就是皇帝的晚膳時間。 趁著這個時間,敬事房的太監就會把這個消息送到嬪妃宮中,然后嬪妃要立刻洗漱沐浴,做好一切侍寢前的準備工作。 皇帝晚膳結束,消個食遛個彎,嬪妃就已經送到了床榻上。 而這個皇后給皇帝選嬪妃的操作,是在康熙時期才出現的。 在嬪妃侍寢時,必須一絲不掛,由宮女卷入大氅裹好,由敬事房的太監抬到皇帝寢宮。 行周公之禮的時候,敬事房的太監會站在屋外,計時。 一炷香的時間,太監就會提醒一句。 這個功能,主要是為了避免皇帝沉迷情欲不可自拔。 但是也有例外,太監會喊三次,三次后,皇帝必須結束。 接下來的行程,是原樣將嬪妃抬回寢宮。 ![]() 而敬事房的太監再一次出現,請示皇帝留還是不留。 這個會被記錄,要和嬪妃有孕記錄對比。 且,清朝有個規矩,五十歲以后的嬪妃不用侍寢。 但是皇帝還會翻牌子,不為了侍寢,只是為了說說話。 而清朝皇帝都喜歡別居,夏天避暑,冬天避寒,因為只要不再紫禁城,皇帝詔嬪妃侍寢,就沒有這么多的規矩,皇帝可以自己發揮。 本來是情之所至的事情,反倒在一層層的規矩禮教下,沒了情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