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滅亡-唐朝建立,這其中間隔四百年左右的大亂世。東漢末年的亂世,在西晉時期得到曇花一現的統一,但是沒多久,比三國時期戰亂還激烈的五胡十六國時代來臨了。之后就是南北亂世。南北亂世被隋文帝終結。不過,隋的統治和西晉的統一一樣,都是曇花一現,隋朝末年的時候,天下再度戰亂。 ![]() 對于漢末-隋末這段歲月的百姓來說,似乎天下太平是很遙遠的話題,甚至可以用傳說來形容。其實這個年月,當然,在這樣的亂世,非但老百姓的性命賤如草芥,就算是皇帝其實也是朝不保夕的存在:曹魏的曹髦、西晉的惠帝、懷帝、愍帝,此外,五胡十六國的君主,被殺更是家常便飯。 其實那個年代,很多人祖孫幾代人,都是在大亂世的氛圍中過完一生的。 而這個亂世,是被李世民結束的。 1、士族的支持問題 雖然多數歷史教科書都這樣描述: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吞并南陳,完成對古代華夏的大一統——這是西晉以來,華夏的又一次大統一。不過,隋的統一終究是脆弱的。 在隋朝之前,華夏大地大體形成三支勢力:關中士族、山東士族以及江東士族。而在魏晉南北朝這樣的亂世中,這些士族和皇權的關系也曖昧:比如這些士族更期盼能有個保障自身利益優先的人做皇帝,并且回饋自身。但一旦皇權的利益和士族的利益產生沖突,士族和皇權就會產生斗爭——比如江東士族更支持孫權割據江東,但是對于孫權北伐沒興趣,再比如東晉是司馬睿逃亡到江東以后,在江東士族支持下做了皇帝,重建晉朝。江東士族很愿意為了保衛江東的利益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者,但是,對于晉廷的北伐,江東士族是不大愿意支持的:畢竟,晉廷的花費來自世家大族的支持。江東士族為了自己不熟悉的中原,而消耗真金白銀,這一點江東士族接受不了。所以,東晉的很多北伐,都因為江東士族的拆臺而功敗垂成。 當然我說的是大致情況。 ![]() 而隋朝的統一,其實本質上依舊是關中士族支持下的楊堅,對山東士族、江東士族的壓制,而山東士族和江東士族對于這種被征服的情況必然是不滿的——楊廣在隋文帝在位時期,就密謀過:如果奪取太子地位失敗,那自己就撤退到江東,恢復南北對峙的局面。從這不難看出,楊廣相信自己會取得江東士族的支持。 2、隋唐的統一 隋文帝在世的時候,天下還勉強太平。隋文帝死后,楊廣繼承皇位,楊廣在位期間推行暴虐統治,整個隋朝都起來造楊廣的反。甚至本來支持楊家的關中士族也開始造楊堅的反。李淵父子在取得關中士族支持以后,建立唐朝。 當然,當時山東士族(河北士族,兩者有重疊)也選擇了代理人來參與天下角逐:比如竇建德就是例子。 其實在這之前,北周和北齊的戰爭,可以理解成關中士族和山東士族的戰爭。最終關中士族取得勝利。如今隋末天下大亂,山東士族覺得有必要重新放手一搏。而實際上,在唐朝統一戰爭中,在竇建德統治故地花費的成本最大,所以可見當地的士族對關中士族的反感。 ![]() 李淵在位第五年左右,唐統一天下。不過,此時的唐朝會不會如同之前的隋朝、西晉那樣,短暫的統一就陷入崩盤,還真是未知數——畢竟連續數百年的戰亂,讓多數人都覺得和平是很脆弱的,戰亂才是常態。 3、結局 李世民在奪取政權成為新的唐朝皇帝以后,有感于前朝得失,因此開始考慮平衡術手段。比如李世民開創科舉,在保障關中士族利益的同時,并且分配部分權益給山東士族、江東士族,保證了唐的穩定。在李世民的革新之下,之后唐朝有了長達百余年的和平。東漢末年以來的大動亂也由此被真正終結。 只是,百余年后,安史之亂的爆發,打破了這些。而安史之亂的背后,也是有當地士族支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