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部游 貴州游俠 十八、黃山八面廳 20日,前往城西方向的上溪鎮黃山村,這里距離義烏25公里。 黃山八面廳占地面積2908平方米。陳子宷祖孫三代由乾隆年間開始籌劃,嘉慶元年開始動工修建,歷時17年建成,取名“振聲堂”。建成后曾在廳中為陳母舉辦九十大壽暨五世同堂慶典。 ![]()
振聲堂主體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花廳、門廳、大廳、堂樓(后廳),與中軸線相交的兩條副軸線南北各有兩個廂廳,共有廳堂八座,俗稱“八面廳”,沿襲至今。 據說陳子宷在36歲前家境貧寒,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鏟玉米時發現一個窖,內有白銀數百兩,遂以此為本,開始經營火腿生意,后規模不斷擴大,不到20年就成為義烏西鄉有名的的富戶。當時陳子宷家族有水田1750畝、旱地200余畝,山林37處計1000余畝。 八面廳的花廳和花園在清咸豐11年(1861年)被太平軍焚毀,一些牌匾在文革期間被毀。一些畫像和鎮聲堂的花燈于文革期間被毀。伯寅書院和藏書樓后被毀,原因不明。 1943年,日軍縱火焚燒八面廳,幸由族下子孫奮力滅火才幸免于難。 土改時期,一些房屋被分給23戶農民居住。 1960年八面廳作為國家糧庫,文革期間躲過一劫。2001年,黃山八面廳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面廳的門廳為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九檁,正立面裝修總體上具有徽州門頭的裝飾風格,門廳的門枕石、柱礎等也布滿了雕刻。整個立面的磚雕采用平雕手法,畫面周密緊湊,將高浮雕、淺浮雕等多種技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藝術效果顯著。廳內上方用藍色紗網全部遮蓋,防止鳥類筑窩及糞便腐蝕木料。 ![]()
![]()
![]()
![]()
![]()
![]()
廳內的木雕非常密集而細膩。連接柱子的橫梁都采用彎曲的木料,造型美麗。牛腿上的人物及游龍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窗欞是用整塊木板精心雕琢的戲劇片段,旁邊飾以密集的花草。每一塊窗欞都價值不菲。 ![]()
![]()
![]()
![]()
![]()
![]()
![]()
![]()
![]()
![]()
![]()
大廳面闊五間,進深十一檁,大廳及兩廂的前排用方形石柱支撐,其后全部采用圓形木柱支撐,柱礎呈瓜楞狀。大廳的所有木雕都堪稱黃山八面廳木雕工藝之精華。 ![]()
![]()
![]()
![]()
![]()
![]()
![]()
![]()
![]()
![]()
后廳(堂樓)為硬山頂,前后兩坡,兩側設馬頭墻(防火墻),此堂為兩層樓房。堂樓梁下雀替雕刻精美,內容極為豐富,有舉案齊眉、封侯掛印、武松打虎等人物故事,也有繡球花、蘭花、長春花等圖案。 ![]()
![]()
![]()
![]()
![]()
一樓正中設置了一些雕花木凳,靠背有天然大理石畫。 ![]()
![]()
![]()
![]()
![]()
一個小院中有一口六角形井口。里面的水很清亮。 ![]()
![]()
南、北跨院各分東西兩個廂廳,均為兩層天井院式結構,是普通的家居建筑。有門既可以通往其他院落,也可以作相應的隔斷,達到尊卑有序的目的。 ![]()
![]()
![]()
![]()
我認為:黃山八面廳的木雕,是所有古建筑愛好者此生必須到場觀賞的。 乘車前往永康市,等了一個多小時才坐上了一輛從機場回永康的車,25元。到達永康東站,乘坐8路公交車到西津廊橋站。 (游覽日期:2025年6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