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中講:“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到中年,漸漸看淡,發現世事浮沉,盡是過眼云煙。 世上沒有穩賺不賠的事情,也沒有長盛不衰的東西,或許有時可以勝人半尺,卻永遠無法勝天一寸。 與其相爭,不如相安無事,歲月靜好,便是人間清歡。 1 急流勇退,靜而不爭 古人說:“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 人生下半場,貴在戒爭戒斗,要學會舍即是得。 天行有常,道法自然,這是天地的規律,不是人定的法則。 劉邦打下江山,為功臣封地賜爵。 開國重臣,丞相蕭何選的土地,既偏遠又貧瘠。 大家不理解:“為了一塊好地,我們爭得頭破血流,你卻在故作清高。” 蕭何笑而不語,拂袖而去。 多年以后,當初的權貴,不少被迫害致死,權貴的后代,大多敗光家產,流落街頭。 只有蕭何的后人,因為土地貧瘠,不得不自食其力,辛勤耕耘,反而興旺起來。 《道德經》中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既是超然物外的豁達,亦是行于世間的智慧。 凡事不必求圓滿,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抱殘守缺才是真聰明。 人若上善,天必福佑,不爭而爭,是為大爭。 ![]() 2 樂天知命,一切隨緣 《道德經》中講:“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爭而勝,不言而喻,不召自來,不謀自成,天道從不強求,卻能自然而然,得償所愿。 周文王遇見姜子牙的時候,他已經72歲了。 在此之前,姜子牙做過屠夫,賣過米酒,游說過諸侯。 但天命難違,他經商失敗,更沒受到諸侯賞識。 一瞬間,他看淡了一切,隱居磻(pán)溪,直鉤釣魚,只待君王。 當他停下追逐命運的腳步,命運卻反過身來迎合了他。 周文王視姜子牙為師友,一起開創了周朝八百年的輝煌。 《天上感應篇》中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因果就像一口乾坤袋,你我皆是袋中人。 該是你的,不需爭;不是你的,爭不到;樂天知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行好事,定會錦繡前程。 ▽ 《道德經》中說:“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清靜無為,不是游手好閑無所事事,而是遵從內心莫逐功名。 余生不長,要用在值得的地方,身外之物留予別人去爭,心地干凈才是最大的寶藏。 上善若水,靜水流深。靜而不爭,是人到中年最好的修行。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