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醫療行業曾一度陷入對流量的追逐。不少醫院靠推廣獲客、宣傳引流,仿佛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次數多,誰就能占得先機。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流量能帶來一時的關注,卻未必能換來持久的信任。未來十年,醫院必須靠“價值”活命。 不要再幻想某個熱點事件或營銷活動能讓醫院一夜爆紅,也不要等待政策或市場的某個節點突然帶來人潮涌動。 現在最該思考的是:我們是否真正為患者創造了價值?這一價值是否可持續、是否獨特、是否難以被替代? 曾經,誰的曝光度高,誰的門診量就可能快速增長:廣告投放后,患者慕名而來;優惠活動一出,掛號量迅速攀升。 但如今—— 線上獲客成本持續上漲;
很多醫院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患者來源,而是沒能通過醫療服務留下深刻的價值。 活動一結束,患者流失率立刻上升;優惠一旦取消,就診量迅速回落;廣告暫停,品牌影響力也隨之歸零。 本質上,這只是把患者“吸引”來了,卻沒有真正“留住”他們。醫院只有“獲取患者”的能力,卻缺乏“經營信任”的意識。 患者離開得越來越快,是因為我們為他們留下的價值越來越淺。 沒有價值沉淀的醫療行為,就像無根之木。患者就診結束,關系也就基本結束。 沒有后續的健康管理、沒有復診提醒、沒有患者教育、沒有關懷跟進——這樣的服務模式,難以建立起持續的醫患信任。 當患者用腳投票,轉向其他醫療機構,我們是否反思過:我們給予他們的,除了當次的診斷和治療,還有什么長期價值? 未來的醫療競爭,將不再是誰廣告多、誰規模大、誰價格低,而是誰更理解患者,誰能提供“可被感知的價值”。 什么是“可被感知的價值”? 不是你覺得自己做了多少事,而是患者說:“這家醫院真的幫到了我,我愿意一直來這里復診,也愿意推薦給親友。” 1、將患者視為醫療服務的中心 具有長遠經營意識的醫院,不會只關注患者當次就診的需求,而是會深入思考: 患者在整個健康旅程中真正需要什么? 他們的家庭、工作、心理狀態分別如何影響健康? 醫院能否提供貫穿預防、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全流程的服務? 例如,對于慢性病患者,不是開完藥就結束流程,而是要關注他們長期用藥的依從性、生活中的健康行為、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風險——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構建連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 2、醫療服務的本質是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技術展示 過去,醫院拼設備、拼專家、拼床位數;現在則應更注重: 我們的診療服務是否真正解決了患者的健康問題? 是否幫助患者縮短了病程? 3、診后環節不是服務的終點,而是價值延伸的起點 一次就診的結束,恰恰是患者健康管理的開始。 醫院需要思考:是否有復診管理機制? 是否有患者隨訪制度? 是否建立了醫患溝通渠道? 是否形成了患者社群或健康科普體系? 這些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附加服務,而是醫療價值持續釋放的核心環節。 4、醫院評價體系不應只關注門診量或床位數,而應重視“患者全生命周期價值” 不能只看單次就診收入,而要關注一位患者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與醫院建立的信任關系: TA是否愿意反復選擇這里? 是否信任這里的醫生? 是否愿意把家人也帶來就診? 是否愿意給予正面評價和推薦? 醫療的本質不是“看病”,而是經營一份厚重的健康信任。 能夠走得長遠的醫療機構,一定是那些把患者信任作為核心資產的醫院,是能圍繞患者健康需求構建“價值正循環”的醫院。 例如:
這就是醫療價值深耕所帶來的良性循環。 寫給所有還在等待“行情好轉”的醫院管理者: 行情從不會自動變好,患者也不會盲目回流。只有有依靠扎實的醫療價值、真誠的患者關懷和持續的信任建設,才能走出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不要繼續把希望寄托于“下一波流量機會”,而應認真思考:我們醫院能否成為患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健康守護者? 流量如同偶爾照進窗戶的光,來得快,去得也快;價值才是患者愿意留下、信任、并長久相伴的理由。 醫療行業的下半場,不是靠搶患者,而是靠種下信任。搶流量,只能解決一時之需;深耕價值,才能建成一座值得托付的醫院。 聲明:院長微課堂公眾號所有圖片(含封面)都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公眾號所有數據及案例均來自官方發布、行業研究、企業公開資料及第三方平臺,僅用于說明現象,不針對特定機構。具體數據以官方信息為準。我們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文中所述經營策略需結合機構實際情況調整。轉載需在文章開頭注明出處。
2025年9月20、21日,湖南長沙,聚焦行業前沿、深度賦能。本次活動以現場為核心,深度交付前沿理念、實用策略與高效解決方案。 在時代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機遇稍縱即逝,唯有主動把握、積極學習,方能緊跟時代步伐。 課程內容: 1、當公立醫院說:“活下去”之時,行業的未來在哪里?專科優勢怎么轉型升級?——從“專病突破”到“生態共建” 2、有專科、專病優勢,不會宣傳:不聽、不看、不信、不來、不消費,宣傳怎么轉型升級?——突破五不,實現用戶第一次走進醫院 3、患者多,醫護服務不到位,復診率低、轉介紹率低。口碑推薦怎么轉型升級? ——從“療效體驗”到“服務裂變” 4、如何破解人才困局?建立科學選育用留機制,打造能支撐醫院未來發展的核心人才梯隊,人才怎么轉型升級?——從“院長個體化能力”到“梯隊人才協同” 5、目標、利益、行動不一致,怎么考核出安全、品質、療效。薪酬考核怎么轉型升級?——從“績效考核”到“療效薪酬考核” 6、如何激勵老、中、青人才隊伍?激勵四要素+激勵四原理+四個組織新形式。激勵怎么轉型升級? ——從“粗放管理”到“精準激勵” 7、3年技術淘汰、5年設備升級、10年大樓翻新。錢怎么來?融資怎么轉型升級? ——從“負債擴張”到“資本賦能” 8、醫院利潤負增長,賣掉、關掉、還是繼續?醫院能不能賺錢?賺什么錢?怎么賺錢?盈利怎么轉型升級 ?——從“規模依賴”到“價值變現” 9、外部:檢查不斷、政策頻變;內部:財務、稅務、法務風險不斷。內外疑難可問誰?財稅法怎么轉型升級?——從“被動應付”到“主動合規” 10、有病時,第一時間能想到您的醫院嗎?一次治療能變一個療程嗎?一個療程能變一輩子嗎?一輩子能到一家子嗎?一家子能到一圈子嗎?醫院何時能做到?品牌如何轉型升級?——從“技術認知”到“品牌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