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克服了原來紀傳體史書年代事件混雜不堪的弊端,使歷史發展脈絡清晰可見。讀史明智,今天的事件就是明天的歷史,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研讀這部偉大的著作!?????? 《<資治通鑒>研讀》352:魏紀(一)![]() 甄皇后 孫權從公安遷都到鄂縣,改鄂縣名叫武昌。 五月辛巳日,劉備冊立夫人吳氏為皇后。吳皇后是偏將軍吳懿的妹妹,也是劉璋已故哥哥劉瑁的妻子。劉備立皇子劉禪為皇太子,讓劉禪娶了車騎將軍張飛的女兒為太子妃。 曹操在進入鄴城后,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看到袁熙的妻子、中山人甄氏美麗非常喜歡,曹操就讓曹丕取了甄氏為妻子,生下兒子曹睿。在曹丕繼位后,安平人郭貴妃受到寵幸,甄夫人留在鄴城,無法見到曹丕,在失意中口出怨言。郭貴妃進讒言詆毀甄皇后,曹丕大怒。六月丁卯日,曹丕派遣使者賜甄皇后自盡。 曹丕把宗廟建在鄴城,在洛陽建始殿祭祀曹操,就像祭祀自己去世的家人一樣。 戊辰晦日,發生日食。有關部門奏報罷免太尉。曹丕下詔書說:“災異的發作,是用來譴責皇帝的,卻把過失歸咎于股肱大臣,這難道符合大禹、商湯罪己的大義嗎?特詔令百官各盡職責,以后出現天地災異,不要再奏報彈劾三公。” 劉備封兒子劉永為魯王,封劉理為梁王。劉備恥于關羽被殺,想要出兵進攻孫權。翊軍將軍趙云勸阻說:“現在的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掉曹魏,那么孫權自然降服。現在曹操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曹丕盜名篡位,我們應當順應民眾之心,早早圖謀關中,居于黃河、渭河上游以征討兇逆,關東義士肯定會裹糧策馬前來迎接王師。而不應該把曹魏放在一邊,先出兵和吳國作戰。一旦與吳國開戰,不可能很快解決,這不是上策。” 群臣中很多人勸阻,但劉備根本不聽。廣漢的隱士秦宓陳說天時對劉備不利,被劉備命人逮捕入獄幽禁,最后花錢贖罪得以釋放。 ![]() 張飛被害 當初,車騎將軍張飛的雄壯威猛僅次于關羽,但關羽善待士卒,看不起士大夫;張飛則對士大夫講究禮儀,卻從不體恤士卒。劉備經常告誡張飛說:“你平時殺人太多,又經常鞭打士卒,然后仍然讓這些人待在身邊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張飛仍然不改。 劉備要出兵討伐孫權,張飛率領手下的一萬多名精兵從閬中出發,到江州與劉備會合。在臨出發前,張飛帳下的部將范疆和張達殺掉張飛,帶著首級順流而下投奔孫權。劉備聽說張飛的營中都督有表送到,馬上說道:“哎呀,張飛已死了!” 陳壽評曰:關羽、張飛都被稱為萬人敵,是世上的虎將。關羽立功報效曹操,張飛義釋嚴顏,都有國士之風。但關羽剛愎驕傲,張飛暴躁對別人沒有恩德,他們都因為不足被殺,這是自然常理。 秋七月,劉備率軍征討孫權,孫權派出使者向劉備求和。南郡太守諸葛瑾派人送給劉備書信說:“陛下認為與關羽的親情,怎么能比得上為先帝(漢獻帝)報仇呢?荊州的大小,怎么能與海內相比呢?都為報仇,到底應當誰先誰后呢?如果仔細考慮這些事情,如何決策就易于反掌了。”劉備根本不聽。 這時,有人傳言,說諸葛瑾偷偷派自己的親人和劉備見面。孫權聽到后說:“我與子瑜有死生不易的誓言,子瑜不辜負我,就像我不辜負子瑜一樣。” 但是流言仍然在外面流傳,陸遜說雖然諸葛瑾沒有這樣的心思,也應當讓他不必為流言在意。孫權回復陸遜說:“子瑜和我共事多年,彼此恩情親如骨肉,互相了解很深。子瑜的為人,不符合大道的不做,不符合大義的不說。劉備曾經派諸葛孔明到吳國,我對子瑜說:'卿家和孔明是同母兄弟,現在如果你的弟弟跟隨哥哥,最符合大義,為什么不留下孔明呢?孔明如果留下來跟隨卿家,我可以寫信向劉備解釋,他也會同意的。’子瑜回復我說:'我的弟弟諸葛亮已經跟隨了劉備,其君臣名份已定,在大義上不會再有貳心。我弟弟不留下來,就像是我諸葛瑾不去一樣。’這話足以貫通神明,現在怎么會做出那種事情呢!我以前收到流言蜚語的文書,立即封好轉給子瑜,并親手寫上批語。我和子瑜可以稱得上神交,不是外界傳聞的那樣。我知道卿家的意思,所以把信封好送給諸葛子瑜,也讓他了解卿你的意思。” 劉備派將軍吳班、馮習出兵,在巫山擊敗孫權的將軍李異和劉阿等人,隨后進軍秭歸,軍兵共有四萬多人,武陵蠻夷全都派出使者,請求一起出兵。孫權任命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總督將軍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人,率領五萬多人出兵迎擊。 曹丕的弟弟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據、魯陽侯曹宇、譙侯曹林、贊侯曹袞、襄邑侯曹峻、弘農侯曹干、壽春侯曹彪、歷城侯曹徽、平輿侯曹茂都進爵位為公;改封安鄉侯曹植為鄄城侯。曹丕命人修筑云臺。 開始時,曹丕召集群臣討論,商議劉備是否會為關羽報仇出兵進攻孫權。大家都說道:“蜀國只是個小國,其名將只有關羽。關羽被殺,部隊覆滅,國內憂愁恐懼,肯定不會出兵。” 只有侍中劉曄獨自說道:“蜀國雖然狹小勢弱,但劉備隨時都在加強軍備自強,他勢必利用部眾來展示其力量有余。何況關羽和劉備,在大義上是君臣,其恩情就像父子。關羽被殺,劉備卻不興兵報仇,這會說明他們的恩情有始無終。” 八月,孫權派出使者到魏國稱臣,用謙卑的話語奉上奏章,并且把于禁等人送回。曹丕的朝臣都來朝賀,只有劉曄獨自說道:“孫權無緣無故前來請降,是因國中出現急事。前番孫權襲殺關羽,劉備肯定會出動大軍討伐。孫權現在外有強敵入侵,民眾心中不安,又擔心我們乘機前去挑釁,所以才割地請降,一是能暫時穩住我們不出兵,二是借助我們的聲勢作為外援,以加強其部眾信心,使劉備自疑。現在天下三分,我們占據了其中的十分之八,吳、蜀各自保守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這是小國之利。現在他們互相攻擊,這是上天要滅亡他們。我們應當出動大軍,渡江襲擊孫權。蜀軍攻打外面,我們襲擊其內部,吳國的滅亡不會超過十天半月。吳國滅亡后,蜀國就會孤立,就是割讓吳國的一半給蜀國,蜀國也不能長久生存,何況蜀國只是占領其外,我們占領其內呢!” 曹丕說道:“別人稱臣請降,我們卻出兵討伐,這會讓天下那些想要來歸降的人猶豫不決。我看不如暫且接受孫權歸降,然后出兵襲擊蜀國身后。” 劉曄說道:“蜀遠而吳近,如果聽說我們去討伐他們,他們會迅速還軍,根本無法阻止。現在劉備已經震怒,興兵進攻吳國,聽說我們出兵伐吳,知道吳國必亡,肯定會歡喜和我們分割吳國的土地,必然不會改變策略,抑制憤怒去救援吳國。” 曹丕未聽從劉曄的勸告,接受了孫權歸降。 于禁的胡子和頭發都白了,非常憔悴,看到曹丕后,流著淚叩頭。曹丕明里安慰于禁,告訴他荀林父、孟明視的故事,封他為安遠將軍,讓他向北到鄴城去拜謁高陵。曹丕暗中命人事前在墓中墻壁畫上關羽戰勝、龐德不降、于禁跪降的畫像,以羞辱于禁沒有骨氣。于禁見到后,很快因羞憤得病死去。
![]() 夷陵之戰 黃其軍 作于2025年9月1日(古歷乙巳年七月初十) |
|
來自: 新用戶6688532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