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我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雖不能替代藥物,但卻是康復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吃對了,能培補正氣,改善體質,為治療打下堅實基礎;吃錯了,則可能加重身體負擔。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6個針對肺癌患者不同階段和癥狀的食療方。這些方子食材常見,做法簡單,能幫助大家更好地恢復,建議大家收藏備用。 大家也可以關注下方公眾號,回復“食譜”,免費領取100多個抗癌食譜。 肺癌飲食的原則”:清淡、軟爛、營養、易消化。 要優先選擇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雞肉),避免辛辣、油膩、生冷及過甜的食物。以下食療方也需在自身腸胃能接受的前提下食用。 分享給大家6個食療方 1.黃芪山藥粥(益氣固本,恢復體力) 適用于: 手術、放化療后,感覺乏力、氣短、出汗多、面色蒼白的氣虛證患者。 食材: 生黃芪30克,鮮山藥100克,大米50克,大棗3枚(掰開)。 ![]() 做法: ①生黃芪用紗布包好,加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煎煮30分鐘,撈出藥包,留取黃芪水。 ②將大米、大棗放入黃芪水中,煮至粥快熟時。 ③將去皮切塊的鮮山藥放入鍋中,繼續煮至山藥熟軟、粥粘稠即可。 黃芪是“補氣之長”,能大力補充人體耗傷的正氣;山藥健脾益肺腎,性子非常平和,培補后天之本。這個方子對恢復體力、提高免疫力很有幫助。 2.五汁飲(潤肺生津,緩解干燥) 適用于:放療后或秋天干燥季節,出現口干、咽干、干咳、鼻干燥的肺陰虛患者。 食材:梨、荸薺、鮮藕、鮮麥冬(或蘆根)、鮮百合各適量(等份)。 ![]() 做法: ①將梨、荸薺、鮮藕分別洗凈,去皮切塊;鮮麥冬(或蘆根)、鮮百合洗凈。 ②將所有食材一同放入榨汁機中,加入少量涼開水,榨取汁液。 ③可過濾后飲用,也可溫熱服用,不拘時頻飲。 這個方子源自清代名醫吳鞠通,能有效緩解放療引起的津液損傷,口感清甜,患者也愛喝。 3.陳皮薏仁粥(健脾祛濕,止咳化痰) 適合于:咳嗽痰多、痰白粘稠、感覺胸口悶、食欲不振的痰濕內阻型患者。 食材:陳皮10克,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 做法: ①陳皮、薏苡仁洗凈,提前用清水浸泡2小時。 ②將所有食材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熬煮成粥。 ③可根據口味稍加冰糖調味。 陳皮理氣、燥濕、化痰;薏苡仁健脾、滲濕、排膿。兩者合用,能幫助身體運化水濕,清除多余的痰濁,讓呼吸道更通暢。 4.白蘿卜豬肺湯(宣肺化痰,順氣止咳) 針對: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的患者。(注意:此方偏涼,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慎用) 食材:豬肺1個,白蘿卜1根,生姜5片,杏仁10克。 ![]() 做法: ①將豬肺氣管對準水龍頭,灌水沖洗至發白,切塊,焯水瀝干。 ②白蘿卜切滾刀塊。 ③將所有食材放入砂鍋,加足量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慢燉1.5小時至豬肺熟爛,加鹽調味即可。 中醫有“以形補形”、“以臟補臟”之說,但更看重其功能。豬肺能“治肺虛咳嗽”;白蘿卜是“蔬中最有利者”,能下氣、消食、化痰。此湯對清肺化痰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5.三七燉雞湯(活血補血,化瘀止痛) 針對:或有胸痛、面色晦暗、舌有瘀斑的血瘀證患者,或化療后血小板低的患者。 食材:母雞半只,三七粉5克(或三七塊10克),紅棗5枚,生姜片適量。 ![]() 做法: ①母雞洗凈焯水,放入砂鍋。 ②加入紅棗、姜片和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燉1小時。 ③將三七粉放入碗中,用少許涼開水調勻(若用三七塊則與雞同燉),倒入沸騰的雞湯中,攪勻,再燉10分鐘,加鹽即可。 三七是“活血止血之神藥”,既能化瘀止痛,又不傷新血;雞肉溫中益氣。此方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癌性疼痛,但需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體質使用。 6.山藥芡實老鴨湯(滋陰養胃,補虛勞) 針對:晚期患者或治療后長期體虛、消瘦、消化不良、低熱的陰虛體弱患者。 食材:老鴨半只,山藥100克,芡實50克,生姜數片。 做法: ①老鴨洗凈焯水,芡實提前浸泡2小時。 ②將老鴨、芡實、姜片一同放入鍋中,加足量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1.5小時。 ③山藥去皮切塊,放入鍋中再燉30分鐘至軟爛,加鹽調味。 鴨肉性涼,能“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非常適合陰虛內熱的患者。配合山藥、芡實健脾固腎,是一個滋陰而不膩、補虛而不燥的平補良方。 食療是輔助,心態是良藥。這些方子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必強求。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舒暢,細嚼慢咽,少食多餐,把吃飯當成一件愉悅的事情來做。 希望這6個小小的食療方能幫助到大家,為你們的康復之路增添一份力量和溫暖。祝大家早日康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