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掌是“醉鬼張三”門拳術的主要功法,被稱是“母功”。全名叫“川掌通力功”,簡稱川掌。練習此功必須要有很好的樁功。此功由多種式子組成,旨在抻筋拔骨,調理經脈,順通內外陰陽,鍛煉筋、骨、膜的韌性,強筋壯骨,增強體質。 練功時間最好在清晨,面向東方,要求空氣清新、流通、干燥,環境幽靜,避免外界干擾,易于思想集中。練功時要空腹,放松腰帶,氣沉丹田,始終貫穿以意念引導內力、氣血,使之貫穿四肢。 此功可為意、氣、形合一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功能練出橫、崩、擰、撐等勁力,其中包括陰陽之力的變換。此功要慢練,意不斷,對體能消耗很大,習者須有刻苦堅持,持之以恒的思想準備,又要注意根據個人的基礎去練,不要過分。 練功步驟: 預備式:身體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分垂于身體兩側。兩手從身體兩側慢慢抬平轉向內側,為兩手“按地式”。手心朝下,中指相對,雙掌自然貼在兩腿前。 沉肩,墜肘,把大、小臂撐圓,用意念向手掌貫氣血,上身與兩手放松不用力,默念30至60秒。然后,雙掌與大小臂用力撐圓,默讀30至60秒(圖1)。 ![]() 讀完數,右掌不動,左掌由左側劃半弧型180度,成左掌托天(圖2、3)。 ![]() ![]() 接著,右掌手指朝上,右小臂向內擰轉,手背與小臂向上川,同時左掌向右下移動到右腋下處橫掌,以上左右手的動作同時完成。右掌穿到與右耳平行,肘尖前指并向上用力(圖4)。 ![]() 用完力,右肘平行轉向右側方(圖5), ![]() 同時右手向右方伸出與肩平,右掌變為立掌(圖6)。 ![]() 不停,右掌手指成鉤狀,與此同時,身體下蹲成馬步樁(圖7); ![]() 接著,左手掌由右腋經脅下向外移動,同時左腿向左方橫跨成弓箭步,即左蹲右斜撐之式,以腰帶動肘和手掌轉向身體左側(圖8)。 ![]() 轉正后,左掌向左后方用力抓,到正后方時成鉤子手,雙手為雙鉤型,兩手向上、向外方向掰,擰大小臂,兩腋夾緊(圖9)。 ![]() 右鉤手變直掌,五指并齊,由身后向右前方挑掌,肘部不能伸直(保持10度),右手挑直與肩平(圖10)。 ![]() 接著右手成立掌,同時“塞腰眼”(拳術術語,即把腰垂直挺直),前腿弓步,后腿撐上力(圖11)。 ![]() 不停,右手立掌伸直,大小臂與手由內向外掰擰,同時沉肩墜肘(圖12), ![]() 接著向回坐肘,以肘帶手,收至乳前,手背緊貼面部(圖13)。 ![]() 不停,上肢不變,上身直接向左前下腰。下腰時腰與上身放松,手與小臂要接近地面(離地面約5厘米左右)(圖14)。 ![]() 接著,姿勢不變,扭身回頭看,并以頭帶上身轉向右側,至頭過右膝處止。隨身體向右側移動,左弓步漸變為右側弓箭步(圖15、16)。 ![]() ![]() 接著,腰部放松,以頭帶身邊向右側上方旋擰邊立起,向右側扭正后,雙目看后足跟,頭至后足部要抻開,讀數30~60秒(圖17,圖18為動作側面)。 ![]() ![]() 不停,上身向左方扭轉,變式為右腿撐、左腿弓的正面弓箭步。正腰同時,右臂向右方平行推出變立掌,大小臂要撐圓,挫手腕,默念30~60秒(圖19)。 ![]() 接上式,右腿提起距地面20厘米左右,再自然放下,同時,向右轉上身,成右弓箭弓,左腿撐直,右手同時由右側掛向身后成鉤型,兩臂向外擰(圖20)。 ![]() 接上式,左鉤手變為直掌,向前方挑掌,大拇指與食指合攏并行,挑至與肩平,沉肩,墜肘,接著改為立掌,撐圓(圖21、22)。 ![]() ![]() 接上式,不變,上身向右側平行扭腰,雙目看左足跟,讀數30至60秒(圖23)。 ![]() 回轉腰,雙目看前掌,前掌變為橫掌,撐圓(圖24)。 ![]() 不停,俯身,上身與左掌向右前方揚,使手掌與后足成一“弓背”型。扭頸,回頭看左足跟,前手掌撐,后足用力蹬(圖25), ![]() 讀秒30至60秒后,前手用力撐,后足放松,默念15秒,再前手掌撐力放松,后腳蹬力,默念15秒。如此反復幾次(根據個人體力素質而定)。接上式,前掌收回變立掌,上身回原變為正身,前掌撐,后鉤手(圖26), ![]() 接著前掌擰掌放平,向外掰(圖27)。 ![]() 接上式,后鉤手變下立掌后,向內側微提起小臂,由內側向前轉掌,轉至右肋下,指尖向前,手心向上,手掌向前直接平行川出與肩平,前掌同時接右手向前川出,順勢由右大小臂底收回胸前,手心向上。 右手川出去的大臂,要求墜肘、松肩,前臂不要過直,右掌向兩側微晃,同時向前方挺力,默念30~60秒以貫內力。接著,右手掌變成手心向下(圖28、29、30)。 ![]() ![]() ![]() 不停,右手變鉤向右側移至身后,同時,胸前左掌向前方川出與肩平,形成手掌川出與右小臂擰掰之勢(圖31)。 ![]() 默念30--60秒后,左手掌收回,左臂貼至胸前,手背貼在左面頰,肘尖放置左乳下(圖32)。以上是右半部練法。 ![]() 以下左半部練法接圖13,練法勢子與前半部動作相同,方向相反,練至圖33時, ![]() 由弓箭步改為身正立直,同時左后鉤手向左前方川至與肩平行,右手變為手心朝下,指尖指向左腋,右手掌撐圓(圖34), ![]() 默念30-60秒。右臂帶動右手掌貼胸向右下方劃圓,劃至右側與肩平,呈“大”字型(圖35、36), ![]() 雙手立掌后,默念30--60秒。雙立掌落平,向下抓,松肩,抓至大腿兩側(圖37、38), ![]() 收勢(圖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