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劍客》 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賈島這首詩,以劍客自喻。“十年磨一劍”,強調長時間精心磨礪,體現出詩人為實現理想付出的艱辛與堅持。“霜刃未曾試”,鋒利的劍還未試過鋒芒,暗示詩人懷才不遇卻滿懷期待。“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直白有力,展現出詩人渴望施展才華、鏟盡世間不平的俠義情懷與壯志豪情。整首詩語言簡潔,卻氣勢不凡,借劍客形象抒發內心抱負。 [2]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筆下的俠客形象鮮明,開篇以“趙客縵胡纓”等句描繪俠客的颯爽英姿與不凡裝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盡顯俠客武藝高強、行動敏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突出俠客高尚品格,功成不居。詩中還借信陵君與門客故事,展現俠客重諾輕生、意氣風發。整首詩節奏明快,氣勢磅礴,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表達詩人對俠義精神的向往與贊美。 [3]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這首詩生動地展現了他登科后的喜悅心情。“昔日齷齪不足夸”,回顧過去困窘不得志的日子,如今已不值一提。“今朝放蕩思無涯”,今朝登科,心情暢快,思緒飛揚。“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千古名句,“春風得意”巧妙地將登科后的喜悅與春天的和暢氛圍相融合,“馬蹄疾”“看盡長安花”則夸張地寫出詩人急于分享喜悅、盡情享受勝利的急切心情,把登科后的得意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4] 《不第后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此詩托物言志。“待到秋來九月八”點明時間,“我花開后百花殺”,菊花盛開時百花凋零,以菊花的獨放暗示自己與眾不同。“沖天香陣透長安”,菊花香氣濃郁,彌漫長安,展現出強大的氣勢。“滿城盡帶黃金甲”,形象地描繪出菊花盛開如身披黃金鎧甲的戰士,象征著詩人改天換地的決心與抱負,此詩意境開闊,氣勢恢宏,體現黃巢豪邁不羈的氣概與遠大志向。 [5]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詩開篇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借助莊子《逍遙游》中大鵬形象,展現出宏大的氣勢與高遠志向。即便風停落下,“猶能簸卻滄溟水”,仍具強大力量。“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面對世人的不理解與嘲笑,詩人毫不氣餒。“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以孔子名言表明年輕人不可輕視,體現李白的自信與豪邁,以及對自身才華的堅信。 [6] 《江上吟》 唐·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李白在詩中展現出灑脫不羈的情懷。開篇描繪奢華的江上宴游場景,“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盡顯奢靡。“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屈原與楚王對比,“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說明榮華易逝,而文學成就永恒。“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突出詩人創作時的豪情與自信。最后否定功名富貴的永恒,盡顯豁達超脫。 [7] 《苦晝短》 唐·李賀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是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李賀此詩以獨特視角感慨時光匆匆。開篇“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直呼時光,奇特新穎。“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形象地寫出時光對生命的消磨。詩中對神仙傳說提出質疑,“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并大膽想象“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以改變時間運行。否定求仙服藥之舉,以帝王結局為例,如劉徹、嬴政,揭示追求長生的虛幻,充滿奇幻想象與深刻思考。 [8] 《鷓鴣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在詞中塑造了一個瀟灑自在的自我形象。“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表明自己是掌管山水的仙人,生性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奇特想象,盡顯超脫塵世。“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體現對功名利祿的不屑。“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寧愿在人間插梅醉酒,也不愿返回天宮,表達對自由閑適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9]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此詞盡顯豪邁氣概。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奠定基調,“左牽黃,右擎蒼”等句描繪出出獵的壯觀場面,“千騎卷平岡”氣勢磅礴。“親射虎,看孫郎”以孫權自比,展現英武。“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雖已年老,卻豪情不減。“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借典故表達渴望被重用。“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抗擊外敵的決心,詞風豪邁奔放,充滿陽剛之氣。 [10]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棄疾 甚矣吾衰矣。 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 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 問何物、能令公喜?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里。 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 回首叫、云飛風起。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此詞感慨深沉。開篇“甚矣吾衰矣”,化用孔子名言,盡顯歲月流逝的感慨。“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既有無奈又有超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將青山擬人化,物我交融,展現內心孤獨與對自然的親近。“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批判追名逐利之人。“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盡顯狂放不羈,整首詞情感復雜,沉郁頓挫 。 |
|
來自: 郭建強eff9hycr >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