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幻想過,像武俠片里的高手那樣,隨手抄起根棍子就能“咻咻咻”打出氣勢?別急,今天咱不聊那些玄乎的“內力心法”,就教你用一根最普通的白蠟棍子,在家門口就能練出一身“棍感”——不用拜師,不用花錢報班,練得越狠,以后真遇上事兒,說不定還能護自己周全! 第一步:挑棍子 先去木材店或者網上買一根白蠟棍子(這木頭結實又便宜),直接搜“鞭桿”“六道木”,長度是你手掌寬度(就是五根手指并攏那么寬)的十三倍,又稱十三把。 第二步:把棍子當“玩具” · 在家盤它:像盤核桃似的,沒事兒就攥在手里轉圈、滑把(就是手掌中棍滑動換位置),感受棍子的重量和手感; · 樓下畫地圖:去小區空地上,拿著棍子瞎比劃——畫十字、米字、八字,或者原地轉圈畫大圓,反正怎么順手怎么來。 這一步的核心就一個字:玩!玩得多了,你拿棍子就不會手抖,知道怎么用力才順溜,才能跟棍子建立默契和感情。 第三步:找棵“受氣包樹”,練打感和反震 等你把棍子玩得跟自己手似的,就可以升級了——找棵你看著“不順眼”的樹(最好是樹皮厚點、枝干粗點的老樹,比如小區里的老槐樹、老楊樹,別挑新栽的小樹苗,吃不住你的力量,小心被告) · 瘋狂輸出:拿棍子各種角度敲、抽、戳!斜著打、豎著砸、橫著掃,從正面捅、側面撩,甚至蹲下來從下往上捅……總之,怎么刁鉆怎么來! · 感受“反彈”:重點觀察棍子打到樹上后的感覺——是“嘭”地一聲悶響然后彈回來,還是震得手發麻?這叫“反震”,是棍子和硬物碰撞的關鍵反饋。你得慢慢摸出門道:打重了手疼,打輕了沒效果,得找到那個“剛好能控制住棍子又有點勁兒”的力度。 這一步練的是“棍子打架的脾氣”——你得知道它打到東西后是啥反應,才能在真正對敵時靈活調整。 第四步:練“搗” 棍子搗人最疼,受力面積小,發力足,根據我的經驗,用棍子劈看起來虎虎生風,其實效果不如搗,那一下子懟過去,直接就起不來了。 · 重點練“抽打”:把棍子想象成鞭子(就是趕馬的那種鞭子,甩出去“啪”地一聲),多練斜下抽(比如對方蹲著時抽小腿)和斜上抽(比如對方彎腰時抽手肘)。 · 打完就撤:棍子打上目標后,別傻愣愣地按著不放,要順著反彈的勁兒快速滑走(就像抽鞭子后手腕一抖收回來),避免被對方抓住棍子。然后再用棍子格擋,抽冷子再搗一下。 上面這些方法,能讓你從“棍子都拿不穩”練到“揮舞有模有樣”,但要真遇到事兒能自保,光靠自己瞎琢磨可不夠!棍法的發力技巧、攻防距離、實戰應變,這些細節沒師父手把手糾正,很容易走偏(比如用力過猛閃了腰,或者角度不對打空了自己崴腳) (溫馨提示:練棍子別在人多的地方瞎比劃,小心被當神經病;也別真拿棍子打人,咱這是強身健體防身,又不是當街斗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