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位于山東省西北邊陲,是京杭運河和衛運河的交匯處,向東牽津浦鐵路的德州、禹城、濟南;向西連平漢線上的邯鄲、邢臺;向南接聊城;向北順河直通天津。故臨清是一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1938年5月13日,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光復臨清縣城。東進縱隊司令部、中共魯西北特委相繼遷駐臨清城內,新上任的山東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保安司令韓多峰也將“專署機關由清平縣康莊重新遷回臨清。自此,中共臨清縣工委(后改建為臨清中心縣委)。魯西北特委在冀魯豫邊區省委的領導下,在八路軍東進縱隊的大力支持下,與四專署專員韓多峰建立了統戰關系,在臨清四專署范圍內廣泛發動群眾進行抗日,建立了臨清縣戰委會等諸多抗日群團組織,開創了“四(專署)、六(專署)、八(路軍)聯合抗日”的新局面。 臨清縣回民救國會正是在這種政治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臨清回救會成立于1938年6、7月,主任為云中賢。該會總約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臨清城區之天橋、桃園、更道、官驛街和城區衛河以西的洪官營等回民集中的地帶,該會除設主任外,內部另沒有組織部、宣傳部、民運部、武裝部、總務部等,其下還以片為單位劃分為幾個活動小組。 臨清回救會活動是十分活躍的,主要集中在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方面,如發動回民群眾踴躍參加抗日群團組織,與回民中少數敵偽壞分子散布“爭教不爭國”反動謬論,挑撥回漢族關系,破壞全民抗戰的陰謀活動作斗爭;7月20日乘美國海軍武官卡爾遜一行抵臨清舉行大型的抗日宣傳活動;9月下旬乘六專署專員范筑先一行赴南宮參加冀南軍政首腦會議返聊途經臨清開展“擁范拒沈(鴻烈)”宣傳活動;10月中旬在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委任其內弟、國民黨頑固分子胡學仁擔任四專署專員后,舉行“擁范反胡”示威活動等。在軍事斗爭方面,則有7月下旬支持和配合韓多峰專員率部赴德州、禹城一線參加抗擊日軍的破襲戰斗等,這些活動都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 1938年11月上旬,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臨清等地回救會的統一領導,黑伯理受山東省第六區政治部和中共山東省委代表張霖之的派遣,專程從朝城返回臨清籌建四專署回救會。11月17日,臨清縣城二次失陷。在此前后臨清中心縣委、魯西北特委機關轉至臨清城南活動,臨清回救會部與成員也一同轉移至鄉下。11月底日軍撤離后,我黨又以八路軍一二九師駐臨清聯絡處的名義重新開赴臨清城內,并與再任四專署專員袁聘之建立了統戰工作。此后臨清回救會活動又有所恢復。1939年2月3日,臨清縣城第三次失陷。之后臨清城內遂成為日聯軍司令部和日偽政權臨清縣公署所在地,直至抗日戰爭勝利為止。在此種情況下,臨清抗日群團組織在城內和近郊已無立足之地,臨清回救會活動遂自行中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