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鬼火”PT-109魚雷快艇——拯救肯尼迪中尉的故事

     胡侃雜史 2025-08-22 發布于黑龍江

    騎上“鬼火”摩托的少年一定是最帥的。如果自己還是17-18歲的少年,同樣也會想擁有一輛“鬼火”戰車。今天的故事與“拯救”有關。聽到“拯救”,是否會聯想到《拯救大兵瑞恩》?每次看到這樣的影片,仍然會佩服導演與編劇的能力——能將原本不存在的情節憑空捏造出來。我們也有關于“拯救”的影片,但可惜只是紀錄片。不過它比故事片更為真實,不會憑空編輯不存在的內容,僅僅記錄或帶你探索一段歷史。推薦影片就是《里斯本丸沉沒》與《六人》。

    美國的魚雷快艇(Torpedo Boats)源自純正的英國血統——英國動力艇公司(British Power Boat Company)的設計。赫伯特·斯科特-佩恩(Hubert Scott-Paine)設計的高速汽油救生艇(Air Sea Rescue)于1939年被美國電船公司(Elco,Electric Launch Company)購入。結合強大的帕卡德(Packard)發動機,簡單設計造就了兼具速度與適航性的理想艇型。在美國海軍中,80英尺長的魚雷快艇成為“蚊式艦隊”(Mosquito Fleet)的主力。1942年至1945年間,Elco公司在新澤西州拜恩市(Bayonne)建造了數百艘此類快艇。

    電船公司(ELCO)快艇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海軍最大型的魚雷快艇。它們采用堅固的木質船體,由兩層1英寸(約2.5厘米)紅木板構成,保證高速與良好的適航性。美國人稱這些快艇為巡邏魚雷艇(PT,Patrol Torpedo)。

    這些快艇分為多個系列,各系列略有差異。其中之一是PT-103系列。該系列的第七艘快艇被命名為PT-109,其龍骨于1942年3月4日鋪設,6月20日下水,7月10日交付美國海軍,用于布魯克林紐約海軍船廠的后續建造和完善。

    滿載時,PT-109排水量為56噸,可容納3名軍官和14名水兵,但通常船員人數為12至14人。

    這艘快艇的名聲并非源自戰斗中的英雄事跡——實際上,它的戰斗表現相當平凡。但在所羅門群島戰役期間,PT-109被擊沉時,由時任少尉的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指揮,他后來成為美國總統。

    肯尼迪

    美國海軍少尉約翰·F·肯尼迪,1942年

    肯尼迪在戰斗中的表現使他成為戰爭英雄,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他后來當選美國總統。同時,他在戰役中受到的脊椎傷,不僅讓他在切爾西海軍醫院住了幾個月,也在之后生活中帶來了困擾。在PT-109服役的經歷成為肯尼迪競選各級公職時的重要資本。

    正如肯尼迪總統在1963年8月所寫:“如果在這個世紀有人被問到,他為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做了什么,我相信他會帶著極大的自豪與滿足回答:'我曾在美國海軍服役。’”

    PT-109的武裝情況(1943年8月):37毫米反坦克炮安裝在艦首、20毫米自動炮安裝在艦尾、兩座雙聯裝.50口徑布朗寧機槍、四具魚雷發射管。

    PT-109,電船公司(ELCO)建造,新澤西州拜恩。1942年訂購,龍骨于1942年3月4日鋪設,6月20日下水,7月19日完工。1943年8月2日被日本驅逐艦“天霓”擊沉。

    技術參數:排水量:56長噸(約57噸,滿載)、全長:80英尺(約24米)、船寬:20英尺8英寸(約6.30米)、最大吃水(艦尾):3英尺6英寸(約1.07米)

    動力系統:3臺12缸Packard W-14 M2500汽油發動機,總功率4500馬力、三軸驅動、最大航速:41節(試驗數據)、航程:12小時(以最大航速約6小時)、船員:3名軍官,14名水兵(設計標準)

    武器裝備:4具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裝4枚Mark 8魚雷)、1門20毫米艦尾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布朗寧M2機槍、2枚深水炸彈、1門37毫米艦首炮(野戰改裝)

    裝甲:甲板防護可抵御步槍口徑子彈和彈片、部分船員還在冷藏柜上加裝了裝甲板

    PT-109裝備了三臺12缸航空汽油發動機,每臺功率1500馬力,通過三根螺旋槳軸驅動。設計最高航速為41節。發動機布局呈錯列式,一臺在前,兩臺在后。兩臺尾部發動機的動力通過V形傳動齒輪箱傳遞給各自的螺旋槳軸,中央發動機則直接傳動到加長的螺旋槳軸。

    發動機配備了消聲器,用于掩蔽敵方偵測,同時提高船員聽到命令或敵機靠近的機會。怠速或低速行駛時,排氣氣體排入水中;高速航行時則關閉排放。

    PT-21甲板上的Bliss–Leavitt Mark 8(布利斯-萊維特Mk 8型魚雷)魚雷

    PT-109的主要武器是Mark 8魚雷,從四個21英寸(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每枚魚雷重3150磅(約1430公斤),彈頭重386磅(約175公斤)。然而,Mark 8魚雷精度低,威力有限。直到戰爭末期,美國海軍才成功校準了其引信。在此之前,即便以90度角命中目標,魚雷也很少爆炸。此外,魚雷航速僅28節,對于更快的日本艦艇幾乎無法追擊。

    相比之下,日本驅逐艦用的Type 93魚雷(著名的“長矛”)航速可達45節,射程20,000碼(約18公里),彈頭威力更大(1000磅,約450公斤炸藥),且引信在命中目標時即可觸發。

    但是……肯尼迪和其他軍官指出,魚雷兵以及艇上的其他艇組成員在Mark 8魚雷的瞄準和射擊方面訓練不足,并且他們根本沒有被告知這些魚雷的無效性。

    例如,PT-109所屬魚雷艇中隊的指揮官阿爾文·克拉斯特(Alvin Cluster)中尉,在風暴中指揮快艇時,意外地啟動了Mark 6魚雷引信。魚雷帶著旋轉的螺旋槳,有一半卡在了發射管里。全靠肯尼迪的大副、少尉倫納德·托馬斯(Leonard Thom)才成功解除了它的危險。

    PT-109在艦尾裝有一門標準的20毫米“厄利孔”炮,兩座開放旋轉塔各配兩挺.50口徑(12.7毫米)M2高射機槍,位于開放式駕駛艙的相對角落。厄利孔炮座上刻有編號“109”。船尾配有煙幕發射器,用于制造煙霧掩護。

    在親身體驗了魚雷的"高效性"后,肯尼迪自行獲取了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在最后戰斗的前一天,艇員們將其安裝在艦艏位置,取代了原來的雙人救生筏。炮位下方的甲板用額外木板進行了加固——這些木板很快派上了用場:當艇員們不得不泅渡5公里前往最近的無人島時,它們被當作臨時筏子使用。

    PT-109魚雷發射管前方配備有兩枚深水炸彈。它們既可用于攻擊潛艇,也能在追擊者過于逼近時在艦艏前方引爆阻敵。但大多數同型艇并未配備這類武器。

    PT-109沒有雷達設備。

    布利斯–利維特3型魚雷,1911年。這是一種渦輪驅動魚雷,由 E.W. Bliss 公司工程師 M.F.M. 利維特設計。酒精與過熱壓縮空氣混合,為渦輪提供動力。美國海軍大約在1904年采用了這種魚雷,并在接下來的22年里使用了其各型改進型號。

    布利斯-萊維特Mk 8型魚雷是美國海軍第一款21寸x 21尺魚雷。雖然它在一戰前已經發表了,但大部分是在二戰時經PT艇使用。它最初在1911年由E.W.布利斯公司的“弗蘭克·麥克道威爾·利維特”(Frank McDowell Leavitt)設計,并于1913年在美國海軍魚雷站進入全面生產。它在一戰期間被部署在驅逐艦和戰艦,以及在1920年代建造的巡洋艦上。至1941年,所有戰艦和大部分巡洋艦都移除了Mk 8型魚雷魚雷管。二戰期間,Mk 8型魚雷仍在一些老舊的驅逐艦上服役,主要是維克斯級驅逐艦和克萊門森級驅逐艦。它貞在二戰早期裝備于PT艇上,但大多數在1943年中期被Mk 13型魚雷取代。在租借法案下,約600枚Mk 8型魚雷被送到英國,并根據驅逐艦換基地協議,收到的50艘1930年前的驅逐艦。

    PT艇艙甲板下視圖,正面,左側隔艙門開著,可見部分燃油箱。

    據說當時有一條不成文的鐵律——精英階層的大多數成員幾乎都必須服過兵役,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肯尼迪家族的子嗣也不例外。盡管年輕的約翰·F·肯尼迪身體并不強健(他從小就飽受慢性背痛、猩紅熱、腹痛、哮喘、潰瘍等疾病折磨),他仍然立志參軍服役。

    1940年,美國陸軍軍官候補學校因其多種疾病而拒絕了他的申請。約翰的父親約瑟夫·P·肯尼迪與美國海軍情報局局長艾倫·古德里奇·柯克上校是朋友。通過關系,柯克在1941年10月將約翰安排進入海軍某辦公室擔任少尉職位。幸運的是,一位波士頓私人醫生以少量報酬出具證明,稱這名新兵身體狀況良好。

    但約翰在參謀工作上并不順利。這位年輕的情報員與丹麥記者英加·阿爾瓦德(Inga Arvad)發生了戀情,而她與德國元首及其他德國高官有一定聯系。雖未能證實她的間諜行為,但心里留下了陰影。

    英加·阿爾瓦德(1913-1973)

    1942年1月,約翰被調往南卡羅來納州,7月27日,他進入芝加哥海軍后備軍官訓練學校。完成學業后,9月27日,肯尼迪進入羅德島州梅爾維爾的魚雷快艇訓練中心(Motor Torpedo Boat Training Center, MTBTC),并獲得美國海軍少尉軍銜。

    少尉約翰·F·肯尼迪與中尉約瑟夫·P·肯尼迪二世,約1942年5月。

    有影響力的父親在這里為兒子找到了靠山——中校約翰·巴爾克利(John D. Bulkeley)。這位杰出的軍官當時在海軍中享有不可動搖的威望。他率領第三支魚雷快艇中隊,由六艘77英尺(23米)快艇組成,以PT-41為旗艦,于1942年3月從菲律賓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及其家人和參謀部撤至米沙鄢群島,跨越600英里公海。

    麥克阿瑟對他說:“你把我從死亡的深淵中救了出來,我永遠不會忘記。”

    留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部隊(共15萬人)于1942年5月8日投降。

    約翰·鄧肯·巴爾克利(John Duncan Bulkeley,1911年8月19日—1996年4月6日),1941年

    巴爾克利成為國家英雄。正因為他,魚雷快艇的服役聲望大增。與此同時,美國宣傳中對快艇部隊的戰績大肆夸張。例如,他聲稱自己在菲律賓的快艇擊沉了日本巡洋艦、一艘軍用運輸船和一架水陸兩用飛機。

    盡管如此,他籌集了戰爭債券資金,并吸引了“黃金一代”青年加入魚雷快艇服役。然而,新上任的中隊指揮官對士兵的期望極高,要求也異常苛刻。

    征兵海報

    肯尼迪于12月2日完成了在羅德島的訓練,成績非常優異,隨后被邀請留下擔任一段時間的教官。之后,他被派往第4訓練中隊,接管78英尺(24米)的哈金斯型魚雷快艇RT-101的指揮權。

    1943年1月,RT-101與另外四艘快艇被編入第14魚雷快艇中隊(RON 14),負責巴拿馬運河的巡邏任務。但在1943年2月,約翰·肯尼迪不顧父親的意愿,爭取調往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地區服役。為此,他不得不親自請求家族朋友、美國參議員、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大衛·I·沃爾什的幫助。

    1943年初,美軍在血戰中占領了瓜達爾卡納爾島,并逐步控制該群島的其他島嶼。

    肯尼迪乘坐大型軍用運輸船“羅尚博號”前往新的服役地,并在那里經歷了首次實戰。一次日本空襲中,運輸船船長陣亡,肯尼迪不得不親自為艦炮提供彈藥。

    RT-109搭載于SS“約瑟夫·斯坦頓”號

    RT-109于1942年8月從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運往南太平洋,搭載于自由型運輸船SS“約瑟夫·斯坦頓”號。起初,快艇被涂成深灰色,但抵達新喀里多尼亞努美阿卸貨后,又改為單色深綠色。1942年底,快艇抵達所羅門群島,并被編入圖拉吉島的第2魚雷快艇中隊。

    RT-109從1942年12月7日至1943年2月2日參與瓜達爾卡納爾島地區的作戰行動,直到日本軍隊撤離該島。

    PT-109攜94名從沉沒的重巡洋艦USS Northampton(“北安普敦號”戰艦)幸存下來的水手進入圖拉吉……1942年12月

    1943年4月14日,肯尼迪抵達圖拉吉,并于4月23日接管了RT-109的指揮權。快艇在近一年的戰斗中已受到嚴重損傷,急需大修。肯尼迪和船員成功將快艇恢復至作戰狀態。

    5月30日,MTBRON 2的幾艘PT快艇,包括RT-109,被派往羅素群島,為進攻新喬治亞島做準備。

    6月16日,占領倫多瓦島后,PT快艇的基地遷至此地。當地環境惡劣,幾乎沒有任何文明跡象。盛行瘧疾、登革熱、痢疾和象皮病;水手們還要面對成群的蟑螂和老鼠、腳部疾病以及耳部真菌感染。單一的罐頭食品進一步加重了健康問題。因此,肯尼迪回到美國時帶回了瘧疾、結腸炎以及加重的慢性背痛。

    中尉約翰·F·肯尼迪在PT-109舵位上

    中尉約翰·F·肯尼迪在PT-109上,1943年

    從倫多瓦島北端的臨時基地(小型隆巴里岬)出發,魚雷快艇進行了大膽而危險的夜間行動,干擾向新喬治亞島日軍駐軍運輸補給的日本駁船航線,同時巡邏費格森海峽和布萊克特海峽,以預警“東京快車”日本軍艦的接近,這些軍艦通過海峽為新喬治亞島的日軍補給。

    1943年8月1日,18架日本轟炸機襲擊了基地,RT-117受損,RT-164被擊沉。RT-164上的兩枚魚雷脫離管口,在海灣中失控漂浮,最終在岸邊爆炸。

    東京快車

    1943年7月底,基地指揮部通過破譯日方密碼的情報,獲知5艘日本驅逐艦將在8月1日至2日夜間經過布萊克特海峽,從布根維爾島向南端的科隆班加拉島維拉種植園的日軍駐軍運送補給和兵力。其余15艘魚雷快艇,包括PT-109,做好了迎敵準備。這場戰斗被稱為第二次“布萊克特海峽之戰”。北方的7艘美國驅逐艦由指揮官阿利·伯克負責攔截日本艦隊,但日本艦隊(4艘驅逐艦)比伯克提前了一個小時,結果魚雷快艇不得不獨自迎戰。

    PT-109上有13名船員,由中尉約翰·F·肯尼迪指揮。

    1943年8月1日,15艘魚雷快艇,包括PT-109,于傍晚6:30左右在托馬斯·沃爾菲爾德指揮下,從倫多瓦島的PT基地出發。聯合戰術編隊被分為4個中隊,每個中隊約有4艘PT快艇。B中隊(PT-109、PT-162、PT-159和PT-157)布置在其余快艇的北側,幾乎位于科隆班加拉島西海岸中途,約6英里(9.7公里)西方。該中隊配備60枚Mark 8魚雷。

    大約一半快艇對4艘日本驅逐艦進行了首次魚雷攻擊。美國海軍官方報告稱,有5–6枚魚雷擊中目標,但實際上沒有一枚命中。八艘魚雷快艇共發射的24枚魚雷沒有擊中任何驅逐艦。部分沒有雷達的快艇在濃霧和黑暗中盲目巡航,但仍未發現敵艦。

    B中隊的中隊長布蘭廷漢中尉在PT-159上首先發現向南航行的驅逐艦的雷達信號,并在約1英里(1.6公里)距離發射魚雷。但所有魚雷均未命中,反而在夜空中爆發出明亮火焰。PT-157的利本諾夫中尉發射了兩枚魚雷,也未命中目標,隨后兩艘快艇布置煙幕,之字形撤退向西至吉佐島。同時,PT-109沒有雷達,也沒有從中隊長那里收到任何關于敵艦方向或發現的無線電信號。

    A中隊負責攔截南方接近科隆班加拉的驅逐艦,但其魚雷同樣未命中。

    托馬斯·沃爾菲爾德指揮此次戰斗,他在基地通過無線電遠程操控,距離約40英里。最先開火的是4艘裝有雷達的快艇,其余快艇,包括PT-109,無法自行發現敵艦,也不了解彼此的行動。

    最終,PT-109及其兩艘護航快艇成為最后發現已返回拉包爾、完成補給和兵員卸載的日本驅逐艦的船只。盡管快艇配備了不錯的無線電設備,但指揮官接到命令在敵人出現前保持無線電沉默,許多快艇甚至完全關閉了無線電。

    到8月2日凌晨2點,PT-109、PT-162和PT-169接到沃爾菲爾德的命令,繼續巡邏該海域。

    當夜,天氣多云無月,霧氣彌漫。肯尼迪的快艇以低速單引擎航行。沒有人告訴肯尼迪該區域有日本驅逐艦,他聽到的槍聲以為是科隆班加拉岸上火炮的射擊,將主要威脅視為日本水上飛機。

    與此同時,日本驅逐艦“天霧”在沒有航行燈的情況下平穩北上前往拉包爾,剛剛在科隆班加拉南部維拉種植園卸下補給和902名士兵。快艇意外出現在霧中。

    肯尼迪命令快艇轉向發射魚雷,同時派下士喬治·“巴尼”·羅斯用37毫米艦炮向日本艦開火。但羅斯甚至沒有時間裝填炮彈,而快艇的轉向和機動性也不足。

    日本驅逐艦“天霧”,1930年。

    “天霧”當時以23–40節的速度前進,而美國人不到10秒的時間來加速發動機并規避。PT-109在吉佐島與科隆班加拉島之間,被以20度角從右舷撞上,位置大約在南緯8°3′、東經156°56′。快艇被直接撞成兩截。

    “天霧”的艦長花見弘平少佐后來聲稱,他是故意急轉向右,專門選擇撞擊PT-109。但他的上級,第11驅逐艦隊司令山城克守大佐及其他船員回憶稱,山城其實命令花見急轉向左,試圖避免與魚雷快艇相撞,因為擔心快艇會在臨近時發射魚雷,給驅逐艦造成損害。然而日本人也未能避免碰撞。結果是一場“對撞”。

    大約在凌晨2點27分,PT-109被切成兩段,不等大小。爆炸的航空燃料在海面上騰起高達30米的火柱。水兵安德魯·杰克遜·柯克西和哈羅德·威廉·馬尼當場死亡,另有兩人重傷、嚴重燒傷。海面上只剩下PT-109的船頭部分,一些防水艙還保持漂浮。就這種情況來說,人員損失算是相對較小的。

    在附近的PT-169發射了兩枚魚雷,但毫無疑問仍舊脫靶。PT-162則干脆沒能發射成功。隨后這兩艘快艇掉頭返回基地,沒有展開對PT-109幸存者的搜救。

    調查報告指出,沃爾菲爾德沒有給下屬明確指示,說明在快艇損失的情況下應如何行動。顯然,快艇艇員們自己也沒有任何應急方案。

    “這可能是PT艇參戰以來最混亂、最低效的一次行動。8艘PT艇發射了30枚魚雷。唯一確認的結果是PT-109的損失,以及日本驅逐艦'天霧’因撞擊受損。” ——海軍歷史學家羅伯特·巴爾克利上尉

    溺水者只能自救。肯尼迪成功救起傷勢最嚴重的帕特里克·麥克馬洪(全身70%燒傷),并將他抬到殘骸上。肯尼迪還救起了斯塔基和哈里斯,把他們帶回船頭。但未來總統的這些英雄行為,或許也有一部分是其他艇員為了友情而記在他名下的。

    11名幸存者在緩慢向南漂流的殘骸上堅持了12個小時。到8月2日下午1點,大家已清楚殘骸很快就會徹底沉沒,而海面上依舊看不到任何救援。下午1點30分,艇員們決定游向最近的陸地。由于周圍大島都在日軍控制下,幸存者們選擇了西南方向的一座無人小島“布丁島”(Plum Pudding Island)。他們把手電筒、鞋子和不會游泳的艇員安置在用37毫米艦炮甲板木板拼成的小筏子上,其他人則推著它向目標前進。

    1943年8月2日事件地圖

    肯尼迪曾是哈佛大學游泳隊成員。他用牙咬住救生衣的帶子,拖著傷勢最重的麥克馬洪前進。為了游完3.5英里(5.6公里)到達小島,他們足足游了5個小時。幸運的是,他們一路上沒有遇到鯊魚。

    布丁島(Plum Pudding Island)直徑只有100碼(91米),島上既沒有食物也沒有淡水。幸存者們只能躲在樹叢中,以免被途經的日本駁船發現。

    當晚,肯尼迪獨自游了2英里(3.2公里)到弗格森海峽,那里通常有美國魚雷快艇巡邏,他希望能請求救援。但這一努力失敗了。

    必須尋找更合適的島嶼。8月4日,肯尼迪和萊尼·湯姆帶領已經極度虛弱的隊員們,游向南邊3.75英里(6.04公里)外的奧拉桑島。這一次他們不走運,遇到了強烈的逆流。肯尼迪再次咬著救生衣帶子,拖著麥克馬洪前行。

    奧拉桑島上有成熟的椰子,但依然缺乏淡水。第二天,肯尼迪和喬治·羅斯花了一個小時,游到東南方向半英里外的納魯島。肯尼迪希望在那里找到食物和幫助,甚至可能遇到在弗格森海峽巡邏的美軍快艇。

    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他們。在納魯島上,他們發現了一個日軍的物資藏匿點,有一只小獨木舟、幾包餅干和糖果,以及一桶50加侖(227升)的飲用水。他們把這些物資帶回了奧拉桑島。

    在奧拉桑島,他們又一次走運了——遇到了兩名美拉尼西亞籍的海岸觀察員:比烏庫·加薩和埃羅尼·庫馬納。海岸觀察員組織是澳大利亞人在戰前建立的,成員包括職業軍人和當地居民。它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負責偵察、通報和營救盟軍人員。當時,加薩和庫馬納正從一艘沉沒的日本駁船上搜刮食物和燃料,突然就遇到了滿身曬黑、衣衫襤褸、胡子拉碴的肯尼迪。

    英國所羅門群島保護國防衛隊(BSIPDF)的馬丁·克萊門斯上尉與六名同僚合影。二戰期間的加薩和庫馬納穿著大致也是如此。

    這些觀察員是由澳大利亞的海岸觀察員、少尉雷格·埃文斯派出的。他在科隆班加拉島維韋火山頂上的秘密觀察哨,親眼看到 PT-109 被擊沉爆炸。當時,他身處一萬名日軍之中。1943年8月5日傍晚,他派加薩和庫馬納去尋找幸存者。

    肯尼迪和少尉湯姆花了一番功夫才贏得土著的信任。起初,土著把肯尼迪誤認為日本人,跳上獨木舟拼命劃走。隨后,他們抓住時機,用“湯普森沖鋒槍”威脅,把美國人按倒在地。對于當地土著來說,日本人和被曬得黝黑的美國人,都是膚色較淺的外來者,看起來沒什么區別。

    最終確認眼前的人是美國人后,觀察員們才從獨木舟里拿出一些山藥、蔬菜和香煙,并用“洋涇浜英語”(Pidgin English)承諾會提供幫助。肯尼迪便通過他們傳遞了一條刻在椰子殼上的信息。

    這個主意是加薩提出的,而庫馬納則敏捷地爬上椰子樹摘來了椰子。

    椰子上刻著的信息是:

    “NAURO ISL 指揮官……當地人知道位置……他能帶路……11人生還 需要小船……肯尼迪”

    后來,這個椰子被鑄造成鎮紙保存了下來。

    8月6日,PT-109 的大副、少尉萊昂納德·杰伊·湯寫下了一份更詳細的“鉛筆備忘錄”:

    致:指揮官——Oak O

    來自:PT-109(Oak 14)全體船員

    主題:營救11名(共十一人)自8月1日周日起因敵軍行動而失蹤的幸存者。當地人知道我們的所在位置,并將引導魚雷快艇到弗格森海峽一帶的小島(NURU IS 附近)。需要一條小船(最好有外掛馬達,或用槳),來接走傷員,因為部分人嚴重燒傷。

    夜間信號:三個長劃(—)

    口令:Roger

    回答:Wilco

    如果白天嘗試營救,請報告能否提供空中掩護或出動 PBY 水上機降落。請立即擬定合適的方案并迅速行動。救援緊急,刻不容緩。

    可以充分信任當地人協助。

    湯姆 少尉,美國海軍預備役,PT-109大副。

    此時,美軍艦隊和魚雷艇中隊已經為 PT-109 船員舉行了追悼會。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中隊長沃菲爾德仍然下令組織空中搜索。新西蘭皇家空軍的 P-40 戰斗機發現了幾塊殘骸,但船員們其實早已困在鄰近的島嶼上。

    8月6日,加薩和庫馬納帶著鉛筆備忘錄和椰子殼信息離開奧拉桑島,向東劃行,經過10英里到達科隆班加拉島以南的瓦納瓦納島。在那里,他們把情況報告給資深偵察員本杰明·凱武。凱武派人去通知埃文斯。隨后,加薩、庫馬納和偵察員約翰·卡里乘坐最好的獨木舟,啟程前往倫多瓦 PT 基地附近的羅維亞納島軍事前哨。他們劃行了15個小時,夜里不停地劃槳,穿越了38英里(61公里)的洶涌海域,還要避開日本巡邏。

    同一天,埃文斯給遇難者們送去了一只獨木舟,里面裝有新鮮的魚、山藥、土豆、腌牛肉和大米。他建議肯尼迪和他的隊員乘獨木舟轉移到他所在的戈穆島。由于日軍飛機頻繁出沒,肯尼迪只身前往,他坐在獨木舟里,被棕櫚葉遮蓋,以免被空中發現。

    1943年8月7日上午,埃文斯終于通過電臺發出了確認——PT-109 的船員仍然生還。

    左上角從左至右依次為:少尉阿爾·韋伯、萊昂·德羅維、埃杰爾·毛爾、愛德蒙·德雷維奇、約翰·馬奎爾、約翰·F·肯尼迪。

    與此同時,戰斗仍在繼續。8月6日至7日夜間,美國海軍上將威廉·哈爾西確認魚雷快艇對日本驅逐艦幾乎毫無作用,于是派出六艘配備最新雷達的美軍驅逐艦攔截“東京快車”。在維拉灣海戰中,美軍擊沉了四艘日本驅逐艦,其中“嵐號”和“萩風號”正是8月1日至2日夜間如刀切黃油般突破魚雷快艇防線的艦只。

    萩風,照片拍攝于1941年3月31日,“嵐號”和“萩風號”屬于陽炎型驅逐艦。

    8月7日,指揮官沃菲爾德收到觀察員帶回基地的椰子信息與紙條,但他對土著提供的情報非常懷疑。直到收到埃文斯的無線電確認后,他才決定冒險派出兩艘魚雷快艇。

    沃菲爾德選中了 PT-157 號,由肯尼迪的好友、昔日帳篷鄰居威廉·利本諾中尉指揮。PT-171 號則走在前面擔任警戒,一旦發現敵情便通過無線電通知利本諾。

    威廉·利本諾與約翰·F·肯尼迪在1960年總統競選期間的合影。

    8月8日19時,兩艘魚雷快艇從倫多瓦啟航。利本諾駛往靠近科隆班加拉島的戈穆島埃文斯基地,為保持最大隱蔽性,他以10—15節的速度航行,不留航跡,并采用之字形路線。在約定地點,肯尼迪需要打出四槍作為信號。然而,他的手槍只剩三發子彈,埃文斯只好送給他一支日本步槍來補足第四槍。

    PT-157 號接上了肯尼迪,并在8月8日清晨抵達奧拉薩納島,接上傷員與病號,最終將全體船員和岸上觀察員帶回40英里外的倫多瓦基地。

    恰巧 PT-157 號上有記者隨行,不久《紐約時報》便報道:

    “肯尼迪之子——太平洋英雄,他的魚雷艇被驅逐艦撞成兩半。”

    其他報紙則寫道:

    “肯尼迪之子在太平洋拯救10人”

    “一聲來自生銹日本炮的槍響,引導救援找到肯尼迪。”

    媒體迅速將肯尼迪塑造成拯救全體船員的核心英雄,而約瑟夫·肯尼迪(肯尼迪之父)則負責宣傳與傳播。

    肯尼迪獲得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獎章

    湯姆、羅斯和肯尼迪都被授予了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獎章,盡管上級軍官埃爾文·克拉斯特中校曾推薦肯尼迪獲得銀星勛章。肯尼迪還因在相撞事故中受傷而獲得了紫心勛章。

    湯姆后來被任命為 PT-587 號的指揮官,而肯尼迪則出任 PT-59(又稱 PTGB-1)的艇長。湯姆和肯尼迪依舊保持友誼。1946年湯姆因車禍身亡時,肯尼迪是抬棺者之一。

    順便一提,在 PT-59(PTGB-1)上,約翰確實展現了強悍的戰斗力,雖然這一段經歷遠不如 PT-109 的故事出名。也許以后可以專門講一講。

    1943年10月,改裝成炮艇后的 PT-59

    太平洋的經歷徹底損害了肯尼迪的健康,除了原本的背部問題,他還患上了胃腸道疾病。

    那枚刻字的椰子殼后來落到曾在太平洋南部服役的第43步兵師軍人歐內斯特·W·吉布森小的手中,之后吉布森又將它還給了肯尼迪。肯尼迪把它裝進玻璃壓紙器,放在總統任內的橢圓形辦公室書桌上。如今,這枚椰子殼陳列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約翰·F·肯尼迪總統圖書館。

    澳大利亞人阿瑟·埃文斯(1905年5月14日—1989年1月31日)直到1961年才再次與肯尼迪“重逢”——當時他給剛剛就任總統的前海軍軍官寄去了一張祝賀賀卡。在這之前的17年,無論在澳大利亞還是美國,幾乎沒人知道他曾經救過未來的美國總統。

    所羅門群島的比烏庫·加薩與埃羅尼·庫馬納比美國總統肯尼迪活得更久。2002年,《國家地理》雜志為他們每人頒發了肯尼迪家族贈送的紀念胸像與感謝信。加薩住的房子是由肯尼迪家族(5000美元)、《國家地理》(5000美元)以及布萊恩和休·米切爾夫婦(1.5萬美元)共同出資建造的。肯尼迪家族也為庫馬納建了一座房子,但在2007年的海嘯中被毀。

    肯尼迪曾邀請加薩與庫馬納出席自己的總統就職典禮,但島上當局把請柬轉交給了地方官員。等到他們自行趕到霍尼亞拉機場時,卻因外貌與皮欽語口音而被攔下,理由是“丟臉,不夠體面”。

    加薩于2005年8月底去世,消息僅由親屬的博客提及。

    埃羅尼·庫馬納

    2007年,美軍兩棲攻擊艦“貝勞”號(USS Peleliu, LHA-5)艦長埃德·羅茲為庫馬納送去了包括美國國旗在內的禮物。2008年接受采訪時,庫馬納回憶自己整個戰爭期間都擔任岸上觀察員,除了肯尼迪一行人,他還救過兩名落水的美軍飛行員。他說,肯尼迪曾多次來看望他,總會帶些小禮物。庫馬納與龐大家族一起住在自己家鄉島嶼的懸崖上,最珍貴的財產就是贈予他的肯尼迪總統胸像。他還把兒子命名為“約翰·F·肯尼迪”。2014年8月2日,庫馬納去世,享年93歲,恰好是 PT-109 與“天霧”號相撞71周年的日子。

    在 PT-109 沉沒9年后,正在競選參議員的約翰·肯尼迪,委托助手尋找“天霧”號的艦長花見弘平。1952年9月15日,肯尼迪給花見寫去一封充滿感情的信,祝愿他好運,并表達對日美長期和平的期盼。兩人成為朋友。花見后來也走上政壇,1954年當選為鹽川縣議員,1962年當選為市長。他本想在肯尼迪訪日時見上一面,但終究未能如愿。值得一提的是,約翰的女兒卡羅琳·肯尼迪在2013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間擔任美國駐日本大使。

    而在1960年總統競選期間,肯尼迪則與當年在“天霧”號上的日本軍官小野關藤雄見過面,并收到了一張由“天霧”號其他軍官共同簽名的名片。

    如今,PT-109 的原始艦旗保存在約翰·F·肯尼迪總統圖書館與博物館中。肯尼迪在1960年競選時,將印有 PT-109 標志的領帶夾贈予重要支持者與親密好友。至今,博物館仍向公眾出售復制品。

    PT-109 領帶夾

    2002年5月,《國家地理》學會的羅伯特·巴拉德帶隊,在37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 PT-109 殘骸。通過魚雷發射管,美國海軍法務武器與爆炸專家戴爾·里德爾確認了身份。但艇尾部分始終沒有找到。

    PT-109 的故事在美國文化中已成經典。1963年上映的電影《PT-109》,由克利夫·羅伯遜主演,講述了這段經歷。影片的幕后,約翰的父親小約瑟夫·肯尼迪參與了投資、選角與劇本。拍攝中使用了改裝后的美軍空軍救生艇代替魚雷艇,不過船體漆色保留了60年代的現代灰色,而非原本的綠色。

    1962年,吉米·迪恩的一首歌曲《PT-109》曾登上流行榜第8名、鄉村榜第3名,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布丁島后來被改名為“肯尼迪島”。PT-109 在上世紀60年代成為流行的玩具與遙控船模型,如今 Revell 公司仍在生產 1/72 比例的 PT-109 套裝。孩之寶(Hasbro)也推出過穿著海軍制服、配有椰子殼模型的 PT-109 約翰·F·肯尼迪 GI Joe 人偶。

    在肯尼迪總統任期內播出的二戰題材電視劇《麥克海爾的海軍》中,有兩個橋段隱晦提及PT-109及其"來自馬薩諸塞州的未注名艇長"(其中一集里帕克少尉刻意模仿了該人物的口音)。

    此外,還有一款由 Spectrum Holobyte 于1987年發行的魚雷艇模擬游戲,名為《PT-109》。

    不過話說回來,肯尼迪他們作為幸存者,表現也算不錯。

    (最后感謝大家收看本頻道編譯的內容 ??)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初高中生真实在线视频| CHINESETUBE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鲁丝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蜜臀| 欧美性XXXX极品HD欧美风情|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视频|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 国内熟妇人妻色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欧美黑人又大又粗XXXXX|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性一交一乱一伦|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婷婷丁香五月六月综合激情啪|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婷婷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少妇高清一区二区免费看|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