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記 | 露蜂房
文/敏敏
昨天,在小河邊看到一只馬蜂窩,記得曾經在二樓的窗戶上新增了鄰居,一只馬蜂窩,每天醒后看它們在蜂窩上忙碌。
蜂房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或同屬近緣昆蟲的巢,呈圓盤狀或不規則的扁塊狀,有的呈蓮蓬狀,或重疊形似寶塔,大小不一,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許多整齊有序的六角形小孔,孔徑大小不等, 像蓮房一般, 背面有一個或數個黑色凸出硬柱。質輕,似紙,捏之不碎,為臨床常用中藥。
露蜂房,性平,味苦咸微甘,含有蜂蠟、樹脂、揮發油、鈣、鐵等,入肝、腎、胃三經。有凝血、強心和短暫降壓及利尿作用。具有祛風定痙、解毒療瘡、散腫定痛、興陽起痹等作用。
治驚癇、乳癰、疔毒、瘰癘病,風痹、癮疹瘙癢、痔漏,風火牙痛、頭癬、 蜂蜇腫痛。
既能內服,又可外敷。帶子者效佳。

《本草匯言》記載,蜂房祛風攻毒,散疔腫惡毒。
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可用露蜂房9g煎湯漱口。
露蜂房治蜂哲:
《千金方》記載,治蜂蟄人,蜂房打粉,豬油調和敷之。
用蜂房打粉,跟豬油一調,敷在蜂蟄之處,很快就好。
還真神奇,天生一物克一物,用蜜蜂的房子來治蜂蟲蟄傷,果然有效。
露蜂房通乳:
當露蜂房掛起來的時候,看上去就像一個乳房,蜜乳一樣。它里面是一個洞、一個洞的,就像乳腺管。
因為中藥以“意”來得,所以說,它通乳的力量就非常強。
李時珍《本草綱目》講蜂房乃陽明藥也,所以乳房為陽明經所主,所堵壅不通,局部蘊毒腫脹,這蜂房能夠以中空善通之象,通人體乳房,郝現軍等經驗 可單味焙焦研末,每次3~5g,每日3次,開水沖服。
又能夠以攻毒止痛之力,消堅破積,所以《日華子本草》稱蜂房乃乳癰之妙藥,在《濟眾方》中直接用單味蜂房治乳癰乳汁不出,甚至內結成包塊腫毒。
如《簡要濟眾方》治婦人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膿腫,蜂房一味燒灰,每服二錢,水煎服。
王幸福:治療 “ 乳腺增生 ”驗 案
女,45歲癥見:兩側外上限各有一個鴿子蛋大小的包塊,西醫鉬靶檢查為乳腺小葉增生,吃中成藥乳癖消三月效果不明顯,時有脹痛,情緒郁悶,害怕轉移成乳腺癌,求治于中醫;
刻診:包塊如上所述,左脈浮滑,右脈浮濡,舌淡苔薄白,飲食二便基本正常。
中醫辯證:肝郁脾虛。疏肝理氣,散結化瘀。
處方:柴胡10g 香附12g 青皮10g 川芎10g 枳殼12g 赤芍12g 甘草10g 浙貝母12g 生牡蠣30g 炒僵蠶10g 露蜂房10g 海藻15g 郁金12g 莪術12g 白芥子15g 大蜈蚣3條 清水全蝎3g 公英15g 。
7副后包塊變軟略增大,20副后縮小三分之一, 30副后縮小三分之二,45副藥后,痊愈。
其中七副藥后病人反饋已經不再脹痛,病人甚喜,要求繼續服藥治療。
蜂房治惡瘡附骨疽
《名醫別錄》記載,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疔腫惡脈諸毒:露蜂房、亂發、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
一吃痛減,再吃幾天發現腫脹有浮出肌表之象,繼續吃了幾天,膿腫透出,瘡口慢慢愈合,從此行走便利,不再為癰疽所苦。
蜂房能攻毒,中空之象,善于讓瘡疽空掉,而亂發乃血之余,善引入血分,蛇皮走皮表,能引藥力達表,借酒勁,便能夠消癰散結。
王仲青治療附骨疽(骨髓炎經驗
蜂繭二灰散治療附骨疽(骨髓炎) 組方常以露蜂房、蠶繭各等份,燒煅成灰,用黃酒沖服,每次1一2g,一日2次。外將藥灰敷于創口,隔日1次,膿水盡創口愈合為止。此方有吸收膿水,去腐生新,促進愈合之功效。治附骨疽創口久不愈合,流膿水不止。
方中露蜂房甘平有毒,具攻毒殺蟲驅風之效,《別錄》記載“合亂發、蛇皮燒灰,以酒日服二方寸匕,治惡疽附骨癰”;蠶繭甘溫,《本草綱目》謂“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用治癰疽代針,神效無比”。此方所用價廉易得而效著。

陳勝威治療過敏性感冒咳嗽(風咳),效果較好
小兒咳嗽,家長均很頭痛,去醫院則多用輸液療法,而由于支氣管炎引起哮喘的患兒,醫院多采用激素加平喘藥靜脈滴注。因為年年冬季天氣一變,風寒襲來,小兒多會因寒涼誘發支氣管炎或喘息型支氣管炎,常多日不愈,一犯就用地塞米松, 久而久之,一些小兒開始發胖, 到了十幾歲,有些成為“胖墩”,體重超常,其罪魁禍首就是過多應用了激素類藥物。
其實小兒支氣管炎,中醫稱咳嗽,多因風寒束肺而引起,風咳伊始,若能及時應用蜂房粉口服1 ~ 2g, 則能迅速達到消炎止咳之功效。蜂房攻毒殺蟲,雖然有小毒,但經炮制后并無毒性,小兒一次口服1~ 2g安全可靠,一般風寒咳嗽用1~ 3天均能治愈。露蜂房性溫,味甘,口服無異味,對于吃藥困難的小兒,可用炒蜂房粉1~ 2g炒雞蛋服之,甚為方便,特別對周歲以下小兒行之有效。
露蜂房不僅對支氣管炎咳嗽有效,對咽喉炎、慢性咽炎也有相當不錯的療效。成人支氣管炎每次用蜂房粉2g, 每日2次,也有速效止咳的效果。
朱良春經驗 露蜂房祛風蠲痹
朱老認為其對關節腫痛久而不消者具有佳效,凡風濕性關節炎或類風濕關節炎而見關節僵腫,久而不消,甚至變形,參用本品,頗有助益。朱老從實踐中體會到,本品確為治痹良藥,無論寒熱之證,均喜于相應辨治方中配用之。
指月按:由于蜂房能祛風止痛,所以風濕痹癥常用。《金匱詮解》里頭記載,蜂房有溫陽強壯之力,所以對頑痹之關節,僵硬腫痛,甚至變形者,乃為必用之藥,而且對于一般濕疹方子里頭,加蜂房五錢至一兩煎湯,也能提高療效。
朱良春經驗 露蜂房療帶下清稀、陽痿 久咳
露蜂房不僅有祛風攻毒作用,而且有益腎溫陽之功,治清稀之帶下為朱老之創獲。凡帶下清稀如水,綿綿如注,用固澀藥乏效者,朱老于辨證方中加用蜂房,屢奏良效。朱老用蜂房,每伍以鹿角霜、小茴香等通補奇經之品,即是此意。若帶下因濕熱下注,又有腎陽不足見癥者,亦可在清泄濕熱方中加用蜂房,全在臨證時化裁變通。
張某,女,53 歲,工人。腰痛如折,帶下頻多,質如稀水,面黃形瘦,體倦乏力,脈細、尺弱,苔薄白、舌質淡。曾服補脾化濕及固澀束帶之品,多劑罔效。此腎陽不足、累及奇經之候也。治予通補奇經,固任束帶。露蜂房、全當歸、云茯苓、巴戟天各10 g,鹿角霜、綿杜仲、菟絲子各12 g,小茴香6 g,懷山藥15 g。連進5劑,帶下即止。囑再服5 劑,以鞏固療效。
此外蜂房尚有兩種功效,世人多忽之,朱老特為指出:一是用治陽痿不舉及遺尿,具有佳效。因其溫腎助陽之功,殊為穩捷。
治遺尿單味研末,每服4g(年幼者酌減),1日2次,開水送服即可,一般4~7日奏效。
張志遠經驗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小青龍湯中加了露蜂房、白芥子,計麻黃6克、桂枝6克、白芍6克、細辛9克、干姜6克、半夏6克、五味子12克、甘草6克、白芥子6克、露蜂房12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劑。連飲四天癥狀即減,十天而愈。白芥子屬點綴者,雖助露蜂房一臂之力,但非主藥。盡管馬蜂窩談虎色變,令人恐懼,若不超過20克,很少異常反應。
露蜂房治外風瘙癢
露蜂房能走表祛風,殺蟲止癢,可治療多種皮膚病,尤其是過敏性皮膚病引起的瘙癢。
如《姚僧坦集驗方》治風邪客于皮膚,瘙癢不已,用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匕,日三二服。
《太平圣惠方》以本品為末,調豬油涂搽,治頭上癬瘡。
《實用毒性中藥學》載,以蜂房燒存性,配伍明礬、樟腦、米酒調糊外涂,可以治療牛皮癬(神經性皮炎);
又以本品配伍制首烏、當歸、赤芍、白鮮皮,治療慢性期屬血虛風燥的銀屑病。筆者對于過敏性皮膚病所致的瘙癢,一般按風邪外襲治之,常配伍蟬蛻、制首烏、白蒺藜、僵蠶等。以露蜂房配伍蟬蛻、蛇蛻、苦參、黃柏、蛇床子煎洗坐浴治療肛門濕疹,更是每每獲效。
露蜂房治風邪久咳
露蜂房有祛風之功,對因風邪內擾引起的風咳效果較佳。有報道用露蜂房煎汁配冰糖內服治療百日咳之痙咳佳。
筆者將其用于治療呼吸道高敏狀態引起的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中醫多診為風咳)者,效果滿意,常配伍麻黃、桔梗、蟬蛻、僵蠶、杏仁、荊芥等。曾遇一患者感冒后嗆咳不止2月有余,西醫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效果不佳,用上方加旋復花、前胡、魚腥草,服藥3劑后咳減,1周后咳止。
露蜂房起痿縮泉
《新修本草》中有露蜂房“起陰痿……遺尿失禁”的記載,陰痿與遺尿失禁均與腎氣不固,腎陽虛弱有關,故蜂房不僅有祛風攻毒作用,而且有益腎溫陽之效。
朱良春善用蟲類藥,對露蜂房治陽痿遺尿功效的認識頗為獨到,他治遺尿用露蜂房單味研末,每服4克,每日2次,一般4~7日見效。
筆者多在方中加入麻黃、益智仁、桑螵蛸,效果極好。上方對于老年人腎虛所致的尿頻、尿后余瀝,也有效驗。對于陽痿,除濕熱下注者,凡屬虛證或肝氣郁結所致者,皆可施用。
朱良春有一蜘蜂丸,用花蜘蛛30只,炙蜂房、紫河車、仙靈脾、淡蓯蓉各60克,熟地黃90克,共研細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6克,早晚各1次,開水送下,治療此證,據稱收效甚佳。
露蜂房治鼻鼽流涕
過敏性鼻炎以鼻流清涕,噴嚏頻頻為特征,著涼或遇風即作,每于秋季或春天花粉季節多發,也有稱之為花粉病者。中醫學認為,本病陽虛肺寒,衛外失固為本,挾有風邪則為其標。蜂房有祛風之功,現代研究也發現其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故筆者常用之治療鼻鼽之疾,其主方為麻黃附子細辛湯、玉屏風散、過敏煎合方,再加蟬蛻、蜂房,由于效果滿意,每年來門診診治者眾多,筆者學生也有用此法治此疾而在當地醫名鵲起者。
據民間經驗,本病使用露蜂房,直接嚼服為佳,經臨床試驗確實如此,不過露蜂房嚼之味同嚼紙,雖無異味,但也不易堅持,可據患者情況,嚼服、煎服均可,但以嚼服為上。
露蜂房內服6~10克,外用適量。本品用藥相對安全。

1.治急性乳腺炎:取露蜂房剪碎置于鐵鍋中,以文火焙至焦取出,碾為極細粉末,每次3g,用溫黃酒沖服,每4小時1次,3天為1個療程。1療程后未痊愈者,可再服1個療程。重癥者配合局部毛巾熱敷。若已有化膿傾向者本法無效,應考慮手術治療。[中醫雜志,1963,(11):407]
2.治齲齒痛:
①取露蜂房放于適量純乙醇中,點火燃燒,待露蜂房燒成黑灰,用指頭沾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鐘痛止。[新中醫,1982,(12):51]
②露蜂房20g,煎濃汁含漱口,幾次即愈。[四川中醫,1985, (6) : 31]
③露蜂房40g,白蒺藜20g,谷精草30g,焦梔子15g,生甘草6g。隨證加減,水煎服。如牙痛劇烈,急用蜂房或蜂房蒂1塊咬嚼,勿吞其渣,止痛速效。[四川中醫,1986,(12):45]
3.治鼻炎:取露蜂房如核桃大,放口中慢慢咀嚼,至鼻塞緩解為生效時間,繼續咀嚼15分鐘,吐出其殘渣為1次量。鼻粘膜炎癥及鼻變態反應病,每日咀嚼1-2次;鼻旁竇炎每日3-4次,7天為1個療程。[新醫藥研究,1975,(2):43]
4.治產后缺乳:取露蜂房1個(約lOg,以棗樹上的為佳),入豆腐500g,絲瓜lOg,加水適量煎煮。食豆腐喝湯,每日2次,3天為1個療程。[新中醫,1990,(3):9]
5.治癰腫瘡毒:取露蜂房(炒至焦黃研末)粉20g,豬膽汁(加1倍水煮沸涼后待用)液30ml混合,再加凡士林30g調成軟膏。將藥膏抹在敷料上貼患處,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赤腳醫生雜志,1974,(3):21]
6.治痢疾:歡迎微信關注行之醫話公眾號 用露蜂房每次2g,研末沖服,每日4次,小兒減半。[陜西新醫藥,1979,(11) : 51]
7.治膿皰瘡:露蜂房6g,龍膽草5g,苦參lOg,枯礬3g,共研細末,加黃豆8粒炒黑研粉,用香油調成糊劑敷于患處,每日換藥2次。[山東中醫雜志,1990,9(3):48]
8.治化膿后組織壞死:露蜂房炭、生大黃、姜黃、蜈蚣、五倍子各lOg,花椒3g,枯礬3g,冰片Sg。共研細末,用時以蜂蜜調涂患處。每日1次,干則茶水潤之。[中醫雜志,1993, (1):21]
9.治肛門濕疹:露蜂房、苦參、白蘚皮、蛇床子各30g,大黃、白芷、紫草各15g,五倍子12g,花椒lOg。上藥用冷水浸泡20分鐘,煎煮取汁約1000ml,倒入盆中,加入冰片、芒硝各6g拌均勻,待藥液轉溫后坐浴2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9):21]
10.治早泄:露蜂房、白芷各lOg,烘干研末,醋調成面團狀,臨睡前敷神闕穴上,外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浙江中醫雜志,1991,(2):86]
11.治尖銳濕疣:露蜂房、板藍根、苦參、生香附、木賊草各250g,加水5000ml,煎煮1小時,濾藥液約2000ml,再兌入陳醋500ml,即成疣靈搽劑。用藥前,常規消毒患處及周圍組織,然后用棉簽蘸疣靈搽劑涂于尖銳濕疣上,每日3-5次,2周為1個療程。[江蘇中醫,1991,(2):22]
12.治梅核氣:歡迎微信關注行之醫話公眾號 露蜂房80g,雞內金40g,研細末,蜂蜜120g,溶黃蠟120g,制丸(3g/丸),每日3次,每服3丸,空腹服。上方1劑為1個療程。一般用藥1個療程即愈。如不愈,隔2天后繼續用第2個療程。用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湖北中醫雜志,1992,(2):21]
13.治肺癌:①蛇泡簕30g,老鼠簕30g,鐵包金30g,川紅花30g,白茅根30g,入地金牛30g,土鱉蟲12g,赤芍15g,桃仁15g,露蜂房6g,蜈蚣10條。每日1劑,12碗水煎至2碗,分4次服。,[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0,14 (3):55]
②半支蓮50g,露蜂房25g,白花蛇舌草50g,山豆根15g,山慈姑25g,紫花地丁30g,薏苡米50g,海藻30g,昆布30g。水煎服三,每日1劑,分次口服。[遼寧中醫雜志,1991,(5):31]
14.治乳腺癌:八角金盤、露蜂房各12g,山慈姑、石見穿、預知子、皂角刺各30g,黃芪、丹參、赤芍各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同時用雄姜散撒于膏藥上外敷患處。[浙江中醫雜志,1987,22(9):39]
15.治食管癌:瓜蔞、浙貝母、清半夏、橘紅各30g,半支蓮、蚤休、白術各20g,生薏苡仁、露蜂房、砂仁、酒大黃各lOg,黃連6g,膽南星、旋覆花各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治療食管癌痰濕凝結型12例,取得滿足療效。[遼寧中醫雜志, 1989, (5) : 23]
16.治胃癌:黨參30g(或人參lOg),茯苓、清半夏、陳皮各15g,白術、露蜂房、全蝎各lOg,黃芪、料姜石各60g,瓦楞子30g,蜈蚣2條。氣陰兩虛者加麥門冬、石斛、天花粉等,易黨參為沙參,氣虛血瘀者加丹參、土貝母、生薏苡仁等;氣虛血瘀者加丹參、紅花、桃仁、土鱉蟲等。每日1劑,水煎分次服。[陜西中醫,1990,1 1(1 1):487]
17.治大腸癌:牡蠣30g,夏枯草15g,海藻、昆布、玄參、花粉、露蜂房各9g,浙貝母、川棟子、貫眾炭各6g,白花蛇舌草30g,蜀羊泉15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主治晚期直腸癌。[新中醫,1990,(3):50]
18.治甲狀腺腫痛:野菊花、夏枯草、海藻各24g,牡蠣、白花蛇舌草各30g,淮山藥15g,露蜂房、南沙參各12g。上藥制成糖漿500ml,分7天服完。[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0,14 (2):55]

露蜂房的臨床應用如下:
01癌 腫
蜂房是治療癌腫頗有希望的一味藥物,已引起各方面的注視。以它為主藥治療癌腫的方劑很多,現擇要介紹于下:
(1)消瘤丸加減
某腫瘤醫院對癌腫患者嘗給予蜂房、全蝎、守宮、僵蠶等組成的“消瘤丸”內服,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對喉癌、鼻咽癌、淋巴結轉移癌等效果較好。作者也常用之,初步認為有一定療效。
(2)乳癌散
本方出自《驗方新編》。臨床初步觀察,乳癌初起,服本方一月可使堅核趨向縮小;連服2~3月,輕者即愈;稍重者,則需較長期連續服用。
處方:炙蜂房、苦楝子、雄鼠糞各等分,炒研細末(或水泛為丸)每服9克,開水或米酒送下,間日服一次。
江蘇海門縣中醫院用本方加山羊角(用量為它藥之雙倍),制為“乳癌丸”,每服9克,一日二次,開水送下。據稱療效更好,可以試用。
(3)肺癌方
中醫認為,肺癌多由正氣內傷,邪毒犯肺,以致肺氣膹郁,宣降失司,血瘀氣滯,絡脈阻塞而致。
因此,在治療上主張應用益氣養陰,清熱化痰,解毒散結,活血消腫之劑。
上海腫瘤醫院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思想指導下,使用下方治療肺癌:炙蜂房、北沙參各12克,半枝蓮60克,藕節、杏仁、蒲黃、黃芪、枇杷葉各9克,石燕30克、漏蘆15克。水煎,每日一帖。有緩解癥狀的作用。
2、風痰流注、腫塊疝墜
“太保丹”膏藥方(上海已故名醫夏應堂方):
蜂房炭120克,公丁香、細辛、蓽茇、百草霜各60克,研細末,瓶貯。
每次以清涼膏藥黑肉300克,藥末30克,先將膏藥肉烊化,再將藥末和入攪勻,視病變部位的大小,攤相應的膏藥貼用。一般每間五、六日換膏藥一次。
對一切寒性腫塊、骨節作痛、疝氣偏墜、風痰流注及乳吹初起,均有較好的療效。惟陽證紅腫而膿已成者,則不宜釆用。
3、癰疽腫毒
在外科上以蜂房為主藥的方劑極多,茲選四則于下:
蜂房散
本散為民間流傳較廣的治乳癰的單方,可是醫者卻很少知道采用,解放后在搜集丹方運動中,才加以發掘。
制服法:將蜂房揀凈撕碎,或鍋中,以文火焙至焦黃(忌焦黑),再研細末,瓶貯備用。
每服2~3克,每四小時一次,以熱黃酒一兩沖服。
如連服三天有明顯進步而未全部消散者,可續服之。倘服后無明顯好轉而有化膿趨勢者,應考慮手術。
服藥期間,應多飲開水,避風寒,多靜息。重癥可輔以熱敷。已有化膿傾向者,則不宜服用。
消腫化毒膏
擅治發背、癰疽及各種腫毒瘡疳,已潰未潰,均可敷貼。
處方:露蜂房、杏仁各30克,黃芪22.5克,蛇退(鹽水洗凈)、元參各15克,亂發如雞蛋大一團(去油垢),菜油300克,黃丹150克。
制法:先將菜油、亂發入鍋中熬,候發烊盡,加杏仁;待杏仁黑色,布濾去渣,加黃芪、元參,熬1~2小時,再加蜂房、蛇蛻,攪熬至紫黑色,濾去渣,用慢火熬;最后下黃丹,急攪千余轉,滴水不散,膏即成。
用法:將膏藥攤于牛皮紙或黃蠟油紙上,貼于患處。未成膿者消散,已成者自潰,已潰者拔毒生肌,收口而愈。一般瘡瘍,換貼數次可愈,重者則須連續換藥。
按:本方出自萬潛齋氏輯著之《壽世新編》。萬氏清光緒間南昌名醫,該書所載均為其治驗效方,值得珍視。
本方效甚穩捷,并可貼治爛腿新久不愈,凍瘡已破或未破。又凡水火燙傷,刀、跌出血,經久不愈者,貼用此膏,亦可漸痊。
作者過去曾制用,收效滿意。本方與《六科準繩》之蜂房膏內容相同,僅藥量略有出入。
蜂芷散
用蜂房、白芷等量研細末,酒渣調敷患處,治頸癰(對口)、背癰(搭背)甚效。每日換藥一次。未潰者,數次可消。
蜂房洗劑
蜂房3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鐘,過濾去渣即成。
對各種化膿性瘡面,如外傷性感染、手術后傷口感染、癤、癰、燙傷、蜂窩組織炎、新生兒皮下壞疽等均有較好療效。
用法:取蜂房滲洗劑浸泡,沖洗創面,務使干凈,而后用消毒紗布復蓋。對于有壞死組織的瘡面,可將洗劑加溫后,再沖洗浸泡,每天1~2次。
有祛腐、生肌、消炎、止痛的作用,能促進創口早期愈合。
4、遺 尿
遺尿雖為小恙,但原因較多,部分病例不易根治。
考唐《新修本草》,記載蜂房能治“遺尿失禁”,可是《子母秘錄》卻又說它能治二便不通。
據此可知,本品治療遺尿,重在溫陽益腎以固本。凡遺尿久治不愈,癥情頑纏,體質虛弱者,均可選用。
制服法:露蜂房炙存性,研極細末。成人每服3~6克,年幼者酌減,一日二次,黃酒或開水送下。如有其他兼癥,宜配合煎劑調治。
病案舉例:陳X,男,25歲,工人。自幼即患遺尿,迄今未已,每三、五日一作,辛勞時則增劇。求治多年罔效,頗以為苦。頃方新婚,內心尤感苦悶。
察其面色不華,詢之有怯冷、腰酸之征,結合脈右尺沉弱,乃下元虧虛,命火不振之候。
予露蜂房散劑60克,囑每服6克,一日二次,開水送下。但患者誤以為每服30克,竟于二日服完,藥后宿疾頓愈,未發生任何劇作用。
然此過量之劑,終不足為法,仍以小量連服或遞加為宜。05脫 疽
脫疽,即“閉塞性脈管炎”,手指、足趾色黑內陷,痛不可忍,逐節脫落。
用蜂房炙研細末,以醋調搽,每日一換,并內服《石室秘錄》之“驅濕保脫湯”(苡仁90克、茯苓60克,桂心3克、白術30克、車前子15克,每日一劑,連服十劑),有一定的療效。
5、清水樣帶下
本病多因肝郁脾虛,濕熱下注,或腎陽不振,下元虧虛,或感受濕毒而致。一般辨證用藥,均可取效。
惟偶見一種“清水樣帶下”,類似“白崩”,殊為頑固;如于常規用藥中伍以蜂房,則療效顯著。
殆因蜂房具有獨特的溫陽益腎、解毒散腫之功。
病案舉例:陳XX,女,30歲,工人。
結婚七載未生育,診斷“先天性子宮發育不良”。長期閉經,用人工周期療法能暫時行經,但停藥則又如故。
現閉經年余,周期性乳房作脹,約兩周消失,繼之即排清水樣白帶,量多涌溢而出,常淋漓循腿而下。疊藥乏效,頗以為苦。
頭暈,腰酸肢軟。苔薄白,質淡,脈弦細尺弱。
心肝血虧,脾腎陽虛,沖任失調,帶脈不固,予健脾益腎,養血柔肝,調其沖任,束其帶脈。
處方:炙黃芪15克,炙蜂房,潞黨參、仙靈脾、熟地黃、當歸、茯苓、菟絲子各12克,煅龍牡各30克,甘草4.5克。
五帖,每日一帖。
復診,藥服兩帖,清水樣之白帶顯見減少,精神亦振,苔薄,脈細。前方既效,毋庸更張,繼進之,以后隨訪,療效鞏固,月經能屆期而行。
6、骨結核、骨髓炎、關節炎
此三種疾病均較頑固,但以解毒療瘡、散腫定痛、蠲痹通絡之蟲類藥組成的“四味解毒丸”(炙蜂房、地鱉蟲、全蝎、蜈蚣等分,研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服3克,一日二次)治之,有較好的療效。
哈爾濱市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小組指出,骨結核乃毒痰凝結為患,治之必須開其腠理,解其寒凝,氣血乃行,毒亦隨之而消,自無不愈。遂擬定“蜂房散”治之,收到顯效。
處方:蜂房、血余炭、大熟地各60克,蛇退、蟬衣、僵蠶各30克,共為細末,每服3克,日二次,黃酒為引。
本方治骨結核無漏孔者最合,體虛過甚者服之易致嘔吐,可減小劑量,配合陽和湯并用為宜。
7、牙齦膿腫
牙齦膿腫多由陽明經蘊熱,隨經熏灼于上,治宜清胃降火,解毒消癰;而腎主骨,齒為骨之余,又宜兼以益腎。
處方:炙蜂房、元參、骨碎補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帖。連服3~5帖可愈。
又用露蜂房一小塊,加水一小碗,煮沸待溫,含漱,治牙痛甚效。
對于走馬牙疳,牙根腐爛者,用蜂房加冰片少許,研細末,吹數次可效。
8、預防子宮絨毛膜上皮癌
嶺溪縣人民醫院用”復方蜂房湯”預防子宮絨毛膜上皮癌5例,獲得顯效。
治療對象:住院確診為葡萄胎,經過刮宮1~3次后尿妊娠試驗仍為陽性者。
方劑、用法及反應:
復方蜂房湯:當歸、澤蘭、山甲珠9克,蜂房6克,茯苓12克,丹參15克,山楂18克。
水煎,每日一帖,以五帖為一療程。服一個療程后,可做尿妊娠試驗,若轉為陰性則停服,如仍為陽性,可繼續服第二個療程。
反應:一般服藥后會岀現不規則陰道流血,若數量不多,不需停藥,亦不需止血。
尿妊娠試驗轉為陰性后,在停藥期間,再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而妊娠試驗仍為陰性者,按月經不調處理。
在治療中如貧血明顯者,適當加入補血之品;如服第一療程尿妊娠試驗仍屬陽性者,亦可適當加入紫草或半枝蓮等以加強抗癌作用。
療效觀察:共治5例,第一、第二胎患者,服一個療程已經轉為陰性,第四胎患者服兩個療程以上轉為陰性。
病案舉例:母XX,女,22歲。
1967年患葡萄胎(第二胎),經刮宮手術后,仍不規則陰道流血,復刮宮兩次,尿妊娠試驗3次均為陽性。患者不同意作全宮切除。
服上方五帖,又出現陰道流血,尿妊娠試驗,結果為陰性。出院后追蹤隨訪查,患者次年已經妊娠,正產一孩。
9、痹 證
痹證概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增生性脊柱炎等而言。
此等疾患凡屬癥情較重,疊治纏綿不愈者,即非單純祛風、散寒、逐濕之劑所能奏效。
正如王肯堂對其病因所說的:“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
風寒濕僅是外在的誘因,而腎虛才是內在的本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因此在治療上,必須益腎壯督以扶正治本,蠲痹通絡而祛邪治標,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益腎蠲痹湯(丸)”就是根據這個原則制訂的。從臨床200例的療效分析來看,其有效率為98%,痊愈率為75%,好轉率為23%,無效為2%。
處方:熟地黃15克、當歸、蜂房、仙靈脾、鹿銜草、肉蓯蓉、炙僵蠶、炙烏梢蛇、炙地鱉蟲各9克,炙蜈蚣、炙全蝎各1.5克(研分二次吞),甘草3克。上為一日量,煎服。
連服五帖后,按上方十倍量研細末,另用生地黃、雞血藤、老鸛草、尋骨風、桑枝、蒼耳子各150克,煎取濃汁泛丸如綠豆大,每早晩食后各服6克。
婦女妊娠或經期勿服。
寒濕甚者加制川草烏各6克;陽虛者加熟附塊、炙黃芪各12克;陰虛者加石斛、麥冬各9克;變形甚者加蜣螂蟲、炮山甲各9克。
一般服湯劑后即感疼痛減輕,繼服丸劑2~3月,可以逐步穩定或治愈,如服丸后有口干現象者,可另用生地、麥冬、北沙參各9克泡湯代茶。
10、關節腫痛
“去痛酒”:蜂房60克,生川、草烏各15克,75%酒精300毫升浸泡半月。
以藥棉蘸擦關節腫痛處,或浸紗布濕敷。對關節腫痛而有冷感者最為適合,如為熱痹則不宜用。
11、白喉及一般喉痛
治用龍鳳散:蜂房一只(約90~120克),蛇蛻1條,鳳凰衣6~8只,西瓜霜1.5克,元寸0.3克,梅片1.5克,研細末(待前三味研好,再加入后三味研勻)。
吹喉,日四、五次,效果較好。
12、慢性支氣管炎
安徽宿縣地革會科技小組,采用民間驗方“蜂房末炒蛋”,經治203例慢支,其控制主要癥狀的時間(60%以上病人)在三天內。可知本方不但療效高,而且見效快。
經臨床觀察,本方除具有止咳化痰及平喘的效能外,還有催眠、增加食欲及止血的作用。
用法:露蜂房粉1.5~3克,雞蛋一個(去殼),放鍋內混和,不用油鹽,炒熟,于飯后一次服用,每日1~2次。
副反應:只有少數病人服后有頭暈(4例)、惡心(2例)、腹瀉(2例)、心悸(1例),不需停藥。
作者用此治療慢支多例,收效亦同,用于小兒,效尤顯著。
如戴X,女,5歲,患哮喘性慢支,已三年余,逐步增劇,夏季略平,入秋以后即轉劇,咳喘不已,痰咯不爽,夜難平臥,汗出肢冷。苔薄膩,脈細數。
此寒痰蘊肺,氣失降和,治宜溫肺化痰定喘,予炙蜂房30克,研細末,每日取2克和雞蛋一枚拌攪炒食。
第三日顯著好轉,六日而平。據其家長反映,此法比過去所用中西藥物之效均效優,且能穩定不發。
又民間流傳一治慢性支氣管炎的單方,由露蜂房、鉤藤各9克組成,謂連服七日即可奏效。
證之臨床,凡久咳不已,或時作時輟,時輕時劇,咳時面紅氣急,涕淚俱出者,用之確有療效。可以互相參考。
13、陽 痿
蜂房炙存性,研末,每服6克,睡前服,有興陽起痿作用。得效即停服。
14、疔 瘡
潮安縣風塘中學紅醫班科研組用“蜂房散”,治療疔瘡60例,有效率為100%,發病部位均在面部,未用任何藥物配合,值得推廣使用。
處方:蜂房一個,三黃(黃芩、黃連、黃柏各等重)末5克。
制法:蜂房燒存性(以燒至黑褐色為度,切不可燒成灰燼),研末,與三黃末混和即成。
用法:菜油調敷患處。若敷上之藥能持續保存,即不必換藥。
一般在敷藥兩天內出膿,至第三天就可結痂痊愈。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蟲類藥的應用》,朱良春編著,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4.7。
聲明: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中藥材】每天認識一位中草藥:地龍
【中藥材】每天認識一位中草藥:露蜂房
本草記 | 遠志
本草記 | 何以解憂,一味合歡
本草記 | 凌霄花 詩經里的苕
本草記 | 仙鶴草 ,一味大補虛勞的藥材,從頭補到腳
本草記 | 葶藶子
本草記 | 蔓茂珠艷天門冬
本草記 | 鬼劍羽
本草記 | 托膿散結消癰巖 天丁名盛不虛名
本草記 | 一味可治糖尿病的藥材 翻白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