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尚久位置 侵刪
楊英在《先王實錄》中記載了許多次李定國和鄭成功書信往來的事實,只是有的語焉不詳,有的年月錯亂,給研究者帶來很大困難。其中一件寫于1653年(順治十年)的信件,是定國進攻肇慶尚未敗退之時要求鄭成功出兵相助的:“公誠念君德孔厚,父恨深長,則五羊(指廣州)赤海,佇睹揚帆,半壁長城,中心是貺。否則中興告成,京觀勝紀,而云臺香字,千載傳流,國姓不預,其何以仰副殊眷而慰此可為之時勢乎?予日望之,匆言,幸照。”信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注意:“知公疇昔之愆期,若有俟不穀今茲之少選,誠有待也。”表明定國在發動肇慶戰役以前已經同鄭成功約定了會師廣東的作戰計劃。 鎮守廣東東部與福建接境的潮州總兵郝尚久也再次豎起反清復明的旗幟,相應李定國攻肇慶。三月二十二日,他公開反清,“自稱新泰侯,改元永歷七年”,“勒令全城割辮裹網”。清巡道陸振芬等都被拘捕。郝尚久任命李信為潮州知府,還委任了其他地方官員,并且派使者同李定國取得聯系。這樣,廣州地區的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等就處于東、西交困的被動地位。但郝尚久兵力有限,東面受到相鄰的福建漳州清軍牽制;西面惠州總兵黃應杰又效忠于清朝,隔斷了郝軍西進廣州的去路;清總兵吳六奇駐兵于大埔、鎮平(今廣東蕉嶺縣)、程鄉(今廣東梅縣),從北面威脅著潮州。因此,郝尚久憑借本部兵力同李定國會師恢復廣東的可能性不大,他同李定國一樣事先派出密使請鄭成功出兵,只要鄭成功踐約遣主力西上,廣州清軍勢難兩顧,東西合擊收復全粵頗有把握。鄭成功的按兵不動,使這一計劃無從實現。 肇慶戰役從三月二十六日開始。李定國親自指揮部隊架梯攻城。清肇慶總兵許爾顯據城頑抗,李定國強攻無效。尚可喜親自率領平南、靖南(耿繼茂)兩藩主力趕赴肇慶,雙方兵力對比懸殊的局面也已經改變,李定國軍攻下該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廣州清軍主力既然調到了肇慶,萬一李定國派人同潮州郝尚久聯絡,命郝部破釜沉舟趁虛西攻廣州,那么,他就將在肇慶重蹈孔友德桂林之戰的覆轍。因此,他通知留守廣州的耿繼茂派出鐵騎扼守三水縣西南面的木棉頭渡口,切斷李定國同郝尚久之間的聯系通道。耿兵到達指定位置后,果然遇到李定國遣往潮州聯絡的一支小部隊,清軍乘這支李軍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發起攻擊,格殺數百人,挫敗了李定國的戰略意圖。尚可喜解除了后顧之憂,即著手全力對付李定國軍。四月初八日,他下令從東、西炮臺各鑿一側門,出其不意地沖出城外奪取李軍所挖地道。為了鼓舞士氣,他高懸賞格:“有能出城奪賊地道者,人賞銀五十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清軍士卒拼死賣命,蜂擁向前。盡管李軍“炮火如雨”,清軍以挨牌遮擋頭部,持刀奮進,奪取了李軍的地道口,隨即放火熏燎地道內隱藏的李軍,死者不知其數。李定國被迫離城五里下營。尚可喜初戰得勝,趁明軍立足未穩之際,派主力由西、南兩門出攻李定國設在龍頂岡的營壘。鑒于李軍作戰時用長幅布纏頭、棉被遮身,刀箭難以奏效,尚可喜給士卒配備了一丈五尺長的撓鉤長槍,終于突破了李軍陣地。李定國強攻肇慶既被擊退,原寄希望的鄭成功、郝尚久軍又杳無消息,他審時度勢決定主動撤回廣西。第一次進攻廣東的戰役就此結束。 八月十三日,清靖南王耿繼茂、靖南將軍哈哈木和奉調來援的南贛兵孔國治部一千七百名在收取了潮州府屬各縣后包圍了府城。經過一個月的拚死搏戰,清軍終于在九月十四日夜攻陷潮州,郝尚久和他的兒子郝堯自殺。清軍“屠城,斬殺無算”。 而鄭成功在七月,所統主力駐于揭陽,“征輸行糧,各寨樂輸”。八月,他就返回廈門了。這段時間正是郝尚久生死存亡之際,鄭成功親統大軍進入潮州府境,籌集了糧食之后就揚帆滿載而歸,給郝尚久的只是一紙帶有命令口氣的空文。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