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半這一段,也就是普通的這一千二百年的文人里邊說的,所謂的三段的第三段,其實根本不是那個意思。我覺得能讀懂這篇文章的人太少了,太少了,真的可惜。 這么好的一個千古絕唱,叫百度百科叫這些,我買了臺灣和香港的各種出版物,真的是……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zī jū,口將言而囁嚅niè rú,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你知道李愿,如我說的對哈,李愿的父親是李晟,李晟的父親是欽差大臣的李欽,他們三代都是剛正忠烈之士,姓李呀。 同時,他們很有意思,都主張削藩均田。請注意,他們都主張削藩和均田。 德宗剛開始善待陸贄,因為陸贄跟他是亦師亦友,就是他沒當皇上的時候亦師亦友,他欽佩陸贄的脫天的才干呢。 他也很尊敬李晟,因為畢竟是曾經救他于水火,但是一旦當上皇上之后,享受壓倒了一切,開始喜歡上裴延齡等。裴延齡等又是李平復再生,又玩兒財政金融這一套。 剝奪老百姓,剝奪民脂民膏,又不去養軍隊,去削藩,去完成對萬民的拯救。朝廷上朝綱迷亂了,壞人非常得勢,而那些主張削藩和均田的人,狀況極其不好,其中很多人心灰意冷, 這里邊說的話,實際上它是他們對結局的一個看法。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就是你要想晉升,你必須伺候于公卿之門。 你得投奔呢,奔走于形勢之途,你得看好了對和錯。 形勢之途,不是我們指的外邊的形式,是你得看誰跟皇上走得近吶,誰會得寵?你,你得去呀 。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每一次邁腳都很慌張趔趄,每一次說話都哆哆嗦嗦的。 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 在那么臟的地方,你要覺得你不會羞恥啊。你一旦觸到了,你投奔錯了人呢? 你結局,連陸贄都差點被殺掉。 好吧,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僥幸你沒有被殺掉,老死而后止者,你最后是病死了。 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你作為一個人,賢和不孝,不孝就是不賢,何如也?好與壞怎么說呢? 開始到結論了。 請注意這篇文章的啟起和轉承。 太行之陽有盤古。 愿之言曰,愿把這個大丈夫的在外,其在外是什么德性,其在內什么德性? 然后說,與其這樣還不如呢,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 好多人說這是韓愈借李愿之口所寫,要知道李家三代為朝中重臣,其父不僅僅分管軍隊,也曾分管部委,其家學淵源可能并不比韓文公差,并不比韓愈差。 可能他自己也有一個心中的盤古,不過他們可能是在借盤古,可能是他們休假的地方,住的地方,臨時居住,還是任官的時候喜歡的這么一個地方。 來借盤古來發表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一個看法,這是震撼三觀的一段非常了不起的議論。 其中他說的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你認為到了盤古才能窮極而野處嗎? 錯,你在香港也可以窮極而野處嘛。 居陋室,孤獨的一人不去湊熱鬧。 升高而望遠,中央圖書館有足夠的書讓你去登高,讓你去做茂樹,你研究視野可以是全世界呀。 可以望遠,當然可以采于山,當然可以釣于水,當然可以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不用去盤古都能做到,所以才有這句話,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 我則行之,我學習遵照和作取。 生逢亂世,我們有時候改造不了這個世界,我們只是盡力而為,但是我們不能將自己貶低,扭曲,來適應這個世界。 所以我們不能伺候于宮廷之門,不能奔走于形勢之途,不要去,不要去。 走兩步,走兩步,嘿嘿,走兩步就趑趄,一開口就囁嚅,我們沒有必要這樣,我們可以心中有個盤古,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眼中有朝廷,心中有盤古。 這不是我說的,是于渭若先生說的:眼中有朝廷,心中有盤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