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邦電器官方微博發布視頻,宣布MEIPONT空調“風神之眼”正式上線。是行業內首個支持星閃技術的產品。美邦品牌也同步成為首批鴻蒙智選合作伙伴,鴻蒙生態自此正式向智能空調領域邁進。
美邦電器成立于2017年,早在2022年就開啟了與鴻蒙系統的深度融合,合作期間先后拿下“鴻蒙智聯年度卓越合作伙伴獎”和“鴻蒙智聯最佳商業成功獎”,經過兩年深耕,終于在今年推出首款搭載星閃技術的空調產品——MEIPONT空調“風神之眼”。 視頻中還提到,鴻蒙智選是鴻蒙智能硬件生態的高階品牌。不少用戶可能會好奇鴻蒙智選與華為智選的區別,其實在2025年6月,華為智選已正式煥新升級為“鴻蒙智選”,成為鴻蒙高階智能硬件生態的核心代表,其目標很明確,就是與智能硬件品牌深度協作,推動設備全面融入鴻蒙系統,最終實現“全屋斷網智聯”的愿景。 那么,失去網絡后,屋內智能設備真的還能實現智能化功能嗎?這就不得不提關鍵的技術支撐——星閃技術。 ![]() 星閃技術: 萬物互聯的網絡根基 截至2024年底,全球活躍物聯網設備數量已突破177億,預計到2034年這一數字將超過400億。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下,人與智能設備間的信息流轉越來越快,但無線短距通信技術的傳輸能力卻逐漸跟不上需求,作為設備間“最后一米”的數據傳輸環節,傳統技術時常在關鍵時候“掉鏈子”。 我們日常用到的藍牙、WiFi、紅外、NFC等都屬于“無線短距通信技術”,這類技術雖然覆蓋場景廣,但受限于發射功率低、頻段共用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新產品和新應用的發展。比如帶寬低導致只能傳輸簡單指令,無法實現感知定位等復雜功能,而且不能同時接入大量設備,多設備連接時容易互相干擾。 為解決這一問題,2020年華為等80多家成員單位聯合成立星閃聯盟,2022年聯盟推出星閃1.0標準。相比傳統無線技術,星閃1.0的性能有了全方位提升,最高傳輸速率翻了6倍,達到12Mbps,能耗降低60%,延遲也降至20微秒(μs)。 ![]() 圖源:國際星閃聯盟官網 星閃技術的架構設計也很精妙,由基礎應用層、基礎服務層和星閃接入層三部分組成,各層分工清晰。基礎應用層負責落地所有功能,像汽車音響控制、智能家居聯動等都靠它支撐;基礎服務層為上層應用提供運行支持,同時負責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星閃接入層包含兩個核心模塊,分別支持WiFi和藍牙功能,相當于集成了兩種最常用的無線短距通信技術,降低了設備適配難度。 星閃技術的核心優勢,更直接突破了傳統技術的天花板: 1.支持同時連接百量級設備,解決了此前 “多設備干擾” 的難題; 2.抗干擾能力顯著增強,傳輸不受環境干擾或人體遮擋影響,大幅提升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穩定性; 3.定位精度進一步優化,為設備 “主動感知”“精準交互” 提供可能。 目前,星閃技術的優勢已在多個場景落地,音頻領域里,傳統藍牙只能支持立體聲高清格式,而星閃技術憑借低功耗、高速率的特點,讓無損音頻實時輸出成為可能;車載領域中,問界M9搭載了這一技術,用戶進入10米范圍的車輛迎賓區時,車輛能準確識別并自動開門,而且即便車輛高速移動,設備也能保持穩定連接,為后排無線外設娛樂場景打下基礎; ![]() 圖源:國際星閃聯盟官網 智能家居領域,星閃SLP通感一體設計已應用在卡薩帝部分熱水器上,實現了主動感知服務,搭配星閃技術的智能遙控器還能在電視上實現滑動、點按、拖拽等操作,交互體驗堪比手機,這些體驗都離不開星閃技術的抗干擾能力和高精度定位。 不過,智能設備要實現真正的智能互聯,還有待進一步突破。 ![]() 智能互聯好用, 但僅限于“一對一” 網上有部分觀點認為“智能互聯是偽需求”,其實并非如此,小雷認為,智能互聯絕非偽需求,只是受限于當前的信息傳輸技術,還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 現在的智能設備種類豐富,冰箱、空調、掃地機器人、電視、門鎖等應有盡有,這些智能家電功能多樣,能貼合大部分使用場景。把智能設備連接到網關后,通過手機App就能操控大部分功能,比如冰箱能自動調溫、分區冷凍,空調支持睡眠模式、自動省電模式,還能聯動紅外傳感器在用戶進門時自動開啟,掃地機器人可定區規劃清潔、設置出門后自動清掃,電視有語音交互、自動護眼等功能,智能門鎖也能提供異常提醒、兒童開門抓拍等服務。 從覆蓋率來看,智能互聯已成主流,以空調為例,京東平臺銷量靠前的空調都支持智能互聯,都是經過逐一咨詢客服確認的。 ![]() 圖源:雷科技 但用戶體驗的“碎片化”問題卻很突出,幾乎每款智能家電都有專屬控制App,用戶需要在多個App間切換才能操控不同設備,體驗很分散,而且不少App里滿是彈窗廣告和促銷推送,讓人感覺不是一個整體,反而像是被單個智能家電“綁架”。 更關鍵的是,當前的智能設備連接模式多是“一對一”,算不上“互聯”,頂多是“雙連”——要么是設備與網關的單向數據傳輸,要么是設備與用戶的點對點交互,所有設備沒有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設備間幾乎沒有信息流轉和協同,本質上還是“單個設備的智能化”,而非“全屋設備的協同化”。 就算是米家這樣能通過統一App或智能音箱操控設備的生態品牌,本質上也還是設備與網關的信息傳遞,沒有實現大量設備間的自主互聯與協同。 所以,MEIPONT空調“風神之眼”此次搭載星閃技術,也透露出華為對智能家居的后續布局方向。 ![]() 鴻蒙智選空調吹的風, 是全屋互聯的風 前文提到,當前智能設備難以實現真正互聯,核心癥結在于無線短距通信技術的局限,而搭載星閃技術的MEIPONT空調“風神之眼”,正是華為布局全局互聯的重要起點。 華為選擇從空調品類切入并非偶然——此前華為已涉足空調領域,不過更多聚焦商用場景,例如計算機房散熱工程等,具備相應的技術積累與行業經驗,因此選擇空調作為突破點順理成章。 更值得關注的是,星閃技術為智能設備帶來的全新改變。美邦電器官微視頻中提及的“斷網智聯”概念,恰好解答了“設備無網絡能否互聯”的關鍵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當前多數智能設備依賴無線局域網傳輸信息,需通過Mesh組網實現連接,而星閃技術憑借短距直連能力,可讓設備在脫離外網、甚至無局域網的情況下保持互聯,真正實現“斷網不斷聯”。 至于“斷網智聯”中“智”的核心,正是AI技術。星閃與AI的深度融合,能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星閃技術借助AI動態優化連接參數,進一步提升連接穩定性與定位精度;AI則以星閃技術為數據傳輸通道,打破不同智能家電間的連接壁壘,實現設備間的自主協同。二者的緊密結合,正是鴻蒙智選未來智能生態的核心根基。 目前星閃聯盟成員已經超過了1000家,支持星閃技術的產品品類也已經超過了100種,囊括了數碼、家電、游戲外設等等。 ![]() 圖源:國際星閃聯盟官網 而鴻蒙是否能跟著這個浪潮,打造一個「全屋智能設備互聯圍著用戶轉」的IoT生態呢?從當下技術普及速度以及鴻蒙在國內的號召力來說,小雷認為,真正的智能互聯已經不遠了。 當設備不再受限于網絡與連接壁壘,能主動感知需求、自發協同響應時,才是智能家居真正的價值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