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軒吟唱(25109) 大漆賦 采菊東籬下蔡俊 且留妙作娛觀者,雅幟生輝美譽揚。 編者按 “韻軒吟唱”欄目,主要發表個人自主創作的詩詞曲賦專集或專頁,以及與其他詩友 的唱和作品,是本公眾號的主要欄目和存在之本。也是用于聯系詩朋詞友,交流詩詞 作品,增加閱讀量,吸引讀者,穩定粉絲的重要窗口。今日發表采菊東籬下蔡俊先生 的大漆賦,交流欣賞。 《韻軒吟唱》刊頭詩 韻撥心弦逸興長,軒臨勝境墨流芳。 吟哦新句才情展,唱和清詞意氣昂。 四海詩朋同把盞,千秋國粹共傳彰。 且留妙作娛觀者,雅幟生輝美譽揚。 大漆賦 采菊東籬下蔡俊(長安) 夫漆樹者,誠為天地間之奇植也。其生于崇巒幽僻之所,沐云嵐潤澤之靈,與桑、茶并 尊,號為華夏三樹。桑育蠶,蠶織錦繡,衣被天下;茶凝露,露潤清歡,香溢人間;漆 泌液,液固乾坤,功載千秋。漆樹之干,挺然傲立,似君子之卓犖;其葉蓊然繁茂,若 翠蓋之蔥蘢。每至春榮秋實,斧斤輕叩,玄液自流,恰似驪珠瀉地,串串晶瑩;又若墨 玉融漿,絲絲柔滑。收之則凝如脂膏,涂之則堅比磐石。此漆之肇始,本乎自然厚饋, 成于先民睿智,實乃天工與人巧之妙合也。 溯漆之初興,實緣蒼黔之殷需。洪荒邈遠,先民刳木為器,偶見漆液可固朽木之頹、能 增器物之澤,遂采而髹之。新石器之時,良渚遺址驚現朱漆木碗,丹漆如新,熠熠生輝, 足見先民巧思之慧;商周之際,宗廟彝器綴以漆飾,朱黑相錯,交相輝映,盡融禮樂之儀 。逮至戰國,楚地漆器蔚為大觀:鴛鴦盒上,山川蜿蜒,似有靈動之姿;云紋杯間,日月 清輝,仿若凝聚其里。皆以漆為骨,托物寄情;以繪為魂,寓意深遠。漢時,漆器之盛, 更上層樓。乘輿以漆為輪,朱轂奔于馳道,盡顯皇家威嚴;宮室以漆為壁,錦紋映于階前, 倍增宮闕華麗。此漆之用于日用與儀典,初露鋒芒,功不可沒也。 及漆之隆盛,朝野上下,靡不用之。至于農家茅舍,漆為尋常必備:犁鋤涂漆,可抗風霜 之侵,護農耕之利;瓦甕髹漆,能保粟米之藏,安民生之基。老嫗持漆梳理鬢發,添歲月 之韻;樵夫負漆笠以遮塵,顯勞作之辛。一器一用,皆因漆而耐久,因耐久而情長,漆之 于民,如影隨形,息息相關。至于朝堂宗廟,漆為重寶之基,尊榮之象:孔子周游列國, 載漆車以行教化,漆車如舟,渡人于道德之海;張騫出使西域,攜漆盒以通殊方,漆盒似 橋,連中外之邦。何尊有漆書以銘史,曾侯乙編鐘有漆架以承音,漆屏繪江山萬里之壯闊, 漆璽鎮社稷千秋之穩固。至明清,百寶嵌漆屏驚艷帝闕,盡顯皇家奢華;剔紅牡丹盒馳譽 海邦,傳播華夏風華。 乃至現代,漆器之光輝未減,反愈顯璀璨。其仍是國家外交場合中贈送友邦的國寶重器, 以精美絕倫之姿,展現國力強盛、國威莊重。漆器所到之處,如友誼之橋橫跨四海,增進 各國情誼,促進文化交流,成為傳遞和平與友好的使者,續寫著漆藝在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此漆之貫于上下,兼濟民生與國器,熠熠生輝,不可勝數也。 若論漆之魂,實承華夏悠悠文脈。其于古剎梁枋,漆飾護之,千年不腐,見證歲月滄桑; 于民間嫁妝,漆盒藏之,一世溫情,承載家族期許。匠人髹漆之際,指蘸玄液,如蘸歲月 之長河,往昔歷歷;刀刻錦紋,似刻春秋之華章,故事悠悠。漆也者,非獨為物:固木, 則木存其真,葆自然之態,挺秀于林;飾器,則器顯其韻,展藝術之美,驚艷于世;載文, 則文傳其久,續文明之脈,源遠流長。是以漆為匠心之印,印刻技藝之精,絲絲入扣;漆 為文脈之繩,繩系古今之承,環環相聯,實乃中華文化之瑰寶也。 今者,漆樹猶立巖間,風姿綽約,玄液仍滋萬物,生生不息。觀其色,朱赤如霞凝古壁, 歷千載而色愈艷,恰似華夏文明之熾熱,光輝閃耀;玄黑似墨鎖春秋,經萬世而韻猶存, 宛如歷史長卷之深邃,底蘊深厚。感其質,堅可承宗廟之重,穩若泰山,彰顯大國之風 范,莊嚴肅穆;柔能納針筆之細,巧奪天工,盡顯技藝之精微,玲瓏剔透。匠人執斧叩 樹,仍循古法,守傳統之根,矢志不渝;巧手髹漆成器,猶寄新思,開創新之境,繼往 開來。 聯曰: 玄液凝霜,固得千年文脈在; 匠心映月,涂開萬里國風華。 噫!大漆者,非僅木之衣、器之骨,實乃華夏之膚、文明之血也。斧斤起落間,天地靈 氣綿綿不絕,如江河之奔騰,浩浩湯湯;漆刷往來處,古今匠心脈脈相承,若星辰之璀 璨,熠熠生輝。愿此玄液長流,如大河之水,永不枯竭;愿此漆魂永駐,似終南之岳, 萬古長青。讓每一抹漆色里,皆藏著千年故事,歲月沉香;讓每一件漆器上,都生著未 來光陰,熠熠生輝。 2025.8.26日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