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幾十萬西北軍土崩瓦解,其中除傷亡潰散者外,基本都被老蔣直接或間接收編。 但是由于西北軍的失敗并不全是軍事失利的因素,故而各部當時保留的力量依然不小,動輒便有數萬之兵,而且武器裝備齊全。 所以老蔣對于這些西北軍,也不能簡單一刀切地吞并或者解散掉,而是“溫水煮青蛙”地逐漸縮編、裁軍、摻沙子,以便將其控制。 ![]() 咱們前幾天講了西北軍梁冠英的第25路軍,該部在1930年時還有2萬多人,以及一個軍、一個三旅九團制的大師、一個三團制獨立旅的番號;此外另有特務團、迫擊炮團、炮兵團、騎兵團等直屬部隊。 不過到1936年時,第25路軍和第31軍的番號就被撤銷了;此外,特務團、迫擊炮團、騎兵團等也縮編成連,或合并到其他部隊中;第32師與獨立第5旅也減掉四個步兵團的番號,并徹底分開。 至此,作為一路諸侯存在的梁冠英第25路軍,就被徹底解體,余部實際上就成為了中央軍旁系部隊。 而在分解該部的過程中,炮兵團長穆政仁因為靠上了劉峙的關系,被收歸中央軍直接指揮。 據穆政仁上報的該團狀況,大家可以瞧瞧其實力情況。 ![]() 該團總計有滬造山炮10門(原第32師炮兵營)、三八式12門、克虜伯7門、十五生重迫擊炮14門。 這里所說的滬造山炮,即上海兵工廠仿克虜伯75毫米山炮所制,數量是10門,備注為原第32師炮兵營。 其實這個營大概率就是炮兵團原來的第2營,之所以關系顯得復雜,也是有現實原因的。 因為第25路軍編制下,只有一個第31軍,而該軍之下的主力師又只有第32師。 所以很長時間內,第25路軍總指揮、第31軍軍長、第32師師長都是梁冠英一人,所謂的第25路軍炮兵團,其實也就是第32師炮兵團。 到后來梁冠英有時候也指揮其他部隊,所以把第25路軍指揮部給分了出來,炮兵團真正成為了路軍直屬;為便于第32師作戰,就將這個炮團的第2營調出,成為師屬炮營。 ![]() 這樣的話炮兵團就只剩下了第1營和第3營,分別裝備野炮和重迫擊炮。 其中野炮就是三八式75毫米野炮和克虜伯75毫米野炮,總數為19門。 而十五生重迫擊炮就是西北軍時期制造的150毫米口徑重迫擊炮,有鞏縣造、華陰造,是當時西北軍補充重火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這么一個炮兵團,當時有兩種野炮、一種山炮、一種重迫擊炮,總計有43門。 ![]() 僅從數量以及口徑來看,應當說還是不錯的;當然,其中型號老舊、性能問題也是客觀存在。 在兵力數量方面,全團有1450人,炮兵配槍約700支,另有馬450匹。 從馬匹數量看,西北軍對炮兵團還是比較重視的,沒說因為養馬耗費大,就無馬可用。 另外炮團的配槍率達到了50%,這也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了;可以說該團除了炮手以及雜役兵外,均人手一槍,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也算是西北軍的特色了。 就算是炮不能用了,這個炮團臨時頂上去,也能當半個步兵團湊合下。 ![]() 該團收歸中央軍后,被授予的番號是獨立炮兵第9團,不過給的編制下面只有野炮營和重迫擊炮營,而沒有山炮營,估計山炮還是給第32師留下了,以安撫人心。 在野炮方面,保留12門三八式野炮和6門克虜伯野炮,多余的1門暫存團部。 以這樣的編制看,應當是野炮營轄3連,每連6門炮;但實際的編制表仍是4門制,不知道具體怎么處理的。 在重迫擊炮方面,保留12門重迫擊炮,多余的2門暫存團部。 重迫擊炮營在編制上同樣是3連12門制,這個就沒什么疑問了,數量上是正好的。 就這樣,原本西北軍一部的炮兵團就成了中央軍的獨立炮兵;到全面抗戰爆發后,該部又有了新的編制變化,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