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肉桂3克、仙靈脾15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川斷10克、黃芪20克、山藥1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澤蘭10克。 肉桂是肉桂樹的干燥樹皮,這種樹喜歡沐浴陽光,陽光打在身上暖暖的,所以肉桂陽氣很足,它雖然長在下頭,擅長入腎,可以補腎陽,實際上心陽腎陽都能補到。 仙靈脾,同肉桂一樣,擅長入腎,溫補腎陽,堪稱一絕。其實也不難理解,我們說陽是小火爐,自下往上溫煦著脾胃,所以腎陽充足,脾胃也會暖暖的。 川斷,就是川續斷,川斷性溫,溫養陽氣的同時也是一味常用的補腎要藥,腎虛引起的腰痛,經常會在方子里加一點川斷,配上杜仲、桑寄生,強壯腰腎,止痛效果非常好。 這個方子以溫陽化濕為主,比較適合陽虛之人,陽虛的人,體內的大環境就好比冬天,天寒地凍,吃下去的涼果,喝下去的涼飲,都化不開,最后變成寒濕堆在體內,身體也就越來越沉重。而補火助陽的意義就是讓身體擺脫嚴寒,溫暖起來,有了溫度,就能把寒濕溫化。 一邊溫化,一邊利用茯苓、澤瀉利水,把一部分寒濕通過小便排出去。 茯苓既可以作藥物,也可作食物,除了祛濕,還能健脾。澤瀉利水的功力相當深厚。 山藥益氣養陰,且藥性溫和。在這里防止茯苓、澤瀉利水太過,損傷陰液。 胖人多氣虛。因為氣虛,也就更容易被寒邪盯上,寒邪大舉侵犯,陽氣受損,進而導致陽虛。 黃芪、白術補氣健脾,如果一個人體內濕氣很重,會阻礙氣血循環,在寒濕化掉以后,氣血的通路也就打開了,有了前面的藥物來開路,補進去的氣就能暢通無阻。 既然補了氣,自然也不能忘了補血,中醫一直在強調,氣血不分家。 當歸、澤蘭補血活血,當歸能補也能通。 澤蘭以活血祛瘀著稱。氣血不能很好地運轉,產生的瘀血,澤蘭可以化。澤蘭這味藥我們可以把它歸到活血的隊伍里,也可以歸到利水的隊伍里,和茯苓、澤瀉一起,把寒濕利出去。注意,澤蘭和澤瀉不要搞混了,澤蘭可以活血,女性體內有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閉經,也會用到它。 ![]() ![]() ![]() ![]() ![]() 組成:荷葉15g,蒼術10g,白術10g,姜半夏10g,陳皮10g,茯苓15g,竹茹9g,澤瀉15g,虎杖15g,薏苡仁12g,玫瑰花9g,木通3g,桃仁10g。 功效主治:芳香化濁,健脾滲濕,降脂減肥。用于肥胖癥。作為對高血壓病、高脂血癥、脂肪肝、糖尿病的輔助治療。 方解:本方重在泄濁通絡,降脂減肥,故用芳香化濁荷葉為君藥,配合蒼白術、半夏、陳皮、茯苓、薏苡仁等健脾滲濕化痰之劑,更以木通、澤瀉、虎杖、桃仁等活血通利,使濕濁有可減之機,瘀滯有暢通之能,若能配合降脂低糖飲食,則對肥胖癥偏痰濕型有明顯作用。 驗案:馬某,男,67歲。 初診:1995年6月24日。患者體肥腹大,動則氣急心悸,汗出,伴頭暈乏力,胸悶胸痛,腰酸尿多,舌質淡胖有瘀斑,苔根膩,脈細結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房顫、糖尿病史。 B超提示:脂肪肝。血壓22/13kPa。 處方:荷葉、蒼術、白術、姜半夏各10g,茯苓、虎杖各15g,生薏苡仁12g,玫瑰花9g,懷山藥15g,紫丹參15g,全瓜蔞80g(打),桃仁10g,石菖蒲10g,檀香6g。經月余治療,體重減輕將近5kg,氣急心慌、胸悶、胸痛諸癥均明顯改善,遂繼續調治數月,鞏固前效。 按:中醫學認為“肥人多痰濕”。本患者素罹高血壓病、糖尿病,故肝腎不足,陰虛火旺,日久灼津成痰,且高脂血癥痰瘀互結,脾失健運,脾陽失展。姚教授予芳香化濁,健脾化瘀,活血通絡。方取泄濁減肥湯化裁,并囑患者合理飲食與體育鍛煉,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 ![]() ![]() ![]() ![]() 組成:何首烏、生山楂各15g,白術、澤瀉、干荷葉、炒草決明各10g,冬瓜皮30g,柴胡、紅參、三七粉各6g,生大黃5g,水蛭3g。 功效主治:健脾除濕,化痰祛瘀。適用于脾濕中阻、痰瘀互結型單純性肥胖。 癥見:形盛體胖,心慌,胸悶,氣短,頭暈目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或濡滑。 方解:本證系由飲食不節,積濕生瘀,日久成痰,痰瘀互結,脂濁不化,聚積于內而發。方中用白術為君藥,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醫學啟源》謂白術能“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何首烏補肝益腎、養血去風,澤瀉利水滲濕,共為臣藥。 紅參補脾益肺,“調中治氣,消食開胃”(《日華子本草》);生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神農本草經》);柴胡疏肝理氣;冬瓜皮利水消腫;草決明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水蛭破血逐瘀通經;三七止血散痛;山楂消食健脾,行氣散瘀,以上共為佐藥。荷葉有利濕、升發清陽之功,“開胃消食,止血固精”(《本草同玄》),“荷葉服之,令人瘦劣”(戴原禮《四聲本草》)。全方共奏健脾除濕、化痰祛瘀之效。使脾虛得健,水濕得除,痰濁得化,瘀血得祛,則療效卓彰。 加減:兼有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者,加厚樸、雞內金;面目浮腫者,加車前子、大腹皮;痰多者,加半夏、橘紅。 驗案:王某,女,24歲,2002年5月18日初診。 患者自幼體重超過同齡人,至青春期后愈加明顯。現身高160cm,體重78kg,腹圍110cm。常感頭暈乏力,心慌胸悶,腰膝沉重,食欲缺乏,脘腹脹滿,大便稀溏,舌質淡,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滑。 西醫診斷為單純性肥胖。中醫辨證為脾濕中阻,痰濁內生。治以健脾利濕,化痰祛濁。 方以輕身消脂湯加半夏、橘紅各10g,去水蛭,減三七粉為2g。15劑。 2002年6月4日二診:體重已減輕3kg,諸癥遞減。藥已中的,守原方,因其煎藥不便,囑將上方研為粉末,裝入膠囊,每次6g,分早晚服用。 2002年9月10日三診:體重減至69kg,腹圍為96cm,自覺精神爽朗。3個月后隨訪,體重未再上升。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
來自: 昵稱197975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