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中,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力量中心——肚臍,也就是神闕穴,它屬于任脈的穴位,是“血脈之蒂”,為精、氣、神、血往來之要。 由于肚臍(神闕)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與五臟六腑相通,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故而刺激神闕穴可以對全身起調節作用,從而治療全身疾病。 因此,保養好肚臍,就是護好了身體健康的第一關。 ![]() 什么是臍療法? 臍療屬中醫外治法之一,是以肚臍(即神闕穴)處為用藥或刺激部位,以激發經氣,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調節人體陰陽與臟腑功能,從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 臍療法作為中醫獨特療法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關于肚臍填藥、敷藥、涂藥及角灸關于臍療法的記載。《黃帝內經》、《難經》等對臍療的作用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臍療的作用及適應癥 1.健脾和胃,升清降濁 臍療可調理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升清降濁的作用。適用于胃痛、痞滿、嘔吐、泄瀉、痢疾、納呆、慢性萎縮性胃炎、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等病癥。 2.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臍通任、督、沖、帶四脈,四脈與生殖及婦女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臍療在臨床上可用于遺精、陽痿、早泄、小兒遺尿及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滑胎、不孕等疾患。 3.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臍居中主樞,對人體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可激發三焦氣化功能,臨床上可治療小便不通、腹水、黃疸等病癥。 4.通經活絡,理氣和血 臍通全身經脈,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臨床上可治療風濕病、頸肩腰腿痛等痛證。 5.斂汗安神,固精止帶 臍能收斂人體精、氣、神、津。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遺精、滑精、驚悸、失眠帶下等。 6.扶正祛邪,養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可補脾益腎,為保健要穴,可用于抗衰老,養生延年,虛勞諸疾和預防保健。 三招肚臍保養法 1.揉按肚臍 起床前、睡覺前,排空大小便,全身放松,仰臥在床上,露出腹部,兩手掌重疊放在肚臍上,先沿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再沿順時針的方向揉108圈。 揉按肚臍可幫助消化,安神降氣,對五臟六腑的功能有促進和調整作用,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2.艾灸肚臍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在肚臍上方3厘米左右處進行熏烤,當感到施灸部位有溫熱舒適的感覺時,保持艾條位置固定不動,連續灸20分鐘。此法可起到助元氣、抗病、強身的保健作用。 3.肚臍宜暖 肚臍是養生要穴,也是最怕著涼的地方。肚臍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皮膚較薄,最易受涼。如果肚臍受寒,有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痛經、月經不調等問題。 因此,肚臍宜暖,平常穿高腰褲、長外套,能幫我更好的保護肚臍,讓我們免于疾病侵擾。另外,肚臍處的肌膚非常嬌嫩,應避免摳肚臍,以免引發感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