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北伐戰爭中,北洋軍陣營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少北洋軍將領見北伐軍來勢洶洶、連戰連捷,于是見風使舵紛紛投誠,搖身一變就成了北伐軍將領。在后來的新軍閥混戰中,蔣介石為了對付昔日的盟友們,又給這些降將們加官進爵、許以地盤,使得他們反而混得比投降以前還好,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屬曾任安徽省主席、北伐軍第三十七軍軍長的陳調元。今天筆者就來順便講講陳調元及其第三十七軍的發展史。 
陳調元 陳調元,字雪軒,1886年出生于河北安新一戶貧農家庭,父親早逝。為了出人頭地、光大門庭,陳調元從小發奮讀書,曾連續考取袁世凱開辦的保定參謀學堂、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在湖北陸軍第三中學教軍事地理,日后的民國高級將領唐生智、何應欽都曾是他的學生。民國成立后,陳調元在駐南京的奉系軍隊里干活,由于他善于交際、舍得花錢,所以盡管當地軍閥頭目換了一批又一批,陳調元都能像不倒翁一樣在其中混得如魚得水。 1925年10月,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攻占上海、南京,陳調元因為早已與孫傳芳暗中聯系,并協助其占領南京。故孫傳芳在事后論功行賞時,任命陳調元為安徽總司令、第五方面軍總指揮。然而善于投機的陳調元意識到孫傳芳根基未穩,以后鹿死誰手還不好說,于是又派出代表與廣東革命軍、西北馮玉祥、東北張作霖都取得了秘密聯系,好為自己留后路。 果然,1926年秋,廣東北伐軍已進入江西戰場,孫傳芳亦調集軍隊入贛作戰。陳調元雖非孫傳芳嫡系,也奉命率北洋陸軍第六師與安徽陸軍第1、2、4混成旅隨從參戰,并被任命九江上游前敵總司令。陳調元知道這是孫傳芳想借機消滅他的直屬軍隊的詭計,當然不會老實為他賣命,并通過唐生智的關系偷偷與北伐軍取得了聯絡。所以當北伐軍攻打南昌時,陳調元故意按兵不動。 1926年11月,孫傳芳在九江失守后撤回南京,陳調元也裝作什么也沒發生似的回到南京,見到孫傳芳后他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堅決在孫大帥的領導下繼續戰斗到底。一代梟雄孫傳芳愣是沒識破陳調元的把戲,且感動得不行,于是把20萬軍費交給陳調元,勉勵他安心整理軍隊,準備迎接反攻。直到1927年3月,孫傳芳退往揚州后,才從從南京逃出來的官兵那里得知,陳調元等他一走就馬上換上北伐軍旗幟投降。 
第2師長丁翰東 陳調元投降北伐軍后,其手下的三個安徽陸軍混成旅與北洋陸軍第六師被合編為北伐軍第三十七軍,仍由其任軍長,該軍下轄三個師,由岳盛宣、丁翰東和安樹珊擔任師長。為了控制第三十七軍,蔣介石派黃埔一期生王君培上校帶著80多個青年學生到該軍成立了政治訓練處。陳調元起初很害怕這些人,怕他們把官兵發動起來反對自己,但后來見王君培也貪污公款、和女學生談戀愛,才知道這些人不過是一幫“假革命”,就不再把他們當回事。 第三十七軍組建兩個月后,一度曾北渡長江參與北伐,打到山東南部,后來孫傳芳與張宗昌的聯軍反攻時,該軍又后撤回蕪湖。新桂系與湘軍程潛部西征打垮原占據武漢的湘軍唐生智部后,第三十七軍實力也得到了加強,新增編一個教導師,由軍參謀長李梅繼兼任師長,同時陳調元又任命原廣東政府駐上海的代表何成漕的同學兼同鄉范熙績為副軍長,來加強與蔣介石方面的人脈聯系。 1927年4月,第三十七軍在第一集團軍二軍團建制內參與了第二次北伐,從安徽運河鎮一路北上一直打到河北灤縣,期間都沒打什么大仗,在最后解決龜縮在唐山一帶的直魯聯軍殘部時,倒是繳獲了不少戰利品,所有少校以上干部都得到了坐騎、配發了手槍。陳調元也很高興,在北平舉行的閱兵式上向官兵們訓話道:“革命不是吹牛,革命要有兵權,我沒有兵權,我能當上軍長嗎?” 不久,全國軍隊進行縮編,陳調元因為投靠蔣介石和參與二次北伐有功勞,所以得到一師一旅的編制,原第三十七軍二、三師和教導師被縮編為第四十六師,由范熙績擔任師長,原第一師被縮編為新編第1旅,由岳盛宣擔任旅長。一年后,由原孫傳芳部下九個師縮編成的第四十七師抽出三個團,補充給新1旅,該旅因此也被擴編為第五十五師,由原張宗昌手下師長阮肇昌擔任師長。 
第五十五師師長阮肇昌 1929年新桂系被解決后,蔣、馮、閻之間矛盾加劇,蔣介石知道陳調元與馮、閻之間都有暗中往來,于是任命其為山東省主席,作為三方之間的緩沖區。然而最后蔣馮閻中原大戰還是爆發了,閻錫山手下大將傅作義曾秘密發電報給陳調元,請他一起加入反蔣陣營。豈料陳調元反手就把這封電報交給了蔣介石,讓后者非常高興。 中原大戰中,陳調元被蔣介石任命為總預備軍司令,與第十五路軍馬鴻逵部堅守曹州、濟寧地區。當馮玉祥發起八月攻勢時,陳調元率部在蔣軍右翼發起反撲,使得戰局成功轉危為安。后來陳調元又從蔣介石那里拿了100萬元經費,分發到前線各雜牌軍部隊里,好讓他們挺起腰桿來向馮軍作最后一擊。由于這兩件事陳調元都辦的非常好,蔣介石對陳調元也就更加信任,在戰后又提拔其為安徽省主席。 中原大戰后,由肖方指揮的紅一軍獨立二師正在皖西地區積極活動,陳調元既然去上任,免不了又要和紅軍“打交道”,單單以手中的一個第四十六師是完不成這一任務的。故陳調元又帶去了兩個他在山東時收編的警備旅,又將兩個補充旅合編為第五十七師,由岳盛宣出任師長,加上地方上組織的五個自衛團,兵力上倒是綽綽有余。加上紅一軍主力正在鄂東一帶作戰,使得第四十六、五十七師很容易就侵占了大部分皖西蘇區。 1930年10月,紅一軍主力返回皖西后,很快收復金家寨、麻埠,并一直打到六安城下。陳調元當然不會放棄這個與紅軍主力作戰的機會,并委派段祺瑞的外甥陳鈞為總指揮,指揮四個旅向紅軍猛烈反撲。雙方在東西香火嶺鏖戰竟日,第四十六師的三個團遭重創,被俘官兵1000余人、被繳槍支1700余支,這次戰事即是我軍戰史上的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 
參與六安兵變的孔慶德與柴鴻儒 東西香火嶺戰斗失利后,陳鈞率部退守六安,從此一蹶不振,只會向自己人無端發火。有一次他坐轎子出門時,被城門口衛兵叫住檢查,認為是衛兵在故意刁難他,于是叫來當天值班的第四十六師138旅272團2營營長魏孟賢,當場打了40軍棍。但陳鈞沒料到的是,這個魏孟賢正是第272團的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他這一打可真是捅了馬蜂窩。 魏孟賢立即召集3營全體官兵,于2月18日午夜突然在六安城內舉行暴動,其首要目標就是先解決城內的三個大官。其中的警備二旅旅長陳孝思與第272團團長楊慕銘都被順利擊斃,而陳鈞的總指揮部因為戒備較嚴而沒被紅軍攻破,但陳鈞也在雙方槍戰中被擊穿膝蓋。到下午三點,魏孟賢才帶著剩余官兵去投奔紅軍,這支部隊后來被改編為紅四軍十二師36團。 陳調元事后追究起來,第四十六師138旅由于出現成建制叛變事件,剩余官兵全部被發路費遣散,另重建新的第138旅,原師長范熙績則引咎辭職,由岳盛宣接任師長。至此陳調元已經完全失去了進攻皖西紅軍的能力,只能原地固守。那么陳調元手下的另一個師第五十五師在哪呢?該師正在皖贛邊地區對付方志敏的紅十軍,但戰果也不太好看,曾在1931年2月德興戰斗中被紅軍全殲一個營。 幸好之后紅四軍把精力放在鞏固鄂東蘇區和內部整肅上,有將近一年時間沒再找陳調元的麻煩。直到1932年3月,紅四方面軍率紅四軍10、11師東進皖西,配合原活動在皖西的紅73師發起蘇家埠戰役。在紅軍的突然襲擊下,第四十六師的五個團和警備二旅被分別圍困在蘇家埠、韓擺渡、青山店和馬家庵等孤立據點內。 
蘇家埠戰役紀念館展板 為解救被圍部隊,岳盛宣拼湊了四個團的兵力,親自從六安出發解圍,但還是被紅軍擊退,白白折損一個團。5月2月,從合肥來援的滇軍第7師主力也被紅軍擊潰,被圍困在蘇家埠等據點內長達一個多月的蔣軍見突圍無望,被迫向紅軍繳械投降。在紅四方面軍的這次大捷中,第四十六師的六個團被全部殲滅,兩個旅長被俘殺,第五十五、五十七師也各損失了一個旅,陳調元賴以起家的基本部隊差不多被賠了個底朝天。 蘇家埠戰役后,第四十六師留守部隊被縮編為獨立第43旅,由劉震清任旅長,第五十五、五十七師則長期駐扎皖贛邊,與紅十軍對峙。雖說陳調元的部隊賠掉了一大半,但蔣介石對他還是非常照顧,沒有免去他省主席的職務。1934年10月陳調元母親85歲大壽時,蔣介石還親自上門拜見,可見陳調元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如何之高。 1934年12月,紅十軍團出擊浙皖邊時,第五十五、五十七師和獨立第43旅都奉命前去圍堵,但戰果不大。紅十軍團覆滅后,安徽境內已無正規紅軍部隊活動,蔣介石這才解除陳調元安徽省主席的職務,調他到軍事參議院任院長,專門搞對雜牌軍軍閥的聯絡工作,也算是變相解除了其兵權。由于陳調元頻繁參與社交,難免染上大煙癮,為了止癮又打了不少嗎啡針,導致身體狀況每日愈下,最終于1943年在重慶病逝,時年58歲。 陳調元軍事集團三支部隊的最后結局如何?1936年,獨43旅被調入駐南京鋪鎮的第85師,改稱第255旅,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覆滅于雙堆集。第五十五師在抗戰初期曾駐防浦東,因為是沒了靠山的雜牌軍,所以在建制上先后率屬第六十九、五十四、九十四、十八軍(被人踢來踢去沒人要),最后于1945年1月被裁撤,官兵全部補入第118師。有趣的是,這個第118師后來和第85師一樣也覆滅于雙堆集,可謂是殊途同歸。而第五十七師在武漢會戰后只剩下六個步兵連,被編入第九師,后來成立的王牌軍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已與其毫無關系。 
1929年5月,孫中山靈車抵達濟南車站,陳調元宣讀祭文。 最后提一下陳調元幾個老部下的結局:第三十七軍副軍長范熙績后任湖北省保安處處長,最后于1938年在家中病逝,終年54歲;第三十七軍二師師長丁翰東于1930年退役,最后于1945年在安徽病逝,終年65歲;第四十六師師長岳盛宣在蘇家埠戰役后即被免職回家養老,最后于1938年在家中病逝,終年52歲;第五十五師師長李松山在淞滬會戰中陣亡;第五十七師師長阮肇昌與抗戰勝利后退役,最后于1982年在云南病逝,終年92歲;而那個和女學生談戀愛的黃埔一期生王君培,到抗戰勝利前夕才生陸軍少將,結果1946年解放戰爭一開始就因傷重不治而亡,終年47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