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有 “十二時辰對應十二臟腑” 的說法,凌晨 1-3 點是肝經當令時段—— 這個時間里,肝臟要 “藏血、疏泄”,把白天消耗的氣血收回來儲存,同時疏通氣機,為第二天的活動做準備。 就像水庫要在夜間蓄水一樣,肝血充足時,肝臟能順利完成 “藏血” 工作,心神得到肝血濡養,人就能安睡;可要是肝血虧虛,肝臟 “沒血可藏”,就會像 “空轉的機器” 一樣發出 “警報”,直接影響心神 —— 心神沒了肝血的滋養,就會變得躁動不安,自然會在肝經當令的時段醒來,而且很難再入睡。除了凌晨醒,肝血不足還會有這些 “伴生信號”,中 2 個以上就要警惕:
肝血不足導致的失眠,不能只靠 “吃安眠藥” 強制入睡,核心要解決 “肝血少、心神燥” 的問題,分兩步調理: 第一步:補肝血 —— 給肝臟 “充夠血”,讓心神有依靠 肝血就像身體的 “營養儲備庫”,只有儲備夠了,才能在夜間濡養心神。這一步要靠 “養血藥”,比如經典的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就是中醫補血的 “基礎方”:
這四味藥搭配,既能補夠肝血,又能讓氣血順暢運行,給心神提供 “安穩的溫床”。 第二步:清虛熱 —— 給心神 “降降溫”,避免躁動醒 肝血不足久了,容易 “血虛生內熱”—— 就像土地缺水會干裂發熱一樣,血液不足也會讓體內產生虛熱,虛熱往上擾心神,就算肝血補了,心神還是會躁動,照樣醒得早。這一步需要 “寧心安神、清虛熱” 的藥,比如醫圣張仲景的酸棗仁湯(酸棗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專門針對 “虛煩失眠”:
單獨用四物湯或酸棗仁湯,調理效果不夠全面,所以我們把兩個經典方 “合二為一”,再加上 2 味能 “引陽入陰” 的藥,讓陰陽平衡,睡眠更安穩: 1. 加減方配方
2. 為啥加合歡皮和夜交藤? 很多人凌晨醒后,不僅睡不著,還會胡思亂想、情緒低落,這是 “陰陽不交” 的問題 —— 白天屬陽,晚上屬陰,要是陽氣不能順利潛入陰中,就會浮在上面擾心神。
3. 方解:補、清、引結合,全方位調失眠
全方既補不滋膩(有川芎、茯苓行氣健脾),又清不傷正(有當歸、白芍養血),適合肝血不足、虛熱擾心導致的凌晨 1-3 點醒,以及伴隨的眼干、指甲脆、月經量少等問題。 最后提醒:2 件事配合好,失眠調理更高效 1、必須辨證,別盲目照搬:這個方子只適合 “肝血不足、虛熱擾心” 型失眠 —— 如果是 “心火旺”(比如口干舌燥、口舌生瘡)或 “痰濕重”(比如舌苔厚膩、肚子脹)導致的失眠,用了會加重癥狀;一定要找中醫師看舌象、摸脈象,確定證型后再用,別自己抓藥。 2、睡前做 2 件事,幫肝臟 “藏血”:
凌晨 1-3 點醒,不是 “小毛病”,而是身體在提醒你 “該補肝血了”。只要找對方法,補夠肝血、清掉虛熱,再幫陽氣順利入陰,就能擺脫 “凌晨醒” 的困擾,重新找回一夜安睡的踏實感。 文中涉及藥物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根據體質調整劑量與配伍,切勿自行用藥;若用藥后出現腹脹、上火等不適,需立即停用并咨詢醫生!#健康真探社##中醫式生活##尋找熱愛表達的你##皮膚健康科普#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圖片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