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這件事,說白了不是“吃糖吃多了”的簡單問題。真正讓病情惡化的,不是偶爾一頓甜點,也不是一杯啤酒,而是那些你天天在做、卻從來沒當回事的“生活習慣”。 ![]() 飲酒其實只排第6,真正把血糖推向失控深淵的“頭號殺手”,很多糖友每天都在做,而且覺得自己沒錯。 排在第1位的,是長期睡眠不足。你沒聽錯。不是暴飲暴食,不是甜食泛濫,而是——缺覺。一晚兩晚的熬夜,身體還能硬撐,但如果你常年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那就像每天往油鍋里扔一根火柴,遲早炸鍋。 研究顯示,睡眠時間低于6小時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程度明顯升高,血糖波動幅度更大,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更困難。 ![]() 為什么睡眠不足會這么狠?因為人在深度睡眠時,身體會自我調節胰島素敏感性,同時抑制糖皮質激素(類似體內的應急激素)的分泌。 一旦睡眠被剝奪,這些機制就失效,結果就是——白天血糖飆高,晚上血糖紊亂,藥也不好使,食也不好控。 臨床上我們見過太多案例:一個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只因換了夜班工作,三個月后糖化血紅蛋白從6.8飆到8.9,眼底開始出血,腳趾局部壞死。不是藥不靈,是身體在“缺覺”中慢慢崩盤。 如果你現在已經是“熬夜慣犯”,請從今晚開始,把睡覺時間提前30分鐘。睡不著也沒關系,躺著閉眼,別玩手機。規律睡眠本身就是一種治療。 ![]() 那第二個加速惡化的,是你以為“健康”的飲食方式。很多糖友為了“控糖”,一日三餐全靠粗糧、綠葉菜和清水煮雞胸肉,不吃主食、不碰油脂、不加鹽,吃得像苦行僧。 結果呢?體重是下來了,血糖卻更不穩定了,低血糖發作反而頻繁。為什么?因為你忽略了碳水結構的重要性。 糖尿病飲食從來不是“吃得越少越好”,而是“吃得對”。長期攝入極低碳水,會讓肝臟誤以為身體在饑荒,反而啟動“糖異生”機制,從非糖物質中制造葡萄糖,血糖反而升高。 ![]() 有一位60歲的老糖友,早餐只吃黃瓜,中午只吃萵苣,晚上只喝南瓜粥,結果連續兩個星期低血糖暈倒三次。 聽勸后,他開始正常吃飯:早上吃玉米+雞蛋,中午是糙米飯+炒菜,晚餐一小碗雜糧飯+燉豆腐,配合藥物,血糖平穩了,人也精神了。 所以別再盲目“清淡”,控糖飲食不是饑餓療法,是營養重構工程。 第三個加速因素,是情緒——尤其是那種“壓抑型”的焦慮。有些糖友明明吃得也挺注意,藥也沒落下,還是血糖忽高忽低?查來查去沒啥問題,但一聊才知道:家里有事、孩子不順、工作不穩,整天心里堵得慌。這種情緒,不吼不鬧,卻像慢性毒藥。 ![]() 長期處于焦慮、壓抑、委屈的情緒中,會導致交感神經持續興奮,這會直接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同時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結果就是——血糖越控制越難,醫生也看得著急。 有研究指出,焦慮程度與餐后血糖波動密切相關,尤其是女性患者,情緒對血糖影響更大。糖尿病管理,不只是管嘴和腿,還要管腦子和心。 找到一個你能傾訴的人,學會表達不滿,哪怕寫日記、種花、聽歌,只要能讓你釋放情緒,就比單純加藥管用得多。 第四個讓糖尿病加速惡化的,是“躺著不動”。![]() 不是說你不運動,而是你運動的方式出了問題。很多糖友認為“每天去公園快走一小時”就夠了,其實遠遠不夠。真正的問題是久坐。 研究顯示,哪怕你每天堅持鍛煉1小時,只要你其余時間都在坐著(尤其是超過3小時不動彈),血糖控制效果就會被打折。肌肉在靜止狀態下幾乎不消耗葡萄糖,更別說幫助胰島素發揮作用了。 比起每天拼命運動一次,不如每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哪怕站一站、走兩圈、拉伸一下,都比不動強。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懶”,是“久坐不知累”。 第五個因素,是“自己給自己當醫生”。![]() 很多糖友吃藥幾年后,血糖控制不錯,就開始擅自減藥、停藥,甚至聽信所謂“偏方”“食療”,停掉一切西藥,開始喝苦瓜汁、泡洋蔥水。 糖尿病不是感冒,不能“痊愈”,只能“控制”。 一旦擅自停藥,血糖升高是遲早的事,而且會出現血糖記憶效應——短期血糖飆高,會讓身體“記住”高糖狀態,哪怕后來再恢復用藥,也難以回到原來的控制水平,血管損傷提前發生。 我們遇到太多“后悔藥”:有個50歲的糖友,控糖5年后擅自停藥兩個月,結果一次心梗送來搶救,心肌壞死,終身不能正常運動。你問他后悔嗎?他眼淚掉下來。 ![]() 糖尿病的藥,不是毒藥,是“保護傘”,不是你血糖好才吃,而是吃了它你才血糖好。 第六個才輪到飲酒。酒精怎么影響血糖?它會干擾肝臟對葡萄糖的釋放,飲酒后容易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在空腹狀態下。而長期飲酒,會導致胰腺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更難控。 但多數糖友的“酒癮”并不嚴重,真正出問題的是“喝完酒不吃正餐”“喝酒后忘記吃藥”,這才是引爆點。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啤酒、甜酒、調酒里含糖量非常高,一瓶啤酒等于吃了兩塊面包。 ![]() 如果你實在戒不掉,建議飯后飲用、控制量、注意配餐,絕不能空腹喝,也不要與降糖藥同時服用。 有人問,那到底要怎么做,才不會讓糖尿病越來越糟? 很簡單,也很難:你得認真過日子。 睡得踏實,吃得科學,動得自然,心里不憋著事,藥別擅自動,酒別貪杯。這些事,每一件都不復雜,但組合起來,就是一場“人生管理”。 糖尿病不是一個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后果。它表現在血糖上,傷在血管里,根在生活中。你越是對生活敷衍,它就越是對你嚴苛。 ![]() 請你糖尿病不是命運的終點,而是生活給你的一次“暫停鍵”。它在提醒你——別再把身體當機器,別再拿自己開玩笑。 你認真一點,它就溫柔一點。你隨便一點,它就要命一點。 別等到眼底出血、腎功能下降、腳指潰爛,才想起醫生說過的話。糖尿病不是嚇你的,但它從不手軟。 看完文章的你,現在幾點了?是不是該關掉手機,好好睡覺了? ——醫生叮囑到此為止,后面的路,你自己走。 ![]()
來自劉醫生談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