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鼻祖--正山小種來源:荔灣日報 正山小種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開創了紅茶這一茶類制法。
正山小種,也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紅茶的典型代表。 正山小種之“正山”,乃表示是真正的“高山產茶地”之意;亦有正統,正宗之意。 高貴身世--正山小種的輝煌: “正山小種”紅茶,英文名:Lapsang Souchong。早在1604年以前就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帶去幾箱中國“正山小種”紅茶作為嫁妝,帶入英國皇宮,為皇室貴族所追捧。 并在些基礎上誕生了英國的下午茶。 英國人諾頓夸獎正山小種:“喝這種茶勝過飲人參湯”。 英國詩人拜倫Gordon Byron (1788~1824) 在其詩中寫到:我的心兒是這么的多愁善感,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英文原文為:I feel my heart become so sympathetic, That I must have recourse to black Bohea.) 系出名門--正山小種的生長環境: 正山小種的產區,地處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0多座。古樹參天,竹海流翠,云霧繚繞,澗水潺潺。上千年的紅豆衫,水松,銀杏等名木古樹生長于其中,華南虎,角怪,娃娃魚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 區內海拔極高,原始森林茂密,早晚溫差大,氣候溫潤。樹木的落葉成了天然的養料,野生于其間的小種紅茶,不施用任何農藥。與奇花異草為伴,同珍禽異獸為伍。 正所謂靈山道地蘊好茶,得天獨厚的生長壞境,造就了正山小種舉世絕倫的高貴品質。 亂世紅顏--正山小種起源(既紅茶的起源): 明末清初時局動亂不安,武夷山桐木關是入閩的咽喉要道。有一次一支軍隊從江西進入福建過境桐木,占駐茶廠,待制的茶葉無法及時炭火烘干,產生紅變,茶農為挽回損失,采取易燃松木加溫烘干,形成特有的松香味,既桂圓味。滋味醇厚,回甘明顯,得到海內外消費者喜愛,由此產生“正山小種”紅茶,從此開創了紅茶制法。 國內許多地方仿其制法,逐漸形成了閩紅(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功夫),祁紅,滇紅等眾多品種;向國外傳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印度大吉嶺,阿薩姆,錫蘭等紅茶。 “正山小種”紅茶開創了中國茶葉進入歐洲的紀元,譽滿西方。在國內知名度卻不高,導至這種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原因是建國初期,外匯緊張, “正山小種”紅茶基本出口換匯。現在外匯儲備充足, 國人才有幸品到這一好茶。 國興則茶興,茶人之福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