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李可老中醫(yī) 小青龍湯治重危急癥舉要

     紫香 2010-11-30
    醫(yī)圣小青龍湯是治喘神劑。是破解世界醫(yī)學難題中之心肺、腎重危急癥的法寶之一。重新認識傷寒論,努力實踐、探索、發(fā)掘傷寒論每一方的奧秘,是傳承醫(yī)圣心法,復(fù)興中醫(yī)的奠基之舉。愿與青年一代共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一、    小青龍湯組成及主治
    (一)組成:
    桂枝(去皮) 麻黃(去節(jié)) 芍藥 細辛 干姜 炙甘草各三兩(各45克) 五味子半升(38克) 半夏(湯洗)半升(65克)(生姜65克)(見半夏注)
    經(jīng)方大劑治病,今人頗多疑慮。今一一破疑解惑,撥亂反正,以利臨證應(yīng)用

    ⒈    劑量換算
    據(jù)1981年出土之“東漢大司農(nóng)銅權(quán)”,漢代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為十錢,漢代一斤合現(xiàn)代250克,漢代一兩合現(xiàn)代15.625克,漢代一升,液體為現(xiàn)代200毫升(十升為一斗,十合<讀如ge>為一升),不同藥物(花、葉、籽、實、礦物類藥)由于形狀大小,質(zhì)地堅硬、疏松之不同,經(jīng)上海柯雪帆等多位專家分別稱量核實,可為臨床應(yīng)用依據(jù)。如五味子一升為76克,半夏一升為130克(詳見拙著專輯403頁)。

    這是傷寒論成書時的國家通行計量標準。為方便應(yīng)用,去掉小數(shù)點以下尾數(shù),則漢代一兩合現(xiàn)代15克,三兩合現(xiàn)代45克,每一兩與原著相差0.5克強。基本符合醫(yī)圣用藥原貌。我在1961年至1981年二十年間,為救心衰垂死病人,逕用原方原量(解放初期沿用一斤等于十六兩,一兩等于十錢的舊制,尚未改用克制),實際超過漢代用量1/2,為求穩(wěn)妥,遵醫(yī)圣“中病則止,不必盡劑”的原則,采用每劑藥煮一次,分三次服,服一次若病退大半,則止后服,停藥糜粥自養(yǎng),不效則疊加,隨癥情變化,消息進退之法,確有“一劑知,二劑已”的神效。平均計算,藥量仍在漢代劑量的范圍之內(nèi)。但已超過現(xiàn)代用量的10倍,24小時附子的用量則超過現(xiàn)代用量60倍。由于超過法定藥典的劑量,我在60年代治重危急癥的處方,有兩次是經(jīng)院長、公安局長雙簽才得以配藥。最初二十年的探索,在誤打誤撞中在劑量上的突破,(一位心衰垂死病人的家屬誤將3劑藥并作1劑,2小時內(nèi)服附子四兩半,合現(xiàn)代135克,得以救活,后活到80多歲。)使數(shù)以萬計的垂死病人得以起死回生。經(jīng)方治病救生死于頃刻的神奇功效,得以再現(xiàn)。直到1981年“權(quán)”的出土,古方計量的千古謎案,終于告破。令人震撼的是,時珍老人的一句話——古之一兩,今用一錢可也——竟使后世錯了439年。直到現(xiàn)在,全國各省級中醫(yī)院的中醫(yī)臨床大夫仍受到種種限制,甚至要追究法律責任。束縛中醫(yī)手腳的“緊箍咒”太多。中醫(yī)復(fù)興要走經(jīng)典之路,已無疑義。刻不容緩的是要按古中醫(yī)自身發(fā)展的歷史事實與理論實踐,重編藥典,刻下要先行松綁,賦予臨床中醫(yī)按照四大經(jīng)典用藥的權(quán)力。

    ⒉    桂枝原方旁注桂枝去皮,現(xiàn)代以桂枝尖為好。

    ⒊麻黃一藥,傷寒方中最大劑量為六兩(合90克),本方為三兩(45克),在湯劑煮服法中注明,“先煮去上沫”,上沫中有暝眩物質(zhì),服之令人頭眩,面赤而嘔,先煮去上沫可免此弊。我的經(jīng)驗可加等量之蟬衣則可有效防止發(fā)生暝眩。麻黃效用,不但可以開玄府(周身毛孔)而發(fā)暢汗,且可通利九竅,開鼻塞、明目聰耳,利小便。,使用麻黃峻劑時,可采取“得汗則止,不必盡劑”之法,消息進退。小兒、婦乳、老弱之人,可先服50毫升,密切觀察,得潤汗則減后服,得暢汗(全身毛孔皆有潤汗,玄府已開)則止后服。3小時內(nèi)仍無汗意,可加至100~150毫升,更加飲熱稀粥一碗以滋胃助汗。有的病人,雖無汗卻小便特多,咳、腫皆消。此為肺氣已開,外邪下走空竅而出,亦為中病,勿須強發(fā)汗。醫(yī)圣發(fā)汗解表劑中,麻黃用至三兩,正是傷寒方的基礎(chǔ)有效劑量,低于此則無效。弟子陳長青治一表閉浮腫病人,每劑10克許,久治無效。遂加至15克,藥房忙亂中誤取50克,及至發(fā)現(xiàn)錯誤,趕到病人家中時,已藥后全身暢汗,腫全消,安然入睡。藥工之誤,恰恰暗合了醫(yī)圣基礎(chǔ)有效劑量,愈病之速,出人意料。醫(yī)圣不傳之秘在于劑量,又是一證。

    ⒋傷寒方中除芍藥甘草湯用白芍酸以收之、補之外,其余皆用赤芍,意在通利。經(jīng)宋代許學士考證無誤。再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芍藥項下論述:“芍藥,味苦平,主邪氣,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則更無疑義。

    ⒌半夏原方旁注湯洗。“湯”意為沸水,湯洗即以沸水沖洗數(shù)遍。經(jīng)方中半夏皆生用,湯洗可去其辛辣刺喉之弊,但湯洗也洗掉半夏稠粘潤滑之液汁。過去認為“半夏辛溫燥烈”,錯了。內(nèi)經(jīng)明示:“辛以潤之”凡辛味藥皆有潤的功用,附子大辛大熱大毒,都能“致津液”,似乎匪夷所思,正是因為附子最能通行十二經(jīng)脈表里內(nèi)外,陽能生陰,氣能升水之故。此液汁手感滑溜,正是半夏溫潤的證明。古方“半硫丸”治寒積便秘,半夏降肺、胃、膽經(jīng)之上逆,辛潤通便,硫磺大熱破寒積,甚效。故我從1961年起,凡用生半夏不湯洗,而以等量之鮮生姜同煮,制其辛辣,積四十八年之親身體驗,無害而有殊效。用治重癥妊娠惡阻,小兒老人暴喘欲絕,百日咳,肺心病之兩衰危證,肺纖維化,食道癌之重度梗阻(生半夏130克  鮮生姜75克  赭石細末120克  生附子30克  紅參30克  干姜75克   吳茱萸30克  大棗25枚,加用開道散)等數(shù)萬病例之實驗,皆能應(yīng)手取效,未見一例有害。現(xiàn)代之制半夏,經(jīng)清水浸泡,甘草、白礬、生姜片浸泡月余,反復(fù)換水淘洗,制成之后已是純粹“藥渣”,半夏功效,喪失殆盡,非但不能止咳、止嘔,濃重之礬味,反而令人作嘔。現(xiàn)代用二陳湯之所以無效,源出于此。當代青年中醫(yī),以傳承醫(yī)圣薪火為己任,故在理、法、方、藥四個大環(huán)節(jié),要恢復(fù)醫(yī)圣法度。駕馭毒藥以救人性命,是醫(yī)圣的重要貢獻之一。重重險關(guān),老一輩人已一一闖過,青年一代只要勇于再實踐,細心體驗,必可成功中醫(yī)復(fù)興之偉業(yè)。

    ⒍細辛,是醫(yī)界撓頭的藥物之一,與川烏、附子同列。幾乎人人談虎色變,畏之如蛇蝎,有終身不敢一用者。細辛,本是醫(yī)圣手中的秘密武器,用于救危亡于頃刻的一號大將。由于宋代元祐年間陳承的《本草別說》中有“細辛若單用末(這是無的放矢,從古代到今并無一人以單味細辛末治病),不可過錢匕,多即氣閉塞,不通者死”一句。陳的根據(jù)是某獄中一囚暴死,似與服用含有細辛的藥末有關(guān),既未查證屬實,又未作藥物成分分析,想當然將道聽途說寫入書中。后時珍老人編著《本草綱目》時,不辨真?zhèn)危蛔x《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明文記載,以及《傷寒論》經(jīng)典用藥的范例,將陳說引入《綱目》。于是“細辛不過錢”的謬說便流傳天下,使救命功臣細辛蒙羞、蒙冤439年。中醫(yī)界要為細辛平反昭雪,要追根溯源。《傷寒雜病論》是公認的四大經(jīng)典之一,是中醫(yī)之魂。而醫(yī)圣用藥所遵從的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兩大經(jīng)典,足以撥亂反正!

    先看《本經(jīng)》論述:《本經(jīng)》將細辛列為上品,所謂上品即可以久服,可以延年益壽。論曰:“氣味辛溫無毒,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清代張隱庵闡釋此段經(jīng)文,指明醫(yī)圣的用藥法度,并批駁陳承謬說,極有見地。敬錄如下:“細辛氣味辛溫,一莖直上,其色赤黑,秉少陰泉下之水陰,而上交于太陽之藥也。少陰為水臟,太陽為水腑,水氣相連于皮毛,內(nèi)合于肺,若循行失職(本氣之傷,外邪之侵),則咳逆上氣,而細辛能治之(麻附細、小青龍湯病理、病機。)

    太陽之脈起于目內(nèi)眥,從巔入絡(luò)腦,若循行失職,則病頭痛腦動,而細辛亦能治之。(麻附細法又一解)
    太陽之氣主皮毛,少陰之氣主骨髓。少陰之氣不合太陽則風濕相侵,痹于筋骨,則百節(jié)拘攣;痹于腠理,則為死肌,而細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氣勝之也。(新訂大烏頭湯之病理、病機直解,可治類關(guān)、硬皮病、紅斑狼瘡等免疫缺陷病,附夏雨琴案)
    久服明目利九竅者,水精之氣,濡于空竅也。九竅利則輕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陳承,謂細辛單用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閉不通而死。近人多以此語忌用(細辛),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李注:小青龍湯內(nèi)之細辛之所以能止咳、定喘,皆辛香宣肺啟閉開竅之功!)?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可多用?方書類此之言不少(未指出李時珍,留足了面子!)學者不善詳審而遵守之(凡經(jīng)典必恪遵之,原原本本繼承之!),岐黃之門(傷寒論是第一道門坎),終身不能入矣!”

    再看醫(yī)圣張仲景如何用細辛。
    醫(yī)圣用細辛共16方。
    凡治外寒內(nèi)飲、血虛寒凝致四肢厥逆時,重用細辛散寒化飲之功,用量為三兩,如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及其類方等8方。若本氣先虛,少陰陽根不固,兼夾外犯或內(nèi)生之實邪,則細辛只用二兩,并與附子同用,如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治太少同病,畢安內(nèi)攘外之功于一方,大黃附子湯用細辛與附子、大黃相配,治寒積便秘,脅下偏痛。細辛辛散之力極強,只用二兩,以免辛散太過。同類方共5方。其余各方都是丸散,用量不等,但每次服用量極小。
    醫(yī)圣用細辛已入化境,《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藥理,在《傷寒論》中發(fā)揮到極至!《本草正義》全面總結(jié)了仲景用細辛之妙:“細辛芳香最烈,故善開結(jié)氣,宣泄郁滯,而能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nèi)之宣絡(luò)脈而疏通百節(jié),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
    總結(jié)細辛之功用與用量,醫(yī)圣張仲景應(yīng)是我們的典范。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只聽張仲景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的教誨,而不是不看四氣五時,升降浮沉,臟腑歸經(jīng),只論藥物的化學成分,那樣我們就不是中醫(yī)了。中醫(yī)復(fù)興之路在古代而不是現(xiàn)代,中西結(jié)合,中醫(yī)現(xiàn)代化、科學化,已化掉了中醫(yī)的靈魂,只剩一具軀殼。只有徹底洗腦,告別錯誤,撥亂反正,回歸經(jīng)典,原原本本繼承傳統(tǒng),才是中醫(yī)再生之路。一味遷就西方,附庸所謂科學,那是自我毀滅!
    細辛以遼細辛為佳,藥力雄厚,療效卓著,但副作用是易致人嘔吐,有人主張蜜炙一刻鐘,以減其辛烈之味,可行。凡用細辛劑,對老幼婦兒重癥病人,可依照仲景基礎(chǔ)有效劑量,全方按比例迭減至最小量,然后逐日疊加至基礎(chǔ)有效量,以保證療效。適當變通以適應(yīng)不同病人。
     

    二、本方主治
        綜合歸納傷寒、金匱的論述,本方主治下述各證:
    1、“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渴,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其脈必見緊、弦。

    2、“病溢飲者(水氣不化,流于四肢,肌膚,身疼重如帶五千錢,腫脹,謂之溢飲。)當發(fā)其汗,大青龍湯主之(病之重者),小青龍湯亦主之(病之輕者)。”

    3、“咳逆依息不得臥(哮喘重癥,張口抬肩擷肚,危困欲絕,端坐呼吸,不能平臥。),此方主之。”

    4、“婦人吐涎沫(痰飲上泛),醫(yī)反下之,心下即痞(病機在上,在外,當解表化水氣,下之則引邪深入),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半夏瀉心湯和之,此證可直用大桂附理中合吳茱萸,直溫太陰本臟,更助釜底之火,以拔痰飲之根。)

    5、“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湯主之。”(按即小青龍湯加石膏二兩,此證由外寒閉塞過久,內(nèi)已化熱,故加石膏解外清內(nèi),免成肺痿之禍。)

    以上五條,第一條為傷寒太陽篇小青龍湯證之提綱,以下四條為金匱治內(nèi)傷雜病之變法。

    我的理解,小青龍湯主證只“咳喘”二字,病在肺臟,日久由肺入腎。其病機為“本氣先虛,外寒內(nèi)飲。”治療大法為“發(fā)汗利水”,表里雙解。
    太陽經(jīng)是病的來路,亦是病的去路。胸中為太陽經(jīng)出入之路,又為肺經(jīng)安居之所,肺為水之上源,皮毛為肺之外竅,又是太陽經(jīng)之循引通道。諸癥當先解表,開太陽,宣肺竅,汗出則外寒由里出表,小便自利,水飲自消,諸癥自愈。但臨床治病,卻沒有這么輕捷便當。由于人體本氣已虛,外邪屢屢入侵,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正氣愈虛,邪陷愈深,層層藏匿于三陰之里,成為痼疾。非得反復(fù)扶正托透,伏邪難以盡出。此其一。本湯病機中內(nèi)因之“水氣”,實即痰飲之演化,痰飲之成,“脾為生痰之源”,必是人體本氣先虛,脾失健運,飲食不化精微,反成痰濁。于是浸漬于心胸肺胃間,“肺為貯痰之器”咳喘之內(nèi)因,實緣于此。若無此內(nèi)因,則外受風寒,不過是區(qū)區(qū)麻黃湯證而已,不會成為內(nèi)外交困的小青龍湯疑難大證。醫(yī)界有一句話“醫(yī)生不治喘,治喘丟了臉”。不但中醫(yī),現(xiàn)代醫(yī)學對喘證也是束手無策。說來慚愧,這一世界難題,遠在一千九百多年前,醫(yī)圣張仲景已完全解決,他的武器便是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之所以能成為治喘神劑,乃是因為醫(yī)圣駕馭有方。在“五或癥”的加減法中,從種種苗頭的端倪初見,便預(yù)見到深層病機轉(zhuǎn)化的理路。從而采取相應(yīng)的治法,以保元氣,如看到第一個苗頭“微利”,便去麻黃,因為大便稀溏已知病邪入里傷及太陰本臟,不可更發(fā)其陽,故去麻黃之散表。看到第二個苗頭“渴”,便知津液已傷,有轉(zhuǎn)化為陽明病之險,故去半夏,以免重傷津液,而加瓜蔞根三兩(即天花粉)以止渴生津,阻斷“太陽熱化入陽明”之變。第三條,“若噎者,去麻黃,加炮附子一枚”。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大苗頭。有兩種解釋,一是食物下咽有氣阻隔感,非食道病變的假性噎膈癥。一是“呃逆”頻作,古云:“久病見呃逆者危”。少陰元氣,本應(yīng)下守丹田,今見丹田之氣上奔作呃,少陰根氣不能下守,將有亡陽厥脫之變,故去麻黃,加附子急溫里寒。此條,醫(yī)圣揭示了一條大原則:當表證、里證同時存在,若里證急,危及生命,則“急當救里”。傷寒全書,每一法,每一方的字里行間,都寓有這樣的深義,不可等閑視之,這也是六經(jīng)辨證的精髓。中醫(yī)治病當以識病機,抓“苗頭”,顧護脾腎元氣為第一要義!

    三、我用小青龍湯
    考慮到現(xiàn)代人全屬未病本氣先虛,甚則未病本氣先潰,因此,我用小青龍湯有以下變通:

    (一)變通小青龍湯思路
    1、加附子45克,以四逆湯法駕馭小青龍湯法,重癥加生山萸肉90克,先防厥脫,使元氣固若金湯,則麻黃細辛可放手去解表利水,而無辛散過度之虞;
    2、加生曬參30克,使成為四逆加人參湯, 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以制姜、夏之燥。重癥則改投高麗參9~15克,研末吞服。緩緩提升下陷之中氣以定喘;
    3、加茯苓45克,成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另辟蹊徑,淡滲利濕,使浸漬心胸脾胃間之水飲從小便去,協(xié)助麻黃細辛開玄府發(fā)汗,上下分消;
    4、為使本方成為治喘神劑,從射干麻黃湯中選入紫菀、冬花“對藥”,以治“咳而上氣,喉間水雞聲(濕痰纏于喉間所發(fā)之痰鳴音)。”從近代滬上名家經(jīng)驗中選入定喘要藥殼白果一味。紫苑、冬花,本經(jīng)中品,溫而不熱,潤而不燥,寒熱皆宜,百無禁忌。《本草正義》盛贊“紫菀,專能開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壅塞,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連連,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癥,無不治之。而寒飲盤踞,濁涎膠固。 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冬花與紫菀性味相近,仲景之后凡治肺痿、肺癰、咳嗽喘促諸方無一不列為主藥。所選白果,味甘,微苦,入肺腎經(jīng)。功能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為痰喘要藥。其性收澀,表實者與麻黃同用,一散一收,治痰喘極效。白果有小毒,而白果殼善解白果毒,故凡用白果入藥,宜帶殼打碎入煎;
    5、凡見喉間痰鳴漉漉者,加竹瀝60毫升(三次服)以稀釋滌除痰涎;
    6、痰喘實證,胸高息涌,窒悶欲死,加杏仁半升(55克),葶藶子半升(62克),大棗30枚,病退即去;
    7、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腦危象者,加麝香0.3~0.5(首次頓沖,附子加至100克,另加山萸肉120克,生龍牡、活磁石各30克。);
    8、寒邪郁久,入里化熱,體溫39度以上者,加生石膏250克,烏梅36克,熱退即止后服,不必盡劑;
    9、方中麻黃有致暝眩物質(zhì),令人一陣昏眩面赤如醉,除先煎去沫外,可加等量之蟲衣,可免此弊。
     
    二)變通小青龍湯全方如下:
    桂枝    麻黃(另包,先煮去上沫) 蟲衣  赤芍各45克   炙草30克  制附片  干姜各45克  五味子33克  遼細辛45克(蜜炙)  生半夏65克   生曬參30克(另煎)  茯苓  炙紫苑   炙冬花各45克   殼白果20(打)   鮮竹瀝60毫升    生姜65克
    本方煮服法
    1、加水2500毫升,先煮麻黃去上沫,減500毫升,后入諸藥,文火煮取500毫升,対入?yún)⒅秩畏看?00毫升,每次間隔3小時。
    2、服首劑第一次后密切觀察,若得全身暢汗,則剩余二次棄去不用。若僅得微汗,3小時以后再給藥一次。若仍無汗,則縮短間隔時間,頻頻給藥,以得汗為度。此即重劑分投,酌情進退之法。若服首劑即得暢汗,或汗雖不暢而小便通利,亦為中病。則第二劑之后麻黃減為5克,此時麻黃之用已非發(fā)汗,而是調(diào)暢五臟氣機,類同陽和湯之用。
    特殊體質(zhì),表閉過甚者,在服湯同時,可加飲熱稀粥,或“黑小豆、紅糖、生姜、大棗和蔥白(五虎湯)”,以滋胃助汗。
    3、老幼婦弱使用本方,可將全方按比例制小其劑。
    如用1/2量,則全方每味藥皆減去1/2,嚴格保持原方君、臣、佐、使各藥原貌,不得打亂君、臣、佐、使的比例,以保證經(jīng)方的主攻方向。
    最小劑是底線,不得低于1/5,否則無效。嬰幼兒也不例外。如本方附子45克,取1/5為9克,湯成,分10次稍稍與之,每次附子量約為0.9克,中病則止,不必盡劑,只要辨證無誤,1/5的變通小青龍湯,治愈小兒暴喘的時間,超不過8小時,所用藥量不足半劑藥,剩余藥液可棄去,或保留到次日陸續(xù)服完,可保終身不犯。
     

    三、變通小青龍湯的臨證應(yīng)用   
    (一)小兒暴喘
    1976年冬,治轉(zhuǎn)業(yè)軍人王庭仲之子,2歲另三個月,夜半,突然暴喘痰壅,無汗,喉間痰鳴如拽鋸,面如蒙塵,唇青肢厥。詢知下午給喂肥肉兩塊,證屬寒喘夾食,予小青龍變法加味:
    桂枝    麻黃 蟲衣  赤芍  炙甘草  遼細辛  干姜各9克  五味子8克  生半夏13克   制附片9克   紅參9克(搗,同煮)  竹瀝膏10毫升(分次對入)  炙紫菀   炙冬花各9克   殼白果10克(打)  茯苓  焦山楂   炒萊菔子各9克(治傷肉食)  生姜10片  白芥子10克(炒研,去皮里膜外之痰)      
    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取100毫升,小量多次,日盡一劑。此即變通小青龍湯1/5量。10歲以上兒童則服1/2量。18歲以上用成人量。老弱者酌情參照。

    病家連夜抓藥煮服,從開始服藥至次晨8時,四小時許,1劑未盡,諸癥悉除。追訪至1996年,已20年未犯。
     
    余用本方四十九年,經(jīng)治小兒近千人,大多一劑即愈。腎氣虛者,加腎四味各10克,核桃肉4枚(與本方合人參胡桃湯青蛾丸,初病在肺,久必及腎,補納腎氣法),3劑必愈。經(jīng)年累月難愈者僅一例,后服固本散加川尖貝、上沉香、蛤蚧尾、冬蟲草,服半年后,10年痼疾得以根治。
     
    又嘗治一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缺損12歲男孩,逢寒即發(fā)暴喘,唇舌指甲青紫,喘息抬肩,不能平臥。常備此方加麝香如米粒大,病發(fā)服之,二、三日即平復(fù)如初。后以固本散一料,加生黃芪600克,制附片100克,干姜90克,炙甘草60克,日服3次,每次3克,不裝膠囊,以熱黃酒調(diào)服,三月后不再發(fā)。惜未追訪,不知缺損之心肌是否長全。
    又一教師之孫女,8歲,患先心病心肌缺損,時覺氣憋,發(fā)作時喘不能臥,唇青紫。此公不甚相信中醫(yī),閑談時論及此事,北京醫(yī)科大因體弱甚且與主動脈粘連,暫無法手術(shù),不知中醫(yī)有無治法。余囑其日用生芪100克,煮湯一小碗,入冰糖一小塊,渴即飲此水,用一月余,唇紫退,喘憋亦不再發(fā)。后遷居晉南,不知所終。黃芪,位列本經(jīng)上品第三,得土氣最厚,善補中氣,運大氣,固表氣,入脾經(jīng)而主肌肉,最能化腐生肌,再生死肌,風濕肌痹,肌膚頑麻不知痛癢,服之可全身脫殼一層而愈。
     
    糖尿病下肢潰爛壞死,以經(jīng)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重用黃芪500克,半月間排盡膿血及黒爛死肉,收口而愈。黃芪又主大風,可治大麻風之全身肌肉潰爛。葉天士云:“人生之虛,不外乎氣血兩端。黃芪氣味甘溫,溫之以氣,可補形(心肌亦有形之一)之不足,補之以味,可益精之不足也。小兒稚陽也,稚陽為少陽,少陽生氣條達,小兒何病之有!黃芪秉春生少陽之氣,入少陽而補生生之元氣,所以概主小兒百病也。”由此推論,黃芪亦能主治小兒先天性臟器發(fā)育不全,請青年一代頑強實踐,觀察體驗,為古中醫(yī)學寶庫再添新篇。

    (二)小兒急性肺炎
      本病以發(fā)熱汗出而喘為主證,可分正局、變局兩種。正局用麻杏石甘湯,變局用變通小青龍湯。
    1、正局
    指小兒素體健壯,抗病力強。受邪則從熱化,病機是“表寒未罷,里(肺)熱已熾”。表邪來路是太陽,已用麻黃湯發(fā)汗,但寒去不徹,阻遏于肺,浸漬肺竅,故汗出而喘不止。雖有汗,不是大汗,雖里熱,非大熱,若大汗、大熱則已是陽明白虎證,看出有內(nèi)傳陽明之勢。故以麻黃湯去桂枝之辛溫,重加石膏之辛寒為君,變辛溫解表為辛涼清解、表里雙解之法,使外邪仍從表出,阻斷內(nèi)傳陽明之變。麻黃湯一味藥的改變,開創(chuàng)了辛涼解表,甘寒清熱之新路,成為后世溫病派思路之祖源。傷寒方可以統(tǒng)治溫病,清代中葉,柯韻伯以辛涼輕解法治春溫,50年代中期,蒲輔周以變通白虎湯治暑溫(乙型腦炎大流行)達到了無一死亡,無一致殘的成果。融寒溫于一爐,以傷寒大法駕馭溫病治法,大有可為。

    麻杏石甘湯法治小兒急性肺炎注意點:
    (1)本方為辛涼清解峻劑。原方組成為:麻黃四兩(60克)  杏仁五十個(20克)  炙甘草二兩(30克)  生石膏半斤(125克)  這是傷寒論的基礎(chǔ)有效劑量。
    (2)如何掌握應(yīng)用?且看原方煮服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1400毫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400毫升),去渣,溫服一升(200毫升)。
    本方得湯汁共二升,只言溫服一升,所剩一升怎么辦?未曾交代。與其他方劑煮服法不大一樣,不是筆誤或遺漏,而是一個懸念,有種種未盡之意,須得深思,方能領(lǐng)悟。其一,醫(yī)圣治急性肺炎(麻杏石甘湯證),只需半劑藥,即可熱退喘定,所剩一升,棄去不用。其二,若惜藥而盡服之,則藥過病所,病機瞬息萬變,造成新的傷害。由于手太陰肺經(jīng)生于中焦,土為肺之母,脾胃相連,肺熱已退,寒涼太過則傷胃,而陽明之里即太陰,轉(zhuǎn)為太陰病,食少便溏之壞病,扶得東來西又倒,此等教訓,隨拾即是。此猶誤之輕者,重則太陰之里即少陰,神卷困頓,已是少陰病但欲寐之漸變,則更加焦頭爛額。以上為用量太過。反之,如用量太輕,則不能達到基礎(chǔ)有效量(注意本方君臣佐使比例,君藥生石膏是麻黃的兩倍,杏仁的六倍,炙甘草的四倍,可以制小其劑,但不可打亂比例,變異主攻方向),則不能頓殺病勢,難以阻斷內(nèi)傳陽明之變,熱勢愈盛,亢熱不退,熏灼臟腑,耗傷津液。最后陰竭導(dǎo)致氣脫、陽亡(重癥肺炎最后死于呼吸衰竭、心衰)。故學傷寒重在識病機,用傷寒方要恰到好處,有病則病擋之。當用之際,又要當機立斷,不可猶疑。出現(xiàn)誤治壞病,則以理中、四逆輩先救藥誤,以復(fù)元氣。
    以上,對麻杏石甘湯證六經(jīng)病機轉(zhuǎn)化的方方面面,據(jù)臨證實際加以敘述,不論傷寒溫病,也不論用藥太過、不及,或現(xiàn)代醫(yī)院ICU的垂危病人,一旦出現(xiàn)少陰證,則已到了生死關(guān)頭,速投大劑破格救心湯加麝香,十中可救八九。
    以上所述為成人治法,而嬰兒亦同此理。同樣一劑藥,只在服法上改為小量(每次1~2毫升),多次(開始半小時,得效后延長至1-2小時給藥),若熱退,喘定,入睡,則醒后再喂5毫升,3小時后再喂一次,即可停藥觀察,若在次日午前尚未全好,則可再給藥兩次,每次5毫升,間隔3小時,所剩藥汁棄去不用。治愈一例肺炎,不過一劑藥的1/20,最多超不過1/12。在農(nóng)村,配藥難,寧可多備少用,不可急用無備。這樣用藥似乎駭人聽聞。但是若用小劑(如1/10),則煮出的有效成分濃度不夠,反而誤事。

    2、變局
     肺炎小兒,如素有痰喘宿疾,正氣先虛,暴感寒邪,無汗或有汗而發(fā)熱、劇烈咳喘,鼻翼煽動,喉間痰聲如拽鋸,脈浮緊或滑數(shù),煩躁悶亂,渴而索水,舌中根黃燥者,(內(nèi)熱的據(jù))知有新感引動伏飲,內(nèi)熱已著,速投變通小青龍湯1/2量,加生石膏125克,依上法煮湯,小量多次給藥,得汗則煩躁立退,咳喘立解,脈靜身安,安然入睡。次日用1/5量,去石膏,再服兩劑即安。小兒臟腑嬌嫩,寒熱虛實,瞬息萬變。嘗見肺中燥熱未罷,太陰虛寒已起,若單用麻杏石甘湯,則病愈之后,食少便溏,羸弱之患,非旬日調(diào)治難以復(fù)原。吾今以四逆加人參山萸肉湯駕馭小青龍加石膏湯,太陰、少陰已得雙重保護,雖重用生石膏清肺熱,中病則止,絕無后患。

    (三)小兒大葉性肺炎垂危案
       郭詠,女,6歲,1989年冬患急性大葉性肺炎,住院10日,已高熱抽搐1小時后昏迷6日,并發(fā)呼吸衰竭、心衰12小時,夜半邀余會診。詢知曾用進口青霉素,大劑量激素,清開靈,安宮牛黃丸無效。現(xiàn)體溫突降至36度以下,二便失禁,氣息微弱,喉中痰聲漉漉,(已予吸痰無效)面如蒙塵,唇、指、舌皆青紫,手冷過肘,足冷過膝,六脈散亂如雀啄、屋漏,(心臟停跳前奏)已24小時吸氧5日。此屬高熱傷陰,陰竭,陽無所附,氣脫于下,陰陽離決之險已迫在眉睫,院長介紹,已請省內(nèi)兒科專家會診,專家認為“小兒大葉性肺炎,出現(xiàn)呼衰、心衰、腦危象其中之一,已是死癥,三者并發(fā),神仙也救不了,無能為力。”我看小兒大汗淋漓,出氣多,入氣少,面如死灰,生死在頃刻間。遂不再多言,急疏破格平劑:
    炙草90 干姜75  制附子45  生山萸肉120  三石各30  高麗參30  麝香1  
    令藥房取藥,武火急煮,邊煮邊灌,每次鼻飼5毫升,麝香0.2克,至凌晨8時,5小時內(nèi)共服藥4次,院長來告,服第二次后汗止,體溫回升至37度,手腳已溫,心跳偶見間歇,呼吸平順,服第四次后已能睜眼,吐痰,已給牛奶一小杯,已不在吸氧,去掉鼻飼管。當日,每小時給藥10毫升,8小時內(nèi)又服7次。下午4時再診,小兒已能講話,喝牛奶3次,泡食饅頭片5片,脈仍遲弱,50次/分,已無雀啄。面色少顯蒼白,兩目有神,唯喉間痰鳴如拽鋸不退。詢之,知有痰喘宿疾。遂予變通小青龍湯3劑,取1/2量,麻黃減為5克,加生山萸肉90克固脫。一場大病,九死一生,臟氣大傷,令服培元固本散半年。今年6月,遇于一友人家,此女已19歲,大病之后,調(diào)護得宜,頗健壯,已參加工作。其痰喘宿疾,自暴病中服破格救心湯1/3劑,變通小青龍湯3劑后,竟得根治。
       此案有兩點值得記取:其一,此病在預(yù)后判斷上,中西醫(yī)基本一致。從中醫(yī)古籍(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四診抉微)記載看,凡見五臟絕證,七怪脈絕脈者,為必死之候,可以預(yù)知死于某日某一個時辰。我的態(tài)度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要一息尚存,心跳未停者,即當一心赴救,不計毀譽,盡到一個醫(yī)生救死扶傷的職責。我從醫(yī)54年,救治這樣的病人約五千之數(shù)。不要被外國人的結(jié)論、古人的定論所拘,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自己做過,方知端的。其二,我只是一個赤腳醫(yī)生,我能做到的事,相信青年一代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我學醫(yī)圣張仲景的遺作,不過是一星半點,努力按他的教誨,身體力行而已。青年一代要立志全面繼承傷寒論六經(jīng)辨證的理法方藥,努力發(fā)掘無盡寶藏,一代更比一代強,勇敢地肩負起中醫(yī)復(fù)興的歷史使命!至囑,至囑!

    (四)變通小青龍湯的病機、證候是“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發(fā)熱汗出而喘”,“咳逆依息不得臥(或無汗而喘)”“心下”的部位,包括胸中,心、肺、胃。水氣,是痰飲之未成形者,重則可以變?yōu)檎吵碇迪眩n、阻滯、纏繞于諸臟器之竅道間,而成喘。只要符合主證病機,不論西醫(yī)的何種病或中醫(yī)的一切外感內(nèi)傷,皆可通治之。故本方可治現(xiàn)代醫(yī)學之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肺氣腫、肺心病,肺間質(zhì)纖維化,肺癌等一系列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結(jié)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胸部積液,心包炎,心包積液,冠心病之痰濁瘀阻等心、胸部諸疾;心下即胃,胃為生痰之源,痰阻于胃,變生假性噎膈、呃逆等病。現(xiàn)摘要敘述常見三種垂危急癥的初、中、末三期治法如下:

    1、急性結(jié)核性胸膜炎
    初病出現(xiàn)類感冒癥狀,發(fā)熱惡寒,咳喘,胸悶,脈浮緊者,即投變通小青龍湯一劑,熱退喘定,麻黃改為5克,再服二劑。失治或誤治,胸腔積液,劇咳不止,胸悶刺痛,發(fā)熱口渴,脈細數(shù),舌邊尖瘀紫者,速投:瓜蔞45  薤白30  白酒100毫升  桂枝  赤芍各45  炙草30  丹參45  “檀、降、木香、砂仁各10克”(后7分)  生半夏  生苡米  蘆根  茯苓各45   桃杏仁泥各30  冬瓜仁60  生姜45  大棗12枚   上方三劑,3小時1次,日2劑,夜1劑,集中全力,化去胸肺間之痰、水、瘀濁,24小時即可脫困。本方亦可治心包炎之心包積液。
       熱化傷陰者,加西洋參30克;寒化、虛化,脈微細,但欲寐,元陽被一團陰霾所困者,加炮附子45  干姜45  紅參30(另) 靈脂30  破陰通陽。

    2、肺間質(zhì)纖維化
       本病到中醫(yī)接手診治時,已屬誤治壞病,晚期之晚期。多數(shù)并發(fā)肺心病、冠心病、頑固性心衰,漸進性呼吸衰竭。由于人體本氣已虛到極點,救治大法只能是“但扶其正,保命第一”。由于治療過程中西醫(yī)長期用大量激素及抗菌消炎療法,中醫(yī)又以滋陰清肺,清熱解毒為主,寒涼敗中,肺陰未復(fù),脾陽先傷,食少便溏,土不生金,化源先竭,反促敗亡。急以桂附理中湯小劑先救胃氣,保得一分胃氣,便有一線生機。方如下:
    炙草24  干姜12  炮附片12  高麗參15(另) 白術(shù)12  砂仁米10  紫油桂10  炒麥芽60  藿香10  佩蘭10  
    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取150毫升,對入?yún)⒅辗?次服。
    由于此屬病人胃氣傷殘過甚,非但不能運化飲食,亦不能運載藥力,故以小劑緩圖,補火以生土,芳化溫中以醒脾。切記:用理中法不可用青、陳皮、厚樸、枳實等破氣之品。因太陰病之脹滿,乃寒濕阻滯,中氣旋轉(zhuǎn)升降無力所致。桂附壯釜底之火,參芪補中氣之虛,砂仁藿佩芳香化濕醒脾,方克有濟。妄用開破,反使中氣下陷,拔動陽根,是促其死矣!
    用藥一周,胃氣來復(fù),食納漸增。此時可制大其劑如下:
    炙草90 干姜90 炮附片45  高麗參30(另) 白術(shù)90  砂仁米30  紫油桂10  炒麥芽60  藿香10  佩蘭10  
    上法調(diào)治月余,食納大增,胃氣來復(fù),度過生死一關(guān)。
    本病屬大虛大實之候。久病氣血耗傷殆盡,陰竭陽亡,氣息奄奄,是為大虛。肺葉枯萎,濕痰死血盤踞深痼,是為大實。肺為嬌臟,非如腑實、癰毒之可以用霹靂手段,直搗病巢。只能以攻補兼施,抽絲剝繭的方法,緩化濕痰死血。
    本病屬沉寒痼冷,寒邪由表入里,由淺及深,深陷入臟,冰伏難出。治法上,雖數(shù)十年之久,仍當引邪由里出表。這正是內(nèi)經(jīng):“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之一大法寶。由于本病主證與變通小青龍湯完全吻合,故以本方扶正托透法貫徹始終。
    培元固本散以血肉有情之品有峻補先天腎氣,重建人體免疫力之功,故當常服。針對本病大實而又難以攻伐掃蕩的特點,加入化瘀、化痰,蟲類藥,由淺入深,抽絲剝繭,入絡(luò)搜剔,化瘀散結(jié)的緩攻之法,攻邪而不傷正。方中尤以炮甲珠、麝香對藥,穿透攻破,無微不至,辟穢化濁引諸藥直入肺竅,清除濕痰死血。諸藥相合,有修復(fù)、激活受損肺實質(zhì)病變之效。方如下:
    大三七(占全方總量)1/3   黃毛茸尖  高麗參  靈脂   血琥珀  血河車  炮甲珠  麝香  川尖貝  上沉香  土元  生水蛭  藏紅花  全蟲  蜈蚣  蛤蚧  冬蟲草
    本病在三衰暴發(fā),生死頃刻之際,救陽為急,大破格加麝香1克,24小時連服3劑,脫險之后,堅持運太陰,保少陰,相機托透伏邪,緩圖康復(fù)。(參見拙著《專輯》25頁)

    3、多發(fā)腫瘤晚期案
    孫玉隆  男   56歲  天津地毯廠職工
    08年4月3日初診,糖尿病胰島素依賴9年,雙肺癌3年另7個月,乙肝癌變18個月,介入后,不思食,周身疲軟,喘不能步,喉間痰聲漉漉,入夜咳逆依息不得臥,無汗,全身緊束如繩索捆綁,脈沉緊弦,舌淡紫白膩。由津來靈,路途風寒外襲,太陽少陰同病,先予變通小青龍湯1劑,藥后周身潤汗,喘減,夜可平臥。繼服小劑桂附理中湯10日,幸得胃氣來復(fù),諸癥均減。遂令服變通小青龍湯,麻黃減為5克,炮附片由45克漸加至200克,每服3~5劑,或瀉下惡臭便,或胸背發(fā)出紅疹,伏邪漸次外透,守此一方,每旬服7劑,靜養(yǎng)3日,經(jīng)11診,至09年7月,服藥18個月,服加味培元固本散3料。外觀已無病容,津—靈往返8次,無須家人照料。
    附:夏雨晴案
    夏雨晴,女,17歲  山西臨汾人。07年5月19日初診。經(jīng)北京中日友好醫(yī)院診為“紅斑狼瘡”5年。自幼體弱,久用激素,致肝腎損害。自汗,脊痛,下肢肌肉關(guān)節(jié)痛不可近。曾發(fā)高熱月余,脫發(fā),兩頰紅斑。15歲初潮,病后停經(jīng)已年半。面色萎黃灰暗,腿軟,邁步困難,一日跌撲二、三次。脈遲54次/分,心動神搖,食少消瘦,除“滿月臉”外,余處皆瘦削。斷為先天不足,藩籬大開,寒邪由表陷里,直入三陰要害,正虛不能鼓邪外透,予扶正托透法:
    1、生芪250  當歸  桂枝  杭芍各45  炙草60  炮附片45(日加5克,90克為度) 制川烏  吳茱萸  黑小豆  防風各30  白術(shù)  干姜各90  生曬參30 (另)  生山萸肉90  遼細辛45  坤草45   生姜45  大棗25枚   蜂蜜150
    加水3000毫升,文火煮2小時,去渣,入蜂蜜,濃縮至300毫升,入?yún)⒅H辗?次服,飯后40分。
    2、鹿茸粉30  清全蝎60  大蜈蚣30條 研分30包,1包  3/日,隨中藥服。
       07年6月8日二診:前投變通大烏頭湯去麻黃加萸肉、坤草,服至5劑,心跳加快,日瀉惡臭帶有粘涎之稀便3~4次,小便亦增多,甚覺爽快,食納大增,此為本氣漸旺,自我修復(fù)機制啟動。胃氣來復(fù),則太陰得以統(tǒng)帥三陰,促使伏邪漸次外透。心跳加快者,乃深伏心宮之寒邪,得下焦命門真火之助,開始化解(凡心肌病,心包炎,積液諸病皆有此效應(yīng))。方中并無瀉藥,瀉惡臭便者,亦真火掃蕩寒邪從二便而去。亦有吐出大量痰涎者,此即《內(nèi)經(jīng)》“在上者,因而越之”,皆因中藥助人自我調(diào)節(jié)、修復(fù)之能。畢竟青年,生機旺盛,諸癥可退十之七八,痹痛全退,登四樓不需父親扶持。面色紅潤,已無病容。
    仍遵原意出入,原方加節(jié)菖蒲30克,直通心竅,囑服30劑后再診。
         08年3月16日三診。上方服25劑,附子已達135克。月經(jīng)來潮,長達26個月之劇烈痛經(jīng)亦愈。此期間面頰、指肚、小關(guān)節(jié)不斷透發(fā)紅疹、紅斑、小結(jié)節(jié),腰、腿部大結(jié)節(jié)多個,旋起旋消,全身脫殼一層,六脈沖和,效不更方,囑原方再服一月,加服培元固本散。附子從135克,日加10克,無上限,加至正氣大旺,正邪交爭,出現(xiàn)暝眩效應(yīng)后停藥靜養(yǎng)。仍在服藥中。
    累計近年經(jīng)治紅斑狼瘡5例,其中一例病愈后生一男孩。治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脊髓空洞癥,股骨頭壞死,硬皮病等免疫缺陷病皆有卓效。本方由黃芪桂枝五物湯,理中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大烏頭湯合方化裁而成。遵三陰統(tǒng)于太陰之理,以理中湯、破格救心湯統(tǒng)馭全方,寓攻于補,扶正托邪為法。由于有蜂蜜,黑小豆、防風之善解烏、附之毒,煮服又尊醫(yī)圣法度,絕無中毒之虞。若出現(xiàn)大暝眩,則暝眩一過,病退大半。若不能耐受,可以加蜂蜜150克,開水沖服,移時即解,無需過慮。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 人妻系列 在线|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夜色福利站WWW国产在线视频 |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二区|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韩国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和艳妇在厨房好爽在线观看|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免费影院|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丰满少妇人妻HD高清大乳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高跟黑色丝袜在线|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高清精品毛片在线视频| 乱人伦无码中文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