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湯黃土湯
百科名片黃土湯成分為甘草、干地黃、白術、 附子 (炮) 、阿膠 、黃芩 (各三兩), 灶心黃土( 半斤),用以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編輯本段來源《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編輯本段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編輯本段主治陽虛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 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者。編輯本段方論方中灶心黃土溫中止血為君;白術、附子溫脾陽而補中氣,助君藥以復統攝之權為臣;出血量多,陰血虧耗,而辛溫之術、附又易耗血動血,故用生地,阿膠滋陰養血,黃芩清熱止血為佐;甘草調藥和中為使。諸藥配合,寒熱并用,標本兼治,剛柔相濟,溫陽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陽。編輯本段運用1.本方主要用于脾陽不足所致的大便下血或婦女崩漏。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為證治要點。 2.若胃納差,阿膠可改為阿膠珠,以減其滋膩之性;氣虛甚者,可以人參以益氣攝血;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 3.常用于慢性胃腸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屬脾陽不足者。 4. 具體臨床應用 4.1虛寒性出血性疾病 應用本方加減:灶心土300g(搗碎,開水沖起攪拌后,稍澄,取渾水煎藥),阿膠15g(另燉),炒白術25g,炙附子12g,黃芩9g,焦生地9g,炙甘草10g。日1劑水煎服,氣虛甚者加黨參15g;出血多者加烏賊骨12g,益母草12g。治療虛寒型出血性疾病118例,男82例,女36例;年齡15-62歲。結果:癥狀消失,出血停止,1年未復發者為有效,共86例,占72.8%;癥狀好轉,出血停止,間有復發者為好轉,共28例,占23.7%;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者為無效,共4例,占3.5%。 4.2上消化道出血 應用本方加減:灶心土30g,熟附塊6-10g,炒白術10g,阿膠(烊化)10g,生地12g,黃芩10g,炙甘草3g。一般情況加白芍6-10g,海螵蛸15g;伴嘔血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10g,代赭石(先下)15-30g;氣虛甚加黨參10g,黃芪12-15g;出血多加地榆15g,參三七粉(吞服)3g;有熱象去熟附塊。日1帖,濃煎1汁,分2-3次服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113例,男82例,女31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78歲;全部病例均有黑便,其中22例伴有嘔血。結果:113例經治均取得止血效果。其中大便隱血轉陰時間最短1日,最長15日,平均5.3日。編輯本段醫案《錢仲陽傳》:元豐中,皇子儀國公病瘛痤疭,國醫未能治。長公主朝,因言錢乙起草野,有異能。立召入,進黃土湯而愈。神宗皇帝召見褒諭,且問黃土湯所以愈疾狀,乙對曰:以土制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且請醫所治垂愈,小臣適當其愈。天子悅其對,擢大醫丞,賜紫農金魚。編輯本段使用注意因實熱出血者,不可服用;有外邪者,不宜使用。黃土湯;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出血癥,用黃土湯治抽風,叫做“以土勝水,木得其平,順風自止”抽搐是由于體內的風邪引起的,用培土的方法來克制水濕的泛濫,水液正常了,依靠水來生發的也正常了,這樣抽搐就好了。 土虛則木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