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到底是練什么?是否是一味的以“練氣“為主?特別是對于初學者,到底是要先著眼于“動“還是“靜“?此類問題,乃是內家拳、特別是形意拳的關鍵問題,如果失之偏隅,則對整體修煉大有阻礙。正確的理論可以指導實踐,而錯誤的理論只能阻礙事物的發展。沒有解決好入門的基本概念,舍動而求靜、略形體而求頑空,這可能是好多形意拳愛好者雖修煉多年,但仍不得門徑的原因吧。
關于此問題,薛顛先生在其著作《象形拳法真詮》一書中明確指出了筋骨鍛煉的重要性,今天讀來,更有感觸,今特抄錄如下,以饗同好。
本人當初在學習象形術的時候,遵祖父之命,因當時沒有多余版本,所以,為了學習之方便,曾對原書曾逐字抄錄并對關鍵要點進行了筆錄,同時,還為了理解之方便,對原文重新進行了標點。
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煉筋骨。
骨者,生于精氣,而與筋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重者,則髓滿(髓是人之靜也)。
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煉。
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腦海);
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圓滿,氣自沉下歸丹田(小腹);
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屬筋)。
象其形:龍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跨坐挺膝腰。
腰似車輪轉,身有平準線。
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如機器之輪軸也),。
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手出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
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勁力,扣齒骨自堅(齒屬骨)。
形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升天,踐似猛虎出林,縱跳凌空似猴猿,步法輕妙如貓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上述乃是原文,雖然詞義高遠,但讀者細心揣摩,還是能心領神會。
現本人進行簡單點評。
"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煉筋骨。"乃是全篇之綱要,提綱挈領之句也。
“骨者,生于精氣,而與筋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重者,則髓滿。“ 筋骨、精氣的關系,從此可見一斑。而且,氣力之增加,乃是筋之伸縮之結果。
“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煉。“乃警示世人:筋骨之能力,全賴鍛煉而得。法鼓鐘罄,令人耳目一新。
“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腦海);“此段點明:尾閭要中正且百會要上頂。
“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圓滿,氣自沉下歸丹田(小腹);“指出要開胸圓背,氣沉丹田,此乃內家胸背之鍛煉要點!
“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強調兩臂、兩肩的要點。
“象其形:龍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跨坐挺膝腰。“乃是龍虎二樁的精髓,不可小覷。
“腰似車輪轉,身有平準線。“是說腰胯的重要性,乃是內家密竅。
“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如機器之輪軸也)。“兩足、兩腿的要求,內家下盤的關鍵。
“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手出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發力的描述,學者要深體驗之。
“手足挺勁力,扣齒骨自堅(齒屬骨)。“這里沒有說松,而是強調:腕要挺力。
“形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升天,踐似猛虎出林,縱跳凌空似猴猿,步法輕妙如貓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呼應上段之“象其形“,乃是強調形意拳的“真意“:上下如龍,進退如虎,縱跳如猿,行走如貓。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形意拳鍛煉之初始,乃是要以動為主,動中求靜。而且,內家神意等高深法則,也是在動中體會。
此乃真內家也!
如果一味花費時日于單純追求“松“和“靜“,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軟;所得靜,乃頑空。如此,是與內家武學背道而馳,則離道日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