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李廣,累建奇功,威震漠北,被匈奴尊呼為“飛將軍”,反倒因為一次中了匈奴埋伏,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他奮勇率領殘部殺出了重圍,渾身傷痕,血透戰袍,結果被判死罪。由于當時有納重金贖罪的法令條文,飛將軍繳納了重金,才獲得了一條性命,但是,晚年還是因為一次軍事行動的失誤而被迫自殺。李廣的孫子李陵,其遭遇就更悲慘了。李陵率領五千漢兵,深入匈奴腹地,被匈奴十萬大軍圍攻。李陵臨危不懼,指揮將士以一擋千,殊死拼搏,在殺死了超過自己兵力數倍的敵人,且戰且退了一千余里之后,僅剩下一百余人。在矢盡援絕、刀斷矛折的情況下,李陵被迫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在未查明李陵的情況下,“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并把為李陵說情的司馬遷處以宮刑。 在蘇武滯留匈奴期間,蘇武之父蘇建因“扶輦下除,觸柱折轅”而“伏劍自刎”;蘇武之弟蘇賢因追捕逃犯而不得,“惶恐飲藥而死”;母死,妻改嫁,妹妹存亡不可知。 相比之下,匈奴的單于對蘇武、李陵可是關懷備至,極盡籠絡之能事。即使蘇武所率領的外交使團的成員在出使匈奴期間欲發動政變,謀殺單于,后來又始終不為所用;單于也沒有一殺了之,而是讓他牧羊,許他與胡婦產一子,真是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公元前100年,中國派遣正使蘇武、副使張勝赴匈奴汗國報聘。張勝跟早先投降匈奴汗國的一些漢人,密謀乘單于外出打獵時,殺掉匈奴的智囊衛律,然后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國。事情敗露后,經過一場殺戮,張勝露出投機的原形,投降匈奴。而毫不知情的蘇武卻拒絕投降,匈奴把他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貝加爾湖,靠牧羊維生,始終拒絕投降。公元前81年,中匈復交,中國派到匈奴汗國的使節聽到蘇武仍然活著的消息,就告訴匈奴說:中國皇帝曾射下一只雁,雁足上系著蘇武求救的信件。匈奴吃了一驚,才把他釋放。蘇武出使時只40余歲,回國時已60余歲,妻子早已改嫁,家人也早星散。還有李廣那個孫子李陵,跑到匈奴去以后,匈奴人很敬重他,單于還把女兒都嫁給他了,漢人未必有此胸懷。而同時期的漢人卻經常干那種殺害俘虜的事情。比如說李廣就曾經殺掉了幾百個被誘降的羌人。 張騫這個間諜被匈奴人抓到后,要是按漢人的德性,早就被砍掉腦袋了,但匈奴人只是罵了他一頓,責問漢人為什么不守信義,還給他討了老婆,生了兒子。這家伙第二次又被抓到時,匈奴人還是沒有殺他,所以他還能夠活著把情報帶回去然后回頭來攻打匈奴。 漢武帝的妾鉤弋夫人懷孕14個月生了個兒子,漢武帝很高興,因為傳說古圣人堯就是在娘胎14個月才生出來的。武帝盛愛之下,決定立這個兒子為太子,又擔心這個小太子將來管不了他年輕聰明的母親,就找借口指責鉤弋并下令處死。這樣,就建立了立子殺母制。 《史記.外戚世家》說:鉤弋夫人“生昭帝,后受責,憂死于云陽宮?!笔潜犙壅f瞎話,司馬遷贊賞漢武帝的這一暴虐行徑為“昭然遠見、為后世計慮”。被儒家人士狂呼叫好的“立子殺母”制度使劉氏后裔不是昏庸無能便是懦弱不振。 北魏仿效立子殺母,一直延續了好幾個朝代。后來,幸虧宣武帝元恪篤守佛法,不忍殺生,“立皇子(元)詡為太子,始不殺其母。”這才廢除了這一野蠻而殘忍的制度。 3.《漢書.王莽傳》載“連年久旱,…人相食,…饑民死者十(之)七八”;“會稷大疫,死者萬數”。公元2年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光武中元二(公元57)年,人口2100萬。中國人口減少3859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