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健康“不放味精少用鹽”
HOT點 在近日于琶洲召開的2013中國(國際)調味品及食品配料博覽會上,五花八門的調料可謂是百花爭艷,但你可知道,傳統的油鹽醬醋味精蠔油,其中有多少是天然、健康的呢? 文 記者 馮秋瑜 消費者心聲: “不放味精放蠔油 只用魚露不用鹽” “做菜放多了味精不好,我家里做菜常用蠔油。”談起自己的煮飯經,張先生對記者介紹道。而患有高血壓的楊阿姨如今也常常用蠔油來拌菜吃:“聽說洋蔥有降血脂的作用,對于‘三高’患者來說,生吃是最好的。但是,為了保持它低鹽低能量的特色,烹調中我不放鹽也不放糖,只使用蠔油來拌,因為蠔油里不含鹽和糖,但是味道非常好。” 而文姐為了在飲食中減少鹽和糖分的攝入,做菜干脆不用鹽,長期以來只使用魚露。“魚露的配料中只寫著魚、鹽、白砂糖和水,用來代替鹽和味精的效果不錯。”而Lulu也很喜歡在給寶寶的菜肴中用魚露來代替鹽:“我會買些天然的魚露產品,希望孩子能吃得健康些。”希希的女兒今年5歲,小朋友都喜歡吃零食,可希希一般只肯給孩子買些市場上現烤的肉干、魚松吃。“我看了配料表,里面沒有不好的添加劑,除了食材,只放了魚露。” 記者采訪發現,如今消費者煮菜時味精、雞精等調料盡量少放,認為其“不健康、不天然”,卻對蠔油、魚露、菇精等調料青睞有加,然而,這些調料真的健康、低鹽嗎? 現狀一: 蠔汁含量并未在包裝中標出 記者在市場上采訪發現,如今各類蠔油品種繁多,價格也從幾元錢一瓶到幾百元一瓶不等。一些號稱“金牌”、“手工”蠔油動輒一兩百元一瓶,但觀察其配料表,與低價蠔油卻也相差不多。此外,即便是同一品牌,產品價格也不同。對于這種現象,有的導購員說“貴的產品用的蠔汁質量好”,也有銷售人員說,“價格貴的,蠔汁含量更高。”但記者發現,在售的蠔油產品外包裝上,只能看到配料表、產地、廠名等信息,并沒有標明蠔汁的含量,蠔油也沒有像醬油等調味品一樣按照特級、一級來分級。 據了解,“蠔油”屬于貝類提取物調味料,其特點是具有原提取物——牡蠣的特殊芬芳氣和美味。它可以用來提鮮,也可以涼拌、炒菜,在我國及菲律賓等國家常用。蠔油除含有5%~8%的粗蛋白質以外,還含有糖類、有機酸、碘、鈣和維生素等成分,而這些營養成分主要存在于蠔汁(蠔、水、食鹽)中,但事實上,除了“蠔汁”,蠔油中還含有水、白砂糖、食用鹽、小麥粉和包括谷氨酸鈉、增稠劑、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劑在內。 蠔汁的含量越高,蠔油的品質越好。然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難以從產品上辨別蠔汁的含量。目前,蠔油產品執行的是GB/T 21999-2008的《蠔油》國家標準,其中規定蠔油是利用牡蠣蒸、煮后的汁液進行濃縮或直接用牡蠣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鹽、淀粉或改性淀粉等原料,輔以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劑制成的調味品,并明確表明了蠔油必須得含有“蠔汁”。但并未強制規定廠家一定得標明蠔汁含量多少,因此消費者只能依據品牌來進行選擇。
現狀二: 魚露有可能含有亞硝酸鹽 那么,很多人用的魚露又怎樣呢? 魚露是東南亞、廣東潮汕地區常用的調味料,跟鹽有著不同的味道,有蝦醬的腥味,也獲得了部分消費者的青睞。記者在超市中大部分魚露的配料表中發現,其配料主要為“魚、食鹽、水、白砂糖”。但多位專家指出,魚露在制作過程會產生一部分亞硝酸鹽,對于長期食用魚露、蝦露的人來說,要提防亞硝酸鹽帶來的致癌風險。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我國的魚露產品標準中并沒有規定亞硝酸鹽的限量,也就沒有給出亞硝酸鹽的檢測方法。但根據國家食品添加相關衛生規范中對于亞硝酸鹽添加含量的限定,市場上質量合格的產品也需要經過相關檢測。廣東省潮州市韓山師范學院化學系的《幾種潮汕醬料中亞硝酸鹽及硝酸鹽含量的測定》一文曾針對市場上的魚露產品的亞硝酸鹽含量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魚露等醬料產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0.4~2.8 mg/kg左右。此外,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也研究發現,魚露在發酵過程中,常常會產生N-亞硝基化合物及其前體物(胺類物質及亞硝酸鹽、硝酸鹽)。 專家說法 谷氨酸鈉是味精的組成部分 “目前市場上可能存在對于味精、雞精等的誤區。”廣東省社會學學會健康研究專業委員會健康講師劉淑華認為。如蠔油中的谷氨酸鈉正是味精的主要組成部分,從這一點上來看,對于為了“躲避”味精而選擇蠔油的消費者來說,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并沒有什么意義。 劉淑華還表示,其實,“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可以視為營養素,適當使用并無損健康。”據專家介紹,各種蛋白質中一般都含有谷氨酸,被水解釋放出來就會形成谷氨酸鈉。一些食物中天然就含有一些游離的谷氨酸鈉,包括海帶、土豆、豌豆、蘑菇、雞蛋等,它們也就具有天然的“鮮味”。據中國調味品協會專家介紹,現在學術界和各國主管部門認為食物中的味精是無害健康的。美國食品工程博士王澤斌表示:“如果喜歡它的味道,用不著擔心‘有害健康’,如果不喜歡,也用不著勉強自己。” 據了解,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每人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鹽多了會加重腎的負擔。然而除了食鹽之外,味精、雞精、醬油、腐乳、蠔油、魚露等所有咸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的鈉。針對使用蠔油、魚露等調料代替食鹽起到“減鹽”的效果,專家也表示未必可行。 很多其他調料中除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以外,還加入了白糖等成分,甜味會減少咸味的強度,所以甜咸口的菜肴,在咸味合適的時候,事實上鹽的含量比單放鹽的菜還要高。用它們來替代鹽提供咸味,未必一定能獲得減鹽的效果。 旁邊閱讀 天然調料可自制 事實上,除了味精、蠔油,許多天然食材也是很好的調味料,可以增添菜肴酸、甜、咸、鮮等誘人食欲的味道,合理使用更對人的健康有益。“蒜和醋不光能提升味道、增加香氣,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胡椒健脾開胃、花椒驅寒祛濕,根據調料的不同性味,搭配適當的食材,就能起到美味補身的效果。” 對于調料制成品來說,食用前要仔細閱讀其配料,含防腐劑、色素的制品少用為好。有興趣的街坊也可以嘗試自制可以“提鮮”的調料,干香菇和小銀魚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調料食材。 香菇粉:干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后(千萬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 銀魚粉:將干的小銀魚(大約200克),去掉內臟,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烘干,炒出雜質后,倒掉不要。將炒好的魚自然冷卻至干,然后放入攪拌器里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