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佛教名詞術語及常識

       昵稱13384279 2014-03-17

      佛教名詞術語及常識   -

      一、名詞術語 -

      1、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圣人。 -

      2、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圣人。 -

      3、緣覺:是聽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

      4、聲聞:是聽佛說四諦法的音聲而悟道的。 -

      5、阿羅漢:是梵語,華譯為無生、破惡、應供三義。 -

      6、菩提: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是指能覺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

      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于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

      7、菩提心:即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

      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超智慧。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眾生。(有情是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

      11、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

      12、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

      13、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    14、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

      15、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

      16、三乘:菩薩乘與聲聞乘、緣覺乘,合稱為三乘。 -

      17、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合稱為五乘。 -

      18、三毒:貪、嗔、癡,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

      19、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又叫做三無漏學。) -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 -

      21、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

      22、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

      23、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

      24、三藏:修多羅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修多羅藏即是經藏,為佛所說的經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達磨藏即是論藏,為佛弟子所造的論。 -

      25、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

      27、大乘:是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

      28、小乘:是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 -

      29、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

      30、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 -(再加上大乘的諸法實相印為四法印) -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

      32、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

      33、四等:即即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 -(四)舍無量心。 -

      34、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

      35、菩薩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

      36、四德:常,樂,我,凈。 -

      37、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 -

      38、四念住:(一)觀身不凈,(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 -

      39、四姓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

      40、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

      41、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42、五欲:財,色,名,食,睡。 -

      43、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

      45、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

      47、五蓋:貪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 -

      48、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

      49、五惡見:(一)身見(薩迦耶見),(二)邊見(執常,執斷之見),(三) -邪見(謗因果,壞善事),(四)見取見(非果計果),(五)戒禁取見(非 -因計因)。 -

      50、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 -

      51、十惑: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

      53、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

      54、六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耗人之真性。 -

      55、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

      56、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

      57、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異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

      59、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

      60、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后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

      62、六難:(一)遇佛世難,(二)聞正法難,(三)生善心難,(四)生中國難,(五)得人身難,(六)具諸根難。

      63、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

      64、阿彌陀佛:譯意是無量光、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 -

      65、僧伽:義為"和合眾",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

      66、達磨:義為"法",指佛法之法,即經典。 -

      67、涅槃:作圓寂解,亦作寂滅或不生不滅之義。 -

      68、無為法:是圣智所證的真理,沒有因緣的造作。即斷了煩惱,證得清凈自在的理法(又名無漏法)。 -

      69、有為法:是因緣造作的世間法,有煩惱,不能清凈。 -

      70、無學: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稱為無學。(修習戒定慧,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71、無學果:是阿羅漢的果位(又名無生)。 -

      72、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 -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

      73、發菩提心:佛經上說過,發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廣修無量善法。 -第二是悲心,廣度無量眾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華嚴經云:“菩提”妙法樹,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則真,心真則志愿堅固,信仰便始終不轉移,而能勇猛精進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

      二、常識 -

      1、衛塞日:即月圓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陽歷五月的月圓日。 -    2、佛教旗:是根據佛陀成道時圣體放出六種色光制成的。即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

      3、佛陀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成道于公元前五八八年,涅槃于公元前五四三年。 -

      4、菩提樹:因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道,稱為覺樹。樹葉心臟形,葉端尖長。 -

      5、娑羅樹:佛陀在拘尸那拉城的沙羅雙樹間涅槃。這種樹的葉子是叢生的,葉 -長圓形,開花時期,花蕊繽紛而下,鋪滿地上。 -

      6、圣客沙:是佛陀向其母宣講佛法,由兜率天下降之地。未來佛彌勒菩薩,將 -在此地誕生。 -

      7、王舍城周圍有五座山,高約千余尺,總名為靈鷲山(RAJAGAHA)。王舍城 -因依山得名,巴利文叫做RAJAGAHA.耆阇崛山是靈鷲山的異名,巴利文 -叫做GIJJHAKUTA。 -

      8、佛陀講經最早的道場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規模最宏大的道場,是舍衛城的祇園精舍。 -

      9、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學,叫做"那爛陀",是唐玄奘法師留學的地方。

      10、唐朝有三藏法師,名叫玄奘,曾冒艱險,前往印度取經。 -

      11、東晉有法顯法師,往印度取經,曾經過錫蘭及南洋各地。 -

      12、印度有兩個法師最早到中國來的:是攝摩騰和竺法蘭。 -

      13、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114、佛陀滅度后,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

      15、阿育王之子瑪興達(MAHINDA)于公元前二五二年,同其妹僧迦美達, -到錫蘭島米興達禮的地方,遇見帝沙王(KING TISSA)于狩獵之時,向 -王宣講佛法,帝沙王非常歡喜,請瑪興達返京城說法。不久,錫蘭王國人民大部份改信佛教。而瑪興達之妹,將印度之菩提樹移植錫蘭,此菩提樹至今仍存在,為佛教的勝跡。 -

      16、佛教的傳布分南北二支,北傳佛教稱為大乘教,南傳佛教稱為小乘教,或稱原始佛教。 -

      17、大乘佛教的區域是中國,西藏,蒙古,朝鮮,日本等地。 -

      18、小乘佛教的區域是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

      19、佛經結集有四次: -

      (一)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靈鷲山的七葉巖(佛滅度后的九十天,由摩訶迦葉為首席,主持編輯大會,參加結集者有五百阿羅漢)。 -

      (二)第二次結集在毗舍離城,佛滅度約百年,以耶舍長老為上首,重新扶持禁戒。 -

      (三)第三次結集,由阿育王(ASOKA)召集,在波吒利弗多羅城(PATALLPU -TRA即現在印度八那地方)舉行結集大會。時在公元前二五零年,由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A)為上座。這次的結集,經藏、律藏、論藏,均已完備。 -

      (四)第四次結集,是由迦膩色迦王所召集,在迦濕彌羅(現在印度的克什米爾地方)。時約在公元七十年,由婆須密(VASUMITAN)尊者為上座,這次的結集造毗婆沙論二百卷。集有部之大成。 -

      20、佛教以黃色象徵智慧與中道,故許多比丘,多穿黃色僧衣。 -

      21、佛教以蓮花代表清凈,因蓮花生于污泥而不受染。 -

      22、達賴喇嘛,達賴者,蒙古語,大海之意,謂智慧如大海。喇嘛者,西藏語,勝者之義。達賴喇嘛為西藏喇嘛教之教主,屬黃衣派。還有班禪喇嘛,位在達賴喇嘛之次,統治后藏全體。 -

      23、慧能,是中國唐代禪宗的六祖,主張頓悟禪,與北方主張漸悟的神秀大師, -有南頓北漸之稱。 -

      24、天臺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分為五時說法:(一)華嚴時,(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

      25、中國佛教十宗: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臺宗,賢首宗,禪宗, -凈土宗,律宗,密宗。 -

      26、何謂藏經?藏經就是佛教三藏典籍集成之總稱,或稱"大藏經"。

      27、研究佛教何故須閱讀經藏?因經藏是佛教根本典籍,佛說一切根本法義, 皆攝于經藏中。 -

      28、何謂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⑴長行,⑵重頌,⑶孤起,⑷譬喻,⑸因緣,⑹無問自說,⑺ -

      本生,⑻本事,⑼未曾有,⑽方廣,⑾論議,⑿記別或授記。 -

      29、把十二部經,用七言四句偈說出?偈說:長行重頌并孤起,譬如因緣與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記別。 -

      30、中國譯佛經開始于東漢明帝時,特請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擔任此工作, -共譯五部經,四部失傳,今所存的僅四十二章經。失傳四部,即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 -

      四大菩薩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是指發大心愿的人。在佛教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四大菩薩分別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

      文殊菩薩: -

      在五臺山文殊道場,他代表(理性)。文殊之意為“妙德”“妙吉祥”。在佛教朱菩薩中以智慧見長,是大乘佛教的智慧化身。文殊是如來身邊“司智”菩薩,并以此專長輔佑釋迦牟尼的教化,有“大智文殊”的美譽。 -

      普賢菩薩: -

      在峨嵋山普賢道場,他代表(落實)。普是普遍之意,賢是妙善之意,普賢之意是妙善,妙德,妙惠施與一切眾生。妙者恰到好處。普賢菩薩以賢德著稱,是如來身邊“理德”菩薩,也以此專長輔佑釋迦牟尼的教化。 -

      觀世音菩薩: -

      在普陀山道場,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愛心),觀即觀照,世為大千世界,音是眾生稱念觀音名號乞求救助之聲,觀音以慈悲著稱,以“尋聲救苦”為法門,只要眾生稱念其名號,他將隨類化現前去救助。 -

      地藏菩薩: -

      在九華山道場,地藏菩薩代表大愿(孝道)。他以“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得名。地藏菩薩善度地獄眾生,解救迷途之苦,深受人們尊敬和信奉。 -轉載自 五蘊皆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 中文字幕av无码免费一区| 影音先锋人妻啪啪AV资源网站| 白色丝袜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四虎影视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观看软件|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 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 伊人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不卡一区不卡二区|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特级欧美AAAAAAA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亚洲 日本 欧洲 欧美 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