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轉(zhuǎn)載]夾尾語錄龍身含胸拔背猴相

     水晶宮114 2014-12-03

    龍身

    [轉(zhuǎn)載]夾尾語錄 <wbr> <wbr> <wbr> <wbr>龍身 <wbr> <wbr> <wbr>含胸拔背 <wbr> <wbr>猴相 <wbr> <wbr> (2013-02-05 10:55:37)
    龍身


    這就是八卦掌走圈中的龍身。注意看,人家鱷魚的死亡翻滾,是在陸地上做出來的,真牛逼!

    以前我在《含胸拔背》那篇博文里寫過,走圈其中一部分,是含胸拔背和龍身的結(jié)合。熊師傅示范了含胸拔背,龍身由鱷魚師傅做示范。這二位師傅的示范太標準了!太完美了!

    仔細看,鱷魚師傅的龍身,純是抱中、守中、用中發(fā)出的,沒四肢的事。這是八卦掌走圈的真?zhèn)鳎‖F(xiàn)在網(wǎng)上的走圈視頻,都是散步式的,動力來源于腿腳,這根本不對。走圈的動力是抱中、用中出來的。如果是動力來源于腿腳,那就成了形意拳了。如果是在古代密集的軍陣中,左右后三個方向都是自己人,前面是敵人,基本沒法后退或者大幅度轉(zhuǎn)圈躲避,最大的靈活度也就是走個斜線,那么耍耍形意拳那套,“消息全憑后足蹬”,還是很有用的,但如果是野生動物,在自然條件下的搏斗,就是另外一套方法了。自然界里善于向前直撞的就是牛羊,仗著自己有鋒利的角和一身的力氣,使勁向前,結(jié)果就是被獵捕,成為別人的盤中餐。但凡捕食的,都知道得在轉(zhuǎn)圈里求功夫。
    haowen,xuexi

    • 鱷魚死亡翻滾確實威力無比,它是縱向的翻滾。軸心是對著獵物的。人的走圈身體是直立的,和對手是側(cè)對著,發(fā)力怕是不一樣。

      博主回復:2013-02-06 06:46:53

      鱷魚捕獵用嘴,人打架用手。嘴在軸心上,手在軸心側(cè)面,所以同樣的發(fā)力,人用上正好用手打人。
      但打架的時候是半圈,像鱷魚捕獵時也是用半圈。但發(fā)力原理與整圈的死亡翻滾是一樣的。
      所以,形意拳總說八卦掌是走偏門,但在八卦掌自己的眼里,自己是走中門。

    • 新浪網(wǎng)友2013-02-06 13:51:09 [舉報]

      走圈時,你有沒有越坐下去腿越活的感覺?當然是保持中正的前提下。

      博主回復:2013-02-06 14:12:29

      確實得下去。我本來還想就這個話題寫個博文呢。真放松一個是單重,一個是單重基礎(chǔ)上的低架。我原來博文里提了個頭,原來寫的“看似費力的姿勢其實是最省力的”,就有這個含義。

    • 新浪網(wǎng)友2013-02-11 13:09:21 [舉報]

      你練得對。 聽你所說,似乎腰還未練好。多練蹲牆吧。最好看看龐明的東西。蹲猴也行,馬步也行, 但有其它問題, 不容易練出來。
    • andychun22013-02-13 21:43:48 [舉報]


      鱷魚用的是滾勁,這在八卦掌的技擊實 多。   
      含胸拔背


      在一葉知秋的微博上看到的。真好!這熊是含胸拔背的教科書。

      熊才是真功夫。真功夫不是把別人一巴掌打出去多遠。那是牛、羊那些吃草動物的動作,喜歡用角頂人的。那種功夫,好看,其實是表演的,騙人的玩意,不是殺人的功夫。

      捕獵的食肉動物,從來都是沾上你就不讓你走,它身體一個束吸,你就動彈不得。這才是殺人的真功夫。

      注意看熊,只要一搭上,立刻含胸拔背,一個束吸,緊接著馬上肘不離肋,幾個人拿它也沒辦法。這才是真功夫。有人說含胸拔背是羅鍋,真是傻到家了。

      說的直白一些,如果人手里有一桿大槍,就好象牛頭上有鋒利的犄角,那么用呼氣展身的勁把槍扎出去,是殺人的技術(shù)。老祖宗明說了,那是化槍為拳,意思是平時練拳,真打的時候手里是有桿大槍的,把練拳的勁直接用在大槍上就行了。問題是,現(xiàn)在誰打架拿著大槍去?都是赤手搏斗,好像動物里沒有犄角的虎熊豹。卻還守著有犄角的方法,那不是自己耽誤自己嗎?

      回到這個視頻里,如果這熊吸住人之后,再把鱷魚的本事使上,后果是什么?八卦掌走圈,含胸拔背加上后轉(zhuǎn)的龍身,就是這個意思。這在八卦掌的真?zhèn)骼铮€是初級的,也就是幼兒園而已。
                                                        地球人都知道腰在武術(shù)中的重要性,腰不活,啥都是瞎掰。都羨慕貓科動物,因為人家脊柱功夫好,腰活。其實所有的走獸,無論獅子老虎、狗熊還是馬、鹿,基本上都是一個本能,就是蹲猴的那個小腹上翻動作。

      但有一點我看還似乎沒有人說,就是含胸拔背和這個走獸腰部本能的關(guān)系。腰想活,除了腰部自己的松開,還必須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才能解放腰部。

      所有走獸,后面兩條腿都會蹲猴的小腹一翻,前面兩條腿都會含胸拔背。體型胖的看不出來,都被肉和毛遮擋了。但找個體型瘦的走獸,比如獵豹,就會很明顯。獵豹走路的時候肩部會有突起,那是肩胛骨內(nèi)側(cè)的邊緣,因為獵豹四肢著地,所以走的時候兩個肩胛骨內(nèi)側(cè)邊緣會輪流突起。含胸拔背就要以此為標準。所有各類走獸,除了飛禽和爬行類的,都是自然的含胸拔背到這個程度。只有這樣,腰部才能得到解放。

      再說含胸拔背

      再說含胸拔背

      上面兩張圖片,是獵豹前肢單重時的模樣,突起部分就是承重前肢的肩胛骨內(nèi)側(cè)邊緣。而不是肩關(guān)節(jié),肩關(guān)節(jié)完全融入了前肢。記得有的拳譜總是說,力由脊發(fā)嗎?示范師傅在此,還有啥不明白的。

      關(guān)于含胸拔背與解放腰部之間的關(guān)系這一點,只有在八卦掌中才能深刻體會到。練別的拳,很難注意到這一點。沒有徹底的含胸拔背,腰部頂多解放三分之一。任何人只要自己去試一試,就可驗證。

      曹鐘升當年從尹福處學完八卦掌回老家,整條街的人都拿他當笑話,說,曹鐘升在北京那么多年,背了口鍋回來。

      八卦掌是集飛禽、走獸、爬行類的本能于一個轉(zhuǎn)掌之中。

    就是八卦掌需要運動中極度后轉(zhuǎn),找中軸。如果含胸拔背不到位,腰就會僵死了。只有含胸拔背到位了,才會一方面腰像擰繩子一樣擰著,一方面還能很松活。其它拳種不追究這種極度的動作,所以很難體會到胸背居然會對腰有那么大的影響。
    進一步說,其它拳即使腰擰到那種擰麻繩的程度,肯定不會想到還有上下的彈性吧。而且彈力居然比正常時候脊柱的簡單弓性彎曲的彈性還大吧。
    再進一步說,其它拳用腰、脊柱,用的都是后背的輔助肌肉韌帶,但八卦掌的轉(zhuǎn)掌姿勢,是前面的內(nèi)臟筋膜都參與了彈性發(fā)力。 
    這些,沒有很到位的含胸拔背,體會不到的。


    近發(fā)現(xiàn)和人溝通武術(shù)的時候,總會有誤會。主要是武術(shù)是身體的體驗,用語言,尤其是書面語言,想說清楚是很費勁的一件事。有幾個基本概念,說說我的理解。
    1)柔
    拳術(shù)的柔不是練劈叉的柔。劈叉是雜技,對唱戲也有用,但與武術(shù)無關(guān)。老頭原來練外家拳的時候,都不練劈叉。

    武術(shù)的柔是能夠全身縮小、放大。老頭和我拆招的時候,全身一縮,給我一種人突然消失的感覺;他身體一放,給我感覺高我一頭,從上往下打我,而平時他比我矮半頭。他都快90了,身體仍然是可以隨意縮、放。這是好功夫。清朝有本拳譜,說張橫秋傳的拳術(shù),練武首先要練全身的縮放,大實話!

    有了這種縮放,才會有巧,才會靈。有人自稱多么的松,一身的肉堆在那里,那根本就不是松。

    2)單重
    單重不是簡單的一頭沉。單重的意義是分虛實,有虛實就有轉(zhuǎn)換,有轉(zhuǎn)換就活了。虛實轉(zhuǎn)換不是翹翹板似的,一會這邊沉,一會那邊沉,那是一頭沉。虛實轉(zhuǎn)換是旋轉(zhuǎn)中實現(xiàn)的。所以,單重的意義在于旋轉(zhuǎn)。

    你看太極圖,黑白魚是旋轉(zhuǎn)的,不是一個天平,一邊放黑魚,一邊放白魚。

    3)脊柱
    通過有關(guān)含胸拔背的對話,我感到有必要說幾句。

    脊柱就是一串骨頭,練功不是練骨頭,是練脊柱周圍的筋肉軟組織。脊柱是用來解放的,不是用來練的。通過把筋肉練開了,脊柱獲得了解放,不是脊柱自己的生理被強行改變了。好比有個人被關(guān)在鐵屋子,應當做的是打破鐵屋子,囚徒就出來了,而不是使勁要求囚徒自己撞破鐵屋子。看看貓,需要直就直,需要就弓就弓,那是一種自由。

    千萬要避免唯脊柱論。好像一切功夫都是脊柱實現(xiàn)的。脊柱的自由是結(jié)果,不是練法。練是練的筋肉,筋肉開了,就會慢慢練到五臟六腑去。五臟六腑是靠氣的運行練。如果兩眼死盯著脊柱,一輩子都是牛頓力學,沒什么大出息。

    在初級階段,筋肉練開之后,好處是筋肉可以和脊柱配合的特別好。從脊柱角度看,原來幫不上忙的筋肉,比如胸腔里的、腹部的,都可以幫上忙,原來搗亂的筋肉,比如后背的、后腰的,現(xiàn)在都變成幫忙的了。因此,外人看,這個人的力量似乎很大,脊柱似乎彈力很大。但這是現(xiàn)象,本質(zhì)是筋肉變了,不是脊柱變了。

    而且,上面這些只是很初級的功夫,真功夫是氣。形意拳都強調(diào)五行拳練五臟,誰忽視五臟六腑,誰就入不了武術(shù)的門。

    4)相通
    和武術(shù)相通的東西很多,但那是皮毛。舉個例子,我年輕時酷愛籃球,知道投籃是腰投出去的,不是胳膊把球扔出去,所以我投籃比一般人準的多,私下組織的比賽,都找我去當?shù)梅趾笮l(wèi)。但練籃球出不了內(nèi)家拳的真功夫,雖然這兩者有相通的地方。真功夫就得靠練拳架。這是老祖宗給的正路,也是最短的路。如果打球、跳舞、唱京劇也可以出真功夫,老祖宗就不用那么費事的設(shè)計拳架了。現(xiàn)代人就喜歡賣弄自己的小聰明。

    喜歡拿武術(shù)做娛樂的人,盡可以去看舞蹈、看京劇,確實有很多和武術(shù)相通的地方。但想有真功夫的,認認真真的研究拳架吧,老祖宗的拳架,每個細節(jié)都值得仔細體會。那才是正路、捷徑。


    我現(xiàn)在越來越碎叨了,其實我說的都是皮毛中的皮毛。僅拿筋骨功夫而言,我連八卦掌的根節(jié)都沒提過,因為我自己功夫太淺,沒體會。

    心意拳里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心意不相連,技藝必定淺”。

    中醫(yī)大夫說太極

    (2013-02-04 08:50:41)
    昨天北京下雪,老頭沒出來,我自己一個人練的。好舒服,下雪天空氣好,又是在公園里,而且人少,很清靜。現(xiàn)在是難得清靜。我練完之后回去的路上,碰上了老頭的一個拳友。那人是個中醫(yī)骨科大夫,退休了,平時練太極拳,和老頭交流很多,他經(jīng)常說,他從老頭那學了不少東西,都融在他自己的太極拳里了。

    閑聊的時候,他給我講了一些太極拳的道理,看我的博客的許多朋友是練太極的,我寫出來,也許對哪位朋友有啟發(fā)。

    姑且稱這位大夫為N師傅。

    N師傅說,過去管練太極拳叫盤架子,或者捏架子。盤架子是從練者的角度說,捏架子是從師父的角度說。為啥叫盤架子?是因為太極拳的架子也是在不斷的在轉(zhuǎn)圈。雖然看起來不一樣,但內(nèi)里和八卦掌的走圈十分相似。他給我練了一趟架子,和公開的五大派完全不同。根本沒見過。我雖然不懂太極,但起碼架子大概什么樣我是知道的。我就問他這是什么架子?為什么和市面上的完全不同?他說他也不知道,是文革時候一個醫(yī)學上帶他的老大夫教給他的。那位老大夫因為是文革期間,閉口不談師承出身,只是說,你愿意學,我就教你。他就跟著學了,后來老大夫就去世了,所以他至今不知師承。他練的架子很緊湊,動作幅度小,而且經(jīng)常身子很低,轉(zhuǎn)身動作很多,而且他練的時候雙目圓睜,眼神有點兇。和他平時聊天時候笑嘻嘻的樣子判若兩人。

    所謂捏架子,是指徒弟是一團面,師父像捏面人一樣,慢慢捏出形。N師傅很強調(diào)架子,他說太極拳的功夫是從架子中出來的。他說架子有三種,一種是表演的,一種是傳給徒弟的,一種是自己練的,等自己老了,傳給自己最信任的徒弟。

    他還說出我的不足,他說練拳不能琢磨,而是捉摸。捉摸就是要先捉住它,然后再慢慢摸它,弄清全貌。他說老頭其實很喜歡我,但現(xiàn)階段只能讓我自己去練,得有了足夠的感知,才能開始教下面的。他鼓勵我練拳的時候,要有捉東西的心態(tài),如果能捉住它了,摸索的時候,師父就可以幫上忙了。現(xiàn)階段師父都是在邊上幫忙去捉,有點像駕校的教練,坐在徒弟邊上指導開車,但如果徒弟笨蛋,就是捉不住,累死師父也沒轍。

    他又給我示范借助自然力。我先推他,是他的一般狀態(tài),就是一個老人。然后我再推他,我感覺一股力從地面升騰起來,橫在我的面前,阻擋我的推。他說這是借助了地心引力。我沒明白,覺得有點玄乎。他也沒接著說。

    他又給我講了中。他說中有三種,實中,虛中,時中。

    實中簡單,就是一個人單重的時候,實際的重心線。虛中,他說是練好了實中之后,會體會到虛,慢慢會體會到虛其實也有中。他說實中練的越好,路子對,越能體會到虛中。在虛中和實中的不斷轉(zhuǎn)換中,會體會到時中。他說這個時中才是真正的中。會守、會用這個時中,才能算出了功夫。

    以上是這位大夫的話,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帶有太極拳特有的玄乎色彩。但希望對練太極的朋友有啟發(fā)。


     

    [轉(zhuǎn)載]夾尾語錄 <wbr> <wbr> <wbr> <wbr>龍身 <wbr> <wbr> <wbr>含胸拔背 <wbr> <wbr>猴相 <wbr> <wbr>


    「時中」之命名,乃取自「中庸」君子時中,不偏不倚。

    • 牛欄閑客2013-02-04 21:30:11 [舉報]

      鄭曼青有言:中為時中,定無常定。實中,是練靜或動樁把身體練實了,出身柱,頂門棍也;虛中,是在實的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深化,有實才有虛,否則都是假,大彈簧也;時中,無時無刻,都保持中心不失,松沉到底真輕靈也。
       
    • 有一個地方相似,就是縮身下蹲的動作比較多。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起身的時候N師傅是雙手像抱著一個小球起身,而且起身馬上要接著轉(zhuǎn)身,這好像和圖中的不一樣。

    • andychun22013-02-04 22:15:59 [舉報]

      其實中醫(yī)骨科大夫中有不少都是武術(shù)家,或者說武術(shù)家中有些就是中醫(yī)骨科大夫。在我們八卦掌里面沙國政前輩就是典型的例子。因為功夫要練到深處要對中醫(yī)有深刻的理解,對人體的骨骼有細致的研究,否則有些東西就很難真正搞明白,無法用科學的理論去解釋,去研究。我認為你的這位N師傅講的句句金玉良言、字字珠璣,毫無所謂玄乎色彩。這是前輩多年練武所得的體會和經(jīng)驗,實在是很寶貴的東西,無論對于八卦掌,太極拳,還是形意拳的習練者而言都十分具有參考價值。博主實在是很幸運啊,身邊有那么多功夫好的前輩給你指導,這可是別人求都求不到的呢。這些話現(xiàn)在記下來,今后總有一天,回過頭看,原來真的是這樣啊!

      博主回復:2013-02-05 06:59:45

      我是說借助地心引力那個說法有點玄乎。關(guān)于中我覺得還是很準確的。我昨天在走圈的時候仔細體會了虛中,確實很有幫助。

    • 新浪網(wǎng)友2013-02-05 10:19:29 [舉報]

      實中是可以衡量的。閉上眼,你單腿能站多久?
    •  
    • biofoodmzx2013-02-06 11:59:33 [舉報]

      師傅好運氣,其實你推不動n師傅感覺一股力或者說是一股氣源源不斷上升,這和我推我大學師傅的感覺是一樣的,他說和丹田鼓動,內(nèi)氣上行,胸腔折疊有關(guān),的確有些懸!但你說的虛中何解?

      博主回復:2013-02-06 16:27:31

      虛中我也不是很體會的明白。
      我自己現(xiàn)在的體會,舉個例子,走圈的時候總是有虛有實,過去我很注意實的這條腿的中,但如果也給自己意識里注意虛的那條腿的中,在重心轉(zhuǎn)換的時候似乎更加流暢。
      總之,人運動中總是有實有虛,但虛總歸要變實,所以似乎注意虛中確實似乎更有平衡感

    • xiner2013-02-16 09:33:55 [舉報]自從練八卦掌以來,這是我最長時間的一次停練,一般每天都要練兩次,每次一個多小時。突然停止之后,身體有了比較強烈的反應,難受,真難受啊。昨天我坐在辦公室里,幾乎每個筋骨都在抗議。不練功的感覺很難受,好像癢癢,又好像極其需要舒展。我坐在桌子前,昨天上午時候盡量的抻拉上身,中午時候,我實在難受,就跑去練射箭。那起碼是運動。我每次都是拉滿弓射,好幾支箭都深深插入靶子,往下拔都費很大力氣。但是沒用,不解渴啊。什么活動也比不上嚴格姿勢的轉(zhuǎn)上幾圈!

      今天終于刮風了,又可以練功了。早上起來就練蹲猴,整個上午都舒服。中午出去練走圈,昨天的渾身難受的感覺一掃而空。看來八卦掌是鴉片,不抽不行。

      走圈有兩個最基本的忌諱,一個是兩個肘子不能外撇,一個是上身不能前后左右的歪。這兩條是底線,無論如何也要保持的。如果我犯了這兩個錯誤,老頭都會在邊上大聲嚷嚷:敗相!一副敗相!

      為什么呢?如果兩個肘子外撇,就會上身的勁不能收起來、沉下去。上身就是漫無目的的散開。上身不能收起下沉,全身不是一個整體,走圈是毫無意義的。

      上身前后左右的歪,是重心不穩(wěn)的表現(xiàn),沒有抱中。再進一步,其實就是是雙重。走圈中,每時每刻都要保持全身重心只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是零。切忌散在兩條腿上。單重為什么這么重要?因為單重是真放松的前提,沒有單重,就沒有真放松。雙重的放松是局部的,不是全身的。就好象站樁,最后都要站一條腿的樁,那才是真的松了。放松為什么重要?因為放松是得氣的前提。八卦掌的氣不是閉合的氣,是開氣。閉合的氣人人都會,例如一個人抬重物,為了使勁,大喊一聲,抬起重物。這也是氣與力合,但這是閉合的氣。閉合的氣是傷害人自己的氣,八卦掌是要避免的。八卦掌的氣是開氣。是周身流轉(zhuǎn)的。但沒有松,開氣是得不到的。

      師傅,肘步外翻,抱中守正是什么意思?能在說的詳細點嗎!

      博主回復:2013-02-03 06:20:37

      肘子如果外撇,全身的勁就不整了。所謂沉肩墜肘,肘子好似是墜著的。可以看看老虎之間打架或者鬧著玩的時候,它也許開肩,甚至爪子外撇,但一般不會肘子外撇。因為它要保持整力。
      抱中就是不能歪斜,不能前仰后合,最好的例子是看鱷魚的“死亡翻滾”。完美的抱中。走圈的時候,要像身體中間有個軸,身體繞著軸轉(zhuǎn)。鱷魚的本能在走圈中有很大用處,仔細看看。
      一定要多看動物,八卦掌是綜合了各類動物的本能。而且,動物不犯錯誤。我寫這個是因為現(xiàn)在網(wǎng)上一些被吹捧的視頻,連這兩個基本點都沒守住。

      拳譜里面的:“合肘掩心出抱力,斜身擰腰中平轉(zhuǎn)。”就是講的這個。除了肘要合,人要保持中正,還有一個平字,就是走的時候要保持人的高度不能上下起伏。

      博主回復:2013-02-04 10:05:13

      我這篇博文是有感而發(fā),說的是最起碼的底線。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視頻,練的人肘子外撇,肩膀一高一低,人都歪了,竟然還有人熱捧,說如行云流水。


      回到主題,抱中守中是無論如何不能放棄的底線。即使無法做到全身松,上半身也必須松。


      3

      連續(xù)好幾天了,北京超級重污染,別說6級,我看600級都差不多了。馬路上人來人往,都在忙自己的事。吸著這樣的空氣,還忙個啥啊?都他媽快死逼了。看見幾個奇葩牛人,站在三環(huán)邊上抽煙!!!在這種超級污染的天,他站在車水馬龍的三環(huán)邊抽煙!!我真想對他們說,你丫要是想自殺,路邊上高樓多的是,隨便挑一個從樓頂上跳下來,省事快捷,費用低廉,痛苦也小。條條大路通死亡,喜歡肺癌也不用這么執(zhí)著嘛。

      連續(xù)好幾天我沒法練功了。在霧霾面前,什么養(yǎng)生什么神功,都是白扯。別說八卦掌,八百卦也沒用了。

      昨天晚上睡覺,突然想起了尹福,當年他掩護光緒慈禧西逃,看著北京被八國聯(lián)軍殺得血流成河,心里是什么感覺?自己苦練多年的功夫有什么用?在洋槍洋炮面前,步法再快也快不過子彈。師弟程廷華就是這么死了。本來保家衛(wèi)國、上陣殺敵的武術(shù),成了屠龍技了。

      我現(xiàn)在研究的養(yǎng)生技術(shù)就如同當年境遇,養(yǎng)什么生?一場霧霾,一切努力都是東流水。

      這種污染環(huán)境下的武術(shù),真成了“用腦子練武”了,只能想想了。想不當嘴把式都不行。真應了一代宗師里的那句二逼臺詞,我們不比功夫,我們比想法。

      剛才看見章子怡接受采訪時說:“八卦掌有舞的成分在里面,它是在旋轉(zhuǎn)中有突發(fā)的力量。我小時候?qū)W的是民族舞,跟這個兩碼事,但是八卦掌有現(xiàn)代舞的感覺。”

      不能說人家胡說,在網(wǎng)上看見人練的八卦掌,分明就是舞蹈嘛。而且走著走著,突然一抽搐,美其名曰,發(fā)力,那副樣子,確實有點像現(xiàn)代舞,人家章子怡也形容的到位。她拍八卦掌時候的老師之一,好像是戈春艷。老頭原來和我說,他還在軍隊的時候,一次去人民大會堂參加八一節(jié)的活動,主辦方請了戈春艷表演八卦掌,他當時一看,這不是舞蹈嗎?老頭的師父60年代就經(jīng)常對老頭說,現(xiàn)在的八卦掌是外扒皮。

      為啥像舞蹈?因為練者不是一個整體,上下身分家了。分家了,于是熱鬧都在上半身,越熱鬧越像跳舞。為啥上下身分家?因為練者沒有含胸拔背,沒有抱中守中,架子沒下去。挺著小胸脯滿場轉(zhuǎn)悠的,那是跳芭蕾舞。

      龍形猴相在口訣里有,都知道。但網(wǎng)上走圈的,沒人有猴相。猴一動起來,絕不像舞蹈,為啥?因為猴子一動是全身皆動,猴子上身是虛的,架子沉下去了。

      下面這只小猴,動起來多好!心動、丹田發(fā)、全身動。一氣呵成。仔細看,居然身子都飛出去了,尾巴才跟著甩起來,直到落地,腿也只是略微伸一下,標準的丹田帶著全身四肢走。好功夫!

      霧霾


      分享: [轉(zhuǎn)載]夾尾語錄 <wbr> <wbr> <wbr> <wbr>龍身 <wbr> <wbr> <wbr>含胸拔背 <wbr> <wbr>猴相 <wbr> <wbr>分享到新浪Qing

      后背

      (2013-01-25 09:02:28)
      先說一句題外話,我的博客里,被轉(zhuǎn)載次數(shù)最多的,是《蹲猴勢》。還有朋友發(fā)紙條問我蹲猴的事,特此聲明,我對蹲猴是個大外行,可以說狗屁不懂。我寫蹲猴,純粹是因為蹲猴意外的解決了我后腰的僵硬問題。我是拿蹲猴當活腰用,就好象用茅臺洗腳,純粹是浪費蹲猴了。我的原意是其他練八卦掌的朋友,如果也碰到后腰的問題,不妨也試試蹲猴。沒想到后果是有朋友誤以為我懂蹲猴。

      蹲猴外表簡單,內(nèi)里特別難練。重復一遍,千萬別自己練快速的展身,即所謂的爆發(fā)力。展身時丹田一炸的勁特別大,必須發(fā)出身體外,一個是動作發(fā)出,一個是必須配合雷聲,缺一不可。如果丹田炸勁,又沒有發(fā)出體外,會極大的損傷身體,腦子會被震壞的。莫以為只有跺腳震腦子,丹田的那股勁傷的厲害多了。雷聲必須有師傅在邊上聽著,師傅能聽出是不是對,雷聲不對也傷內(nèi)臟。此事不是兒戲,一旦傷了,醫(yī)生是治不好的,只有等死。

      我有一次自己練的時候,前面練的爽,得意了,一下吸氣猛了,束身的勁大而且速度太快,沒等我慢慢展身,丹田自己砰的一下把身體上下彈開了,當時腦子里就有種被狠狠打了一棍子的暈暈的感覺。真的是里面被震了一下。我是刻意的慢慢來,不敢練爆發(fā),仍然暈了兩個小時才好,這個教訓,朋友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蹲猴像人參,大補,但沒搞好也大大的傷身。

      言歸正傳,八卦掌的背部。

      八卦掌對背部的要求太高了,得把筋徹底的拉開。此前一陣,我以為自己的背部拉開了,后來老頭指點我,實際上我還差的很遠。背部的拉開由幾個動作同時實現(xiàn):
      1)收屁股,我一直在收,老頭都說不到位,最后我把蹲猴里束身時的小腹上翻做出來了,老頭才說,好,就這樣。
      2)下蹲。收屁股的同時必須下蹲,架子下去,這樣才能拉開把尾椎那幾節(jié)徹底拉開。是用下坐的勁把它們坐開。
      3)頭頂。與上述同時,頭必須頂。
      4)含胸拔背。與上述同時,必須含胸拔背,后背的筋才能得到拉伸。
      5)扭轉(zhuǎn)。與上述同時,必須向后轉(zhuǎn)。這樣極大的增加了拉筋的范圍,不向后轉(zhuǎn),筋只是拉開一半,一向后轉(zhuǎn),另一半就拉開了。
      6)單重。單重必須配合架子下沉和收屁股,這三個配合到一起,尾椎才開。我剛開始練的時候,總能聽見骨頭響。現(xiàn)在沒聲了。
      7)走起來。上述條件必須結(jié)合走起來,脊柱很多地方,靜止總是拉不開,但一旦走起來,一下就活動開了。但走起來必須是單重的走起來,即時時刻刻,重心只在一條腿上。否則是散步,根本沒用。

      以上僅是八卦掌走圈的皮毛中的滄海一粟而已。

       

       



      • 新浪網(wǎng)友2013-01-25 10:28:04 [舉報]

        我的看法是很多武術(shù)基本功都是來源于易筋經(jīng),內(nèi)功大多是來源于道家內(nèi)功導引術(shù) 八段錦。請教蹲猴樁和蹲墻功,哪個鍛煉效果好些。我不知道選哪個好。八卦難練的是溜臀和坐胯。關(guān)于單重。我們練的是前腿曲腿,重心完全轉(zhuǎn)移到前腿的同時。后退抬起向前平移。目的是不斷勁,勁力連綿不絕。

        博主回復:2013-01-25 10:40:05

        如果單純從后腰的效果看,蹲猴遠遠好于蹲墻。我原來博客里提過,我練蹲猴之前練過蹲墻,也能做幾個蹲起,但遠遠比不上蹲猴。差的太遠了。很多人蹲墻的時候都是撅屁股,白練了。
        如果蹲猴束身到位了,溜臀就很容易。蹲猴的束身包含著溜臀和坐胯。
        我學的,是不讓重心慢慢移,必須是瞬間的轉(zhuǎn)移。練法不一樣,但無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宮派八卦黃馬褂2013-01-25 11:23:56 [舉報]

      • 好。從今天起我也天天蹲猴猴。請問你是照著什么練得呢?以后還要向你請教呢。

        博主回復:2013-01-25 12:37:18

        優(yōu)酷上有王映海的半個多小時的視頻。日本人拍的。里面有蹲猴的示范。有本書,《原傳戴氏心意六合拳》,里面有要領(lǐng)。僅供參考。活動活動腰就得了,千萬別練爆發(fā)力喲。

       

       

      新浪網(wǎng)友2013-01-25 12:05:16 [舉報]


      我們練的是前腿曲腿,重心完全轉(zhuǎn)移到前腿的同時。后退抬起向前平移。目的是不斷勁,勁力連綿不絕。”
      這么練法很簡單,和老百姓走路沒有兩樣。真正的練法要求重心還在后腿就拔起腿來,重心瞬間轉(zhuǎn)移到前腿。要領(lǐng)是虛實轉(zhuǎn)換在腰間。

      博主回復:2013-01-25 12:41:14

      呵呵,您說話好直白喲。您說的和我學的一樣,一樣的練法。

       



      鑽翻勁 及 擰裹勁
      八卦掌內(nèi)勁是走及轉(zhuǎn)出來的. 是螺旋勁. 我派叫 [ 鑽翻勁 ], 我喜用扭毛巾來形容這勁. 先在掌扭進身裡, 後在身裡扭出掌外. 功夫上了身就不需訓練肌肉, 而是用自身勁去分化重力, 即常說的整體用力分擔. 再用整體合力送出.

      八卦掌用步印在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 這有別於一般外家拳 (它們以地面的磨擦力借力的).

      混元一氣
      單腳支撐走轉(zhuǎn), 一腳是控周身平衡, 另一腳在走轉(zhuǎn). 兩腳一虛一實的轉(zhuǎn)換就是八卦步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混元一氣走天涯. [虛實轉(zhuǎn)換] [混元一氣] 就是目的. 不要迷于躺泥步的型式.--->註有人用踏單車來形容 [混元一氣] 意境.

      八卦掌單換掌是有其戰(zhàn)略要點, 就是變的規(guī)律. 如海浪般, 一浪接一浪, 一掌換一掌, 簡單說, 單換掌就是招式連環(huán)的媒介. 亦是[混元一氣] 的意思.

      斜面去接勁
      八卦掌接手是用斜面力, 即你一拳來, 我掌成45度斜面去接, 掌成45度可使來力禦掉 [滑出] 一半, 再由步法避開對手正門, 而進側(cè)門換掌擊之可以. 當然對手會變招防手, 我則一手再連一手, 一浪接一浪, 爭取主動, 迫其敗陣.


      走 [之] 字 與繞圈子
      有人誤解八卦掌是圍繞來打, 這是錯的, 在實戰(zhàn)中是走 [之] 字的打. 所以練和打是有分別的, 由走圍的訓練到實戰(zhàn)中的走打, 是少了一個變掌穿梭的訓練. 所以有很多練八卦的還未知怎樣打.


      轉(zhuǎn)圈由大走到小
      大圈是公轉(zhuǎn), 敵人是在圓心內(nèi), 小圈則是自己是圓心, 戰(zhàn)八方的打法. 圈能大能小, 能小能大, 便能對抗混戰(zhàn), 群戰(zhàn).
      通常人多對人小, 要將打鬥範圍擴大, 以免腹背受敵, 所以要不停變位走打. 借對手阻礙其他敵人.
      補充: 大圈是走躺步, 小圈走擺扣步.
      神意放遠就不會頭暈.
      有人用駕駛汽車來形容神意之用, 眼要望遠處.

      問: 「八卦掌用步印在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 這有別於一般外家拳 (它們以地面的磨擦力借力的).」這是個什麼樣的原理,不太能理解。

      答: 兩腿立地, 無論怎樣平衡, 都產(chǎn)生一個面, (四平怕直撞, 子午怕橫衝). 如果被朝著輔面沖撞, 必被打翻.
      所以如用一腳接地, 感覺本身是不易平衡, 但感不平衡反而提高身體要平衡的意識, 當我接敵人的手時, 沾粘對手的身體, 等如找到了附著點, 而對方施力, 我用一腿引於地上, 借地心的吸力及反作用力還擊.
      如在某位置不得勢時, 一腿之重心交到另一腿. 一腿勝人在於變(應變能力), 不在於抗力.
      馬步越穩(wěn), 越是抗力(受力). 馬步越覺不穩(wěn), 越是要變通(不受力).

      八卦掌中切線(Tangent), 法線(Normal), 三角力學
      八卦掌就是玩切線(Tangent), 法線(Normal), 三角力學, 所以前面有人說不用斜面力應不是玩八卦的. 接手時用切線(Tangent)接, 避開對手法線(Normal)壓迫, 需到對手法線(Normal)側(cè)面, 用將自己的法線(Normal)壓進, 破對手重心線.
      當對手調(diào)整反抗, 我則換掌轉(zhuǎn)到另一方法線(Normal)的側(cè)面.
      如對自身功力有自信或體格贏人,可正接使對手肢段彎曲再進其身,也達八卦避正打斜之用。如對方身壯力大,接手時側(cè)身角度就得大些以避其鋒
      所以八卦掌不一定走奇門, 應奇正相生, 自身功力大, 我取擺步而入角很少, 外面看似正門直進. 對方被我斜面尖開.
      遇對方身壯力大, 我以對手接點為軸, 我身走位, 以其側(cè)門進招.

      重心線移動
      最明確 [重心線移動] 的感覺是剎車, 有東西從身上飛出來.
      所以說 [重心] 不同 [重心線], 但兩者有主次的關(guān)係.
      身軸不能大動, 大動會失中(被奪位), 但[重心線] 可微移, 移了別人只打在空殼上.
      [重心線] 移位方法, 就是 6 及 9. 亦可算 S. 微動勝大動, 大動別人知道後會立刻修正(追). 那就永遠變成被動.

     

     形意拳中,龍形,龍有搜骨之能。如何搜骨?其實是搜自己的骨。薛傳形意演變?yōu)閮墒剑颀埧s骨和神龍抖甲,練的就是搜骨力。過去盛名遠播的熊式大易筋經(jīng)也講疊骨功,我很奇怪,覺得是雜耍,現(xiàn)在看來,這才是易筋經(jīng)練出千斤之力的要害,也就是說,原傳武學中關(guān)節(jié)折疊扭曲的角度是人體極限值。我昨天按自己的想法練了一下,晚上睡覺后小指和無名指貫氣幾乎粗了一倍。掌刀的肌肉也膨脹了起來。這就是練力大法易筋貫氣訣。這是真正的氣功,不是打樁打出厚厚的繭子,而是氣貫雙掌。不少武學秘籍都講意想氣貫雙掌勞宮穴如何如何,其實這有兩個錯誤,一是內(nèi)氣走的不是勞宮穴,而是手三陰脈,而且,想上十年也只是掌心發(fā)熱而已,要做到氣貫雙掌,老死也無能為力。意淫傷身。

           按照我的設(shè)想,當易筋貫氣訣練到家之后,掌力同時大成,由柔而剛,透骨發(fā)力,可以叫做太乙綿掌功。有別于世傳打沙袋的大力金剛掌,插沙子的鐵砂掌。

           順便說一句,中國人真是很扯淡的民族,中國內(nèi)家拳傳到今天早已經(jīng)被改的面目全非。充斥著玄學、偽氣功、精神勝利法。我在這迷魂陣里轉(zhuǎn)了也得有時間了。奉勸有緣者,多看原始資料,不要迷信理論,實踐出真知,生活如此艱辛,你我如此不堪重負,再被大師們的虛假理論蒙騙,實在是冤枉。與其擠破腦袋求真?zhèn)鳎蝗缋侠蠈崒嵡髠髡妗Q芯恳幌轮袊?jīng)絡(luò)學說,武術(shù)學說,周易學說。練武在煉骨,練出陽剛之氣,少生病,少吃藥,少花錢。有更多的時

    陪陪老人,照顧小孩。運氣好些,健康長壽,有緣者當參究佛道,勘破色相,超凡入圣。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无套内射中出视频| 久爱www人成免费网站|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下载|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有码| 久久综合色一综合色88|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久网站|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欧美成人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观看|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9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无码激情亚洲一区| 日产高清砖码砖专区| 2019久久久高清日本道|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 少妇高潮水多太爽了动态图|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网址|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 | 亚洲欧洲精品专线| 午夜福利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高清无码爆乳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国产69囗曝吞精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亚洲成人av在线高清| 亚洲综合色AAA成人无码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