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痛小結腎主骨。腎和膀胱相表里,膀胱水氣源于腎。因此骨和骨關節腫痛與足少陰腎經以及足太陽膀胱經關系很大。 腎虛水氣不化,就會外泛于骨節處,這種證型以雙尺脈不足,脈勢上越,脈氣整體濡弱為特點。這時候治療可以收斂水氣,溫補腎氣為法,以濟生腎氣丸為代表方治療。水濕困郁陽氣,陽氣不能宣達,陽郁化熱,也會導致關節腫痛,這種關節腫痛多以紅腫熱痛為特點,脈象可見雙關尺脈大而脈氣濡弱,雙寸脈不足,同時還可以看到舌質紅等熱象,治療以瀉濕升陽為法,以當歸拈痛湯為代表方。以上兩種情況分別是水氣外溢和水氣內郁,對于骨關節腫痛來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是臨床還有很多證型,比如說外感風寒,侵襲膀胱經,導致寒濕內停,肩背以及四肢關節疼痛僵硬,脈象見左寸不足,右寸脈浮緊,這時候就要用葛根湯來治療;又比如說,內傷情志,肝郁陽氣不能宣達四肢末端,肢末陽不化濕,也會出現關節腫痛,其表現以左關脈郁,手掌紅而涼,舌質紅為特點。所以,當骨關節腫痛出現在四肢末端的時候,我們辨證時還要注意有無四逆散證的存在。 因此,治療骨關節腫痛癥,在抓住腎與膀胱水氣這條主線的基礎上,還要靈活辨證才行。 腰為腎之府。膀胱經及督脈通行于腰背部。因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是治療腰痛的關鍵。 腎氣虛導致的腰痛,以酸痛無力,雙尺脈沉弱為特點,必用杜仲、桑寄生、川續斷,嚴重者加黨參、豬鞭。若腎虛腰痛脈象以左尺不足為主,則可熟地黃、當歸、肉桂同用補腎陰,若以右尺不足為主的,用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等補腎陽;若有左寸脈不足,同時見手掌陽面青筋暴露,腰痛不能久立,或者無力挺直,說明督脈陽氣不升,這時候要用烏梢蛇、鹿角片等升督脈,若伴有寒濕的,加蒼耳子、金毛狗脊升督脈同時除寒濕。任脈濁陰不降,也會影響督脈陽氣上升,因此督脈不升的,還要注意是否有右側寸關脈上越,若有,則必須加杷葉、半夏、枳實、竹茹之類降肺氣之氣,這樣,任督升降循環,用藥效果才好。 如果腰下部一片疼痛,伴沉重感,甚至痛得腰象要折斷了一樣,查脈關尺部或濡或緊或弦,舌質胖大,舌面水滑,說明是寒濕導致,治療用腎著湯為主。 如果腰痛有外傷病史,疼痛以點狀刺痛為主,提示與瘀血有關,這時候在辨證同時加張錫純的效靈活絡丹(當歸、丹參、乳香、沒藥),效果就好。如果實在是嚴重的,就要加土元,甚至穿山甲才行。 如果是急性扭傷導致的腰痛,用芍藥甘草湯加減效果就好。 濕性祛下,足跟為人體最下之處。濕氣容易下祛積聚,濕聚日久必然化熱,所以足跟以及腿部的疼痛大多和濕熱下注有關。如果是腰痛收引,向大腿放射,甚至是足跟部疼痛。查脈見右尺脈濡大而長,說明是濕熱下注,治療用四妙散加減。 人體前后氣機相連,由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腰痛的具體位置,來幫助判斷。例如,如果腰痛在命門位置為主的話,說明和丹田之氣有關;如果在腰陽關、大腸俞、小腸俞位置為主的話,說明可能和腸道有關;如果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位置為主的話,說明可能和中焦有關;如果在風門、肺俞、心俞以及大椎位置為主的話,說明和上焦心肺有關,提示可能由于外感寒濕引起。 腰痛治療,如果能掌握以上幾種情況的話,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而脾主肌肉,肌肉的酸痛多和脾臟有關,應從脾胃論治,無須多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