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書,讀閑書
作者:楊葵
說來慚愧,題目上這幾個字,竟是我一直向往的讀書生活。說向往,是因為越來越難做到了。
要是索性不曾有過這樣的日子,也就罷了,但是曾經擁有,所以一想起來,就像從小康之家已逐漸墮落成赤貧之人,禁不住要懷念往昔幸福時光。
那是上學的時候,不愛上課,上午睡到十點多,宿舍里的同學早在兩小時前就已飛奔教室,我則跑到圖書館,在頂天立地的大書架上淘來淘去。找著可心的,拎回宿舍躺著看。常常發現,可能那些書太閑了,為眾人所不屑,所以書都簇新簇新的。
我所謂的閑書,按傳統的圖書分類法,就是“經、史、子、集”里邊的“集”。前三類,大多厚重、深奧,是要學以致用的,怎么能讀出閑來呢?我呢,就是“集”,還專門要挑那些邊三角四的,比如唐宋筆記、明人小品。
說起來,現在也不讀什么“經”、“史”、“子”,仍是讀“集”為主,但書閑只是一方面,人不閑,讀不出真正的閑,還得要是“閑讀書”,這就難了。
這是個向前沖的時代,人人都在名利的旅途奔波,我也身在其中,無力掙脫。古人說,浮生難得半日閑,這話擱我這里,要改成浮生難得半“時”閑才恰當。可在心底,還是向往閑讀書、讀閑書的那份寧靜和自在。
倏忽就有了今天,忙里偷閑,半躺在床上讀閑書,清朝李伯元的《南亭筆記》。讀一會兒,瞇瞪一會兒,醒了繼續讀,舒服死了。突然窗外有暴雨傾盆而下,跑到陽臺上看雨。看慣了,再回來,接著讀。讀到高興處,點支煙,因為空氣濕潤,煙也不覺那么干了,抽著順心。
有時想,讀閑書能讀出什么學問呢?一麟半爪、雕蟲小技而已,不刻苦攻讀,不系統學習,害臊還來不及呢,還好意思這兒說三道四!可是再想想,我的職業是編輯,早有前輩指出,編輯應該致力做雜家;我閑讀書、讀閑書,對我做雜家還真有幫助。最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快樂,這就足夠了。更何況,有時雕蟲小技里,也能讀出大氣魄,比如讀《南亭筆記》,讀到紀曉嵐為一家戲館撰寫的一付對聯:“堯舜生,湯武凈,五霸七雄丑腳耳,漢祖唐宋,也算一時名角,其余拜將封侯,不過掮旗打傘跑龍套;四書白,五經引,諸子百家雜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幾句亂彈,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錢乞食耍猴兒。”
王朔曾經開玩笑:“聰明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善于把無價值的事做得有聲有色,在玻璃魚缸里游泳,也有乘風破浪的氣魄。”我不敢自詡為聰明人,但這話很像是在說“閑讀書、讀閑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