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診法察神的重要性黃帝內經中診法察神的重要性 【原文】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恒》(1),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2),《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3)。 神轉不回(4),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5)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6),命曰合玉機(7)。 【注釋】 (1)《揆度》、《奇恒》:古書名。 (2)至數:重要的道理,在這里當是指色脈的內容。 (3)道在于一:一,指神。意謂道理只有一個,即是神。 (4)神轉不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概括。轉,運動不息的意思。回,指逆亂而失去正常的運行規律。意謂人體的神機運轉不停,生生不息。 (5)至數:指色脈的診察的重要道理。 (6)玉版:美玉做成的模版,用以永久珍藏。 (7)玉機:將神轉生氣之機的理論,著之玉版,永不磨滅的意思。 【白話詳解】 黃帝問道:我聽說《揆度》、《奇恒》所指的內容各不相同,應當怎樣運用呢?岐伯回答說:《揆度》是權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淺的,《奇恒》是說明異常疾病的,請允許我談談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雖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個,就是觀察色脈有無神氣。人體神機的運轉是不回折逆行的,若回折逆行就不能運轉,人也就失去了生生之機,這個道理是極其重要的。色脈的診察雖然淺近,而微妙之處卻在于察神機,把它記錄在玉版上,以便與《玉機真臟論》參合應用。 【按語】 本節主要講述了診法察神的重要性。察神指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識活動為重點,是判斷臨床預后、生命活動的重要環節,依據中醫診法,尤其是色脈相參而將人體神氣分為“有神”、“無神”和“假神”三種。有神,或稱得神,指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面色紅潤、語言清晰、反應靈敏、活動自如、脈象和緩等,表示正氣尚足,病情輕淺,預后良好。無神,也稱失神,指目光晦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語聲低微、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卒倒而目閉口開、手撒遺尿、面容枯槁、脈象無根等,表示正氣已傷,病情較重,預后不好。 假神常見于久病、重病精氣極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本神志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來不多言語,語聲低微,突然轉為言語不休,聲音響亮;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顴紅如妝;原本毫無食欲,忽然食欲增強等。這是由于精氣衰弱已極,陰不斂陽,虛陽外越,暴露出一時“好轉”的假象,因此稱為“假神”,俗稱“回光返照”,或“殘燈復明”。提示病情惡化,臟腑精氣將絕,是臨終前的征兆。因此,根據神色的不同判斷人體是否有病,病情輕重變化,是中醫診斷的基本方法。 |
|
來自: johnney908 > 《黃帝內經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