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nshl 來源:腫瘤時間 肺部是惡性腫瘤轉移最多的部位,約 30% 惡性腫瘤有肺部轉移病灶,而其中有半數只局限于肺部。肺轉移瘤多為圓形或類圓形,邊緣光整,密度均勻,以兩中下肺多見。 肺部轉移瘤可分為血行性轉移和淋巴性轉移,以血行性轉移多見,有時可同時有兩種類型的轉移。 血行性轉移常見于血管豐富的原發腫瘤,如絨癌、腎癌、甲狀腺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表現為大小不一的多發性或彌漫性肺結節。腎癌、絨癌、肝癌肺轉移時體積較大,甲狀腺癌、胰腺癌肺轉移時體積較小。 淋巴性轉移常見于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肺癌等,多表現為癌性淋巴管炎,常伴肺門或縱隔淋巴結增大。
右上圖:肺紋理不均勻增粗呈「串珠樣」改變(白箭); 左下圖:右前胸膜呈花邊狀增厚,斜裂胸膜增厚呈結節狀,近斜裂處肺野內可見密集分布的粟粒樣結節; 右下圖:左乳腺癌右肺上葉癌性淋巴管炎(PLC),右上肺門無淋巴結腫大,連續層面觀察亦無縱隔淋巴結腫大。 不典型肺轉移瘤具有來源的多源性、病理機制的復雜性、肺血循環的雙重性和影像表現的多樣性,可以一種形式出現,也可以多種形式出現。以下 8 種不典型肺轉移瘤你能鑒別出嗎? 1. 空洞或空泡樣轉移瘤 結節性空洞以多發圓形、邊緣光整多見,壁厚薄不一,肺門側較厚,外側壁較薄;空泡樣轉移瘤的瘤壁菲薄光滑,質均勻,可與肺紋理相連。
2. 氣胸 氣胸少見,系由肺腫瘤壞死引起。腫瘤以肉瘤特別是成骨肉瘤多見,也可見具有侵襲性和壞死特點的肉瘤樣腫瘤。 男,66 歲,右肺癌胸膜轉移伴液氣胸。 3. 結節性鈣化和骨化 肺結節鈣化往往提示一個良性過程,常見于肉芽腫和錯構瘤等良性瘤變,但結節性鈣化或骨化也可發生在轉移瘤上,主要見于骨肉瘤、軟骨肉瘤、結腸癌等發生的轉移瘤。 男,46 歲,結腸癌術后。肺內多發轉移,部分結節內伴有鈣化。 4. 兩肺廣泛彌散的粟粒狀陰影 與其他粟粒樣病變有時不易區別,但肺轉移瘤的粟粒狀陰影常常較大,且大小不一致,邊界較模糊。 5. 孤立性肺轉移瘤 單個較大的結節腫塊性病變,邊緣光滑,呈分葉狀,密度均勻,與肺肉瘤相似。有時邊緣毛糙(如下圖),與原發性肺癌不易區別。 有惡性腫瘤史的患者肺部發生單發結節或腫塊時,25%~40% 為轉移瘤。原發瘤包括黑色素瘤、肉瘤、結腸癌、乳腺癌。 男性,68 歲,胃腺癌并肺轉移,病灶邊緣顯示毛刺、胸膜凹陷及血管集束征。 6. 轉移瘤內血管擴張 增強 CT 檢查發現,轉移性肺結節內有時可見擴張、扭曲的管狀強化結構,系腫瘤血管。常見于肉瘤,如蜂窩狀軟骨肉瘤或平滑肌肉瘤。 7. 支氣管內膜轉移瘤 占肺轉移瘤的 2%,表現為支氣管內圓形結節灶,支氣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可合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 8. 腫瘤性栓塞 與血行性轉移瘤不同的是腫瘤性栓塞位于血管內,無血管外增殖,部分位于中小動脈,增強掃描表現為主肺動脈或葉、段肺動脈充盈缺損,小動脈分支突然截斷和扭曲,偶可見亞段肺動脈內充盈缺損。大量瘤細胞栓塞肺小動脈或毛細血管時可僅顯示肺動脈高壓征象。 不典型轉移性結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典型轉移瘤多發、邊緣光整的基本特征,可與典型的轉移瘤并存。空洞或空泡樣轉移瘤多見于腺癌及鱗癌,以多發、壁薄、邊緣光滑為特點。腺癌轉移灶可表現出類似原發性肺癌的毛刺、分葉及含氣支氣管征。 本文來自丁香園論壇,感謝丁香園站友 fanshl 。 編輯:張小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