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回去吃到什么好吃的沒有?” “ 有啊,在她那邊的時候吃了一個土家醬餅,好吃。” “ ……土家其實就是土匪啦……” “ 神馬?土匪能想得出這么好吃的東西?” “ 原始人還發明了BBQ呢。” “ 也是……” ——以上對話是跟朋友聊天時的記錄,9成真實,1成偽造。 其實,土家醬香餅是湖北恩施長陽土家族的一種小吃,2009年才開始在湖北流行起來。5年后,我吃到了它,一咬傾心。回來以后在網上找了方子,囫圇吞棗地看了幾遍,就開始自己折騰起來。因為是自己折騰,所以,最后變成了自己折騰出來的版本。 一種土匪式的野蠻的拿來主義:反正俺就喜歡這樣做,不服,餅你(打你的意思,粵語)呀。 用熱水和面,然后又用冷水和面,兩團面最后變一團。為嘛這么麻煩? 我用熱水和面,然后再加入冷水。 面要醒30分鐘,這時候可以做點別的事兒。 炒香芝麻,是一個考驗耐心和眼神的活兒。 平底鍋里面不放油,炒香花椒。 還有八角幾個。 醬汁鍋里面放點油,炒化冰糖數顆。 醬香餅,最主要是醬啦。一般用甜面醬啊,黃醬啊,豆瓣醬啊,蒜香醬之類的,反正要有甜,咸,辣的基調,所以打開冰箱,找出來它們。 老干媽辣三丁,北京烤鴨醬,桂林辣椒醬,豆瓣醬。 冰糖化了,就加入各種醬,小火炒香。 切點蔥花吧。 花椒和八角分別磨了,過濾,得到花椒粉和八角粉,備用。 ![]() 醬鍋里加水,燒開,放入孜然粉,花椒粉和八角粉,然后中小火收汁。 ![]() 一部分炒好的芝麻放在塑料袋里,用搟面杖磨碎成粉。 ![]() 醬汁差不多收好前,放入新鮮的大蒜切成的蒜蓉,利用熱量讓蒜味盡量釋放又不搶戲。 ![]() 面醒好了,搟成圓形的皮,刷上一層菜油。 ![]() 撒上磨好的芝麻粉和花椒粉。 ![]() 這樣卷。 ![]() 再這樣卷。 ![]() 變成這樣。 ![]() 用手壓,輕而重,掌握好度:就是別壓破的意思啊。 ![]() 然后小心搟面成這樣,即可。 ![]() 另外一種做法是,搟面成皮,刷上油,撒芝麻粉和花椒粉,然后這樣劃刀。 ![]() 每兩刀之間的距離,和到圓心的距離盡量保持一致,然后就這樣翻。 ![]() 沒錯,別害怕,就這么翻啊。注意別露出餡料。 ![]() 最后變成這樣。 ![]() 也是小心地搟大就好。 ![]() 平底鍋里面不用放油,就這么烙。一面好了,翻過來。 ![]() 這個時候就可以刷醬了。醬的多少取決于咸度。適量即可。 ![]() 刷好了醬,撒上芝麻,蔥花,然后蓋鍋蓋燜2,3分鐘,就好了。拿出來,切好,就可以吃啦。 ![]() 香辣甜咸脆!真心好吃。上面的芝麻和蔥花很給力,因為餅皮搟得相當薄,里面又刷過油的關系,所以脆到不行。跟正宗的土家醬香餅相比,后者更厚有嚼勁,而我這個DIY的版本,則以脆來劍走偏鋒。憑心而論,正宗的版本感覺更解餓,而我這個,則解饞。 一連吃了2張,仍然不夠塞牙縫的家伙,還好,算是早餐的話,配上現熬的稀飯和老媽塞在我行李箱里面的榨菜豆干,也夠吃了。不然,真的算是自己“餅”自己了。 BTW,查了一下,據說土家醬香餅是清朝康熙年間由一個武當僧人發明的。為嘛總要是清朝康熙乾隆,為嘛總得是少林武當,為嘛就離不開和尚道長?……不過想想看,一個風塵仆仆的小客棧,走來一隊風塵仆仆的鏢局人馬,坐下來點了茶水饅頭醬牛肉,卻突然被一股奇香熏倒……啊,不是,是饞到。然后隨便觀察一下,就看見一個不起眼的和尚在嚼一個大餅,卻不見有芝麻粒掉下來。鏢頭心想,好功夫!卻不知道,那不過是刷了醬罷了。 好吧,不啰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