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土人跟客家人本事同根同源,都是同中原遷去的,只因有先后,所以才有了客家人一說。開始同居一地融洽的相處了上百年,與一家人一樣。事情就是開始從這里轉折的。在清朝咸豐年間爆發了農民起義,開始不分土客,都共同的打擊敵人。后來一個客家地主幼子被殺,這地主不惜傾家蕩產招募客家的壯丁的開始報復,別說這個人還有一些能耐,幫助清兵收復了一些失地,但是卻趁機的洗劫財產,這就損害了土人地主的利益了,有利益就會有斗爭。 土人揚言,客民挾官鏟土。為了各自的利益爭斗開始了,土人要驅逐客家人,客家人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從此械斗開始了。雙方各自訓練壯丁,相互的防備。往往兩個土家客家兩人人的爭斗就會引發雙方大規模的械斗。 雙方相互攻擊報復,根據記載咸豐六年五月初十于恩平松柏山的土客3縣會斗,死亡就達2000余人。六月初十深井大門的械斗,死亡1600余人。九月初十,大湖山械斗,死亡1600余人,雙方成了不死不休的狀態。斗爭也開始越來越激烈,苦的全是老百姓。 客家人福同團,統一了客家壯丁的指揮,開始進攻廣海城,雙方死傷無數。當時省政府看來這是造反,于是派兵鎮壓了福同團,壯丁怎么會是訓練有素的官兵對手,這樣福同團解散。 經過十幾年的械斗雙方傷亡數十萬,根據一個縣志的記載,土客械斗中互相殘殺至死者達23000人以上,還有2萬人在離亂中染上瘟疫致死,這種械斗記載數不勝數。后來雙方議和才止住了殺掠。 雙方械斗規模可不亞于一場小型的戰爭,械斗的后果當然非常慘重,一場大規模的械斗下來,經常會有幾十人傷亡,而且常常會結成世仇,數數代代打下去,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就更不用說那時候形成的碉堡樣式的房子,這不是為了防止土匪的。 |
|